英特尔平台 核心与平台 英特尔的成功之路
英特尔公司在IT产业史上的地位是相当特殊的,英特尔的核心产品微处理器被称为IT产业的心脏,被广泛地应用到PC、手机、服务器以及各种家电产品中。正如当年的蒸汽机、电力和汽车装配线一样,微芯片已经成为推进新经济的引擎。英特尔公司是数字时代的核心企业,半导体工业领袖,没有与英特尔及其相关的伟大发明,IT产业的面貌或许是另外一个样子。 光荣的家谱 1968年7月18日,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带着工艺专家安迪葛罗夫(A. Grove)脱离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自立门户,创办了大名鼎鼎的英特尔。 诺伊斯和摩尔在公司创办前就已经很有名了。他俩于1955年追随“晶体管之父”维廉·肖克利来到硅谷的“肖克利实验室”,是当年聚集在肖克利门下的“八天才”中的两个,但后来因为与肖克利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方案不和,这“八天才”变成了“八叛逆”,集体跳槽成立了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 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在IT产业史上的地位十分特殊,它可以称为硅谷的摇篮,半导体行业的西点军校。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畅销书《硅谷热》(Silicon Valley Fever)写到:“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该公司供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1969年在森尼维尔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400位与会者中,未曾在仙童公司(费尔柴尔德公司)工作过的还不到24人。”已故的乔布斯如此描述这段历史:“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就像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诺伊斯在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期间的最大成就是发明了集成电路。当另一位发明家基尔比在德州仪器公司在锗晶片上研制集成电路时,诺伊斯和摩尔已把眼光直接盯住硅晶片,因为硅的商业性前景要远远超出锗。与基尔比相比,诺伊斯的独到之处是创造性地在氧化膜上制作出铝条连线,使元件和导线合成一体,从而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平面制作工艺、为工业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6年,基尔比和诺伊斯分享了集成电路的发明权,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伊斯被誉为“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 在上世纪60年代,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如日中天,是仅次于德州仪器的第二大半导体公司,而德州仪器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它获得了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专利授权,并率先推出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后来又制造出第一批硅晶体管而在业界名声显赫。凭借集成电路工艺上的领先优势,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本可大有作为,后来居上,只可惜给予它投资的母公司费尔柴尔德先生对高科技不感兴趣,不断将其利润抽回到母公司,支持其熟悉的照相器材公司。说到费尔柴尔德先生,此公其实也非俗类,曾经担任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董事长,直到1915年托马斯沃森接替他的职务,并将公司的名字改名为IBM。 1967年2月是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的转折点,时任总经理的斯波克带领4名手下离开公司,投奔国民半导体公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分裂出一个又一个高科技企业,诺伊斯和摩尔是“八叛逆”中最后离开的,也是实力最强的,“贝尔实验室-肖克利实验室-费尔柴尔德半导体-英特尔”的家谱系列,注定他们将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是英特尔成为半导体之王的基础,成就了微处理器系列产品的发明和创新。 确立核心:从存储器到微处理器 英特尔的早期产品是记忆芯片,包括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整个70年代,英特尔的利润来源都靠动态存储器支撑。在1976年,英特尔已经不再是这个市场创新的领导者了,德州仪器在16k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上取得了领先,随后是摩托罗拉等其他厂商,在身后是一大堆成本低廉的日本厂商的竞争。 英特尔能从竞争激烈的存储芯片市场上脱身,依靠的是自己独特的发明。1971年,公司成功发明了第一台商用微处理器CPU。CPU的工作原理是由名叫霍夫的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的,把微处理器建立在一系列芯片构成的微型电路系统之上,霍夫的设计包括四个模块,每块都是一个芯片,一个是只读存储器,一个是输入输出装置,一个是用于计算过程的中间结果进行的随机存取存储器,最后一部分就是中央处理器,由它执行各种计算控制指令。 光有霍夫的设计还不行,没有费格金的硅门电路工艺,微处理器也不能成功。这种工艺被誉为通往数字时代的钥匙,他的发明者是一位意大利移民费格金,诺伊斯精明地预见到这一技术的前景,并将其从柴尔费尔德公司挖到英特尔委以重任。这种技术意味着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压缩更多的晶体管并设计更复杂的线路。 但是,早期的微处理器商业用途并不明确,从存储器业务转向新兴的微处理业务是个艰难的转型过程。原因有三,第一,该处理器需要一个新的销售模式,现有存储器销售模式不能支持新产品的销售;其二,微处理器实际上已经是一微型计算机,如何使用它需要只有英特尔才能供应的开发系统的支持;第三,存储器业务正如日中天,似乎没有战略转型的必要。费格金领导的微处理器开发小组无法成为公司的主流,销售人员更喜欢销售市场已经成熟的存储器芯片,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当时身为总裁的摩尔宣布:“英特尔是一家存储器公司,永远也不会卖微处理器。” 这一宣言彻底惹恼了费格金,加上他率先提出的硅门电路工艺成了英特尔公司的专利,使得他伤心至极,决定离开英特尔,单独创业,成了英特尔的竞争对手。 幸好,1979年成为总裁的安迪·格罗夫及时更正了摩尔的战略错误,将公司的业务重心转向了微处理器,引领了80年代和90年代英特尔最快增长的时期。葛洛夫在《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描述了这种转型。他的战略是成为微处理器的唯一供应商,为此,关闭了许多DRAM业务,将资源集中投向微处理器。那时集成电路的生产不太稳定,依靠单一供应商的风险很大,同时在分散的三个地方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确保了在三个地方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最低。386之前,生产问题不断,中断供应。客户为了保障供应,就从其他厂商那里订购8080 and 8086-系列处理器,特别是AMD。格罗夫果断决定不授权386设计给其他厂商,由本公司独家在三地同时生产,并保证持续供应。从386开始,英特尔的X86微处理器垄断了市场,至今仍占80以上的份额,唯一的竞争对手AMD不到20%。 “摩尔定律”的实践者 386成功地垄断了市场,接下来,英特尔公司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这种领先,用自我更新速度来保持竞争优势,它的X86系列产品一直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自1990年开始,公司成立了第二设计团队,承诺每两年更新主要的处理器,而以往是每四年更新一次。他们想到了,也做到了,从1993年的奔3开始,公司的奔腾系列就以每两年为周期,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性能更强,价格更有吸引力的产品。 每两年一次,这是一个熟悉的定律,也就是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他为一本行业杂志撰写的文章中预言未来10年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每年翻番,十年之后,摩登修正了早期过于乐观的假设,将这种更新周期修正为两年。如今,人们如此表述摩尔定律:同一块电子芯片上每两年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提高一倍,而价格降低一倍。 英特尔并没有把这个定律停留在纸上,而是将之付诸实施,事实上,自9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规律与摩尔定律非常吻合,与其说是预测出来的,不如说是做出来的。英特尔的研发团队是创造规律的人。英特尔能够做到每两年一更新的创新周期,得益于飞速增长的PC时代,性能更强价格更低的芯片吸引了用户,而用户基数增加又反过来促进了网络效应,用户越多,产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事实上,英特尔的创新速度比竞争对手的模仿速度还要快。 英特尔的垄断地位也要感谢IBM PC提供的平台,自1981年IBM将英特尔的8080微处理器和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确立为标准之后,这个被称为世纪联盟的温特主义“Wintelism”就大行其道。在整个90年代,英特尔的奔腾系列和微软的Windows系统在标准的更新上配合得天衣无缝,往往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发售新的软件和硬件,在PC软硬件之间形成了完美的网络效应。 遭遇竞争 哪里有领先,哪里就有模仿,在英特尔的发展史上,有一个竞争对手如影随形,它就是AMD。 不只是巧合,AMD的前身也是从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裂变出来的。AMD创始人杰里·桑德斯曾经是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销售部主任,1969年,他带着7位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员工创办超级微型仪器公司(AMD)。起初,AMD接受各种集成电路的外包业务,也是英特尔微处理器的授权厂商,英特尔在X86产品上取得垄断之后,AMD不得不独立开发,克隆英特尔的从64比特存储器到X86处理器的产品系列。在较长时间里,AMD只是一个跟随者,但到2000年,AMD推出了Athlon后,它开始在某些产品和技术上领先,尤其是双核处理器方面,给英特尔造成实际性威胁。 2000年开始,PC进入成熟期,硬件的性能远远超过了软件的需要,英特尔的高端处理器无用武之地,低端产品大行其道,竞争对手趁机抢占市场。2001年互联网破灭,让英特尔的处境雪上加霜。竞争对手AMD步步紧逼,用opteron服务器芯片与戴尔的结成联盟,打开了市场,从2003年到2005年,该产品市场销售从35亿上升到58亿美元,市场份额达到25.9%。此一时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下降了将近10%。 2006年9月,英特尔新任不久的CEO保罗欧德尼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削减了10%的岗位,并剥离非核心资产;与此同时,大幅度降价,2006年7月,奔腾6的价格从218元降低到84元,高端的奔腾D也从530元降到316元,幅度40%。另一方面,公司重塑微处理器和芯片上的核心优势,加速产品更新,推出了性能更高,更省电的Xeon 5100芯片,并推出自己的双核乃至多核处理器。 价格战导致两败俱伤,处于劣势的AMD为了生存拿起了法律武器。2005年,AMD在日本率先发难,控告英特尔在日本市场上向五家电脑厂商提供旨在排他的折扣协议,2002年中-2004年中,AMD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从25%降到9%。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对英特尔做出了罚款1亿美元的处罚,与此同时,韩国法院也做出了罚款2,500万美元的相应处罚。乘胜追击,AMD又在欧洲市场提出控告,欧盟委员会对英特尔罚款为10亿欧元(13亿美元)。 向PC厂商和处理器渠道商提供高额返款和返点,是英特尔在全球市场的惯用做法,同时也是IT行业中早已存在多年的“潜规则”。英特尔的反对态度很鲜明,称从未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对下游厂商的折扣“从未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任何损害”,因此,不属于滥用市场地位。不过,为了早日结束双方的法律纷争,英特尔最近和AMD庭外和解,2009年四季度,英特尔支付12.5亿给AMD 结束诉讼和交叉授权的分歧。 重振核心 再造平台 为了将摩尔定律进行到底,英特尔按照“tick-tock”的时钟开发节奏,每两年改进一次微处理架构和硅工艺。为了赶上移动通讯的节奏,英特尔甚至将更新的周期提速,按照新的基于芯片的原子产品路线图,原子处理器将超过摩尔定律,三年内将32nm降低到22nm 再到14nm。新的处理技术将导致更少的晶体管泄露和更节能和增加晶体管密度,和电池寿命用于网络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等。 设计和制造集成电路、微处理器是英特尔的核心能力,它被应用到各种新兴的产品和技术平台上。2005年之后,英特尔在组织结构上按用户类型划分了四个产品平台,企业、数字家庭、数字健康和移动,分别配上处理器专家,为企业和家庭客户提供最优计算解决方案,满足新的网络设备、消费电子和各种已经存在的市场分支的需要。 在移动互联时代,英特尔的战略盟友不再限于微软。PC时代,英特尔微软的世纪联盟曾经让独自支撑软硬件的苹果一败涂地;然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2005年以来,苹果的一系列产品创新和应用商店让苹果独领风骚,而英特尔也不是旁观者,实际上它又搭上了苹果复兴的战车。2005年6月6日,史蒂夫·乔布斯宣布从以往钟爱的PowerPC 结构转向英特尔x86 架构,并在2006年1月推出了苹果历史上第一款基于Macintosh Intel CPUs。从此苹果的产品全面采取英特尔的配置。此外,2011年,英特尔与谷歌联盟,谷歌的安卓2.3 采用了英特尔的原子微处理器。 总结 英特尔在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上的核心能力让它将竞争对手们甩在身后,早期凭借IBM PC平台实现了腾飞,领跑PC时代。2000年之后,PC行业进入成熟期,面对竞争,英特尔一方面在低端市场上应战,另一方面,重新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将产品线从PC平台转向了移动终端等新兴平台。设计、制造集成电路的核心优势,加上对各种变化的应用平台的适应能力,将英特尔始终牢牢锁定在行业领袖的位置上。
更多阅读
奥利瑟拉佐尔的烈焰之爪单刷哪里出?什么模式掉 魔兽世界奥利瑟拉佐尔
奥利瑟拉佐尔的烈焰之爪单刷哪里出?什么模式掉——简介奥利瑟拉佐尔的烈焰之爪是85级团队副本火焰之地的货鸟掉落的坐骑,目前来说只要你满100级,单刷已经没什么难度。奥利瑟拉佐尔的烈焰之爪单刷哪里出?什么模式掉——工具/原料100级任
韦尔奇与六西格玛:GE的成功之路
韦尔奇与六西格玛:GE的成功之路发表于《中旅月刊》2011年9月号 总第190期。“…我是个六西格玛计划的狂热信徒。在改进公司运营效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六西格玛所带来的效力是无与伦比的。它改进了设计程序,让产品能更快
唐.哈斯金思与他的光荣之路 光荣之路
历史的传承,往往会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发生质与量的变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东西,往往会在下一个时代中成为难题。面对并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往往是一条没人走过的光荣之路——寂寞呼吸唐.哈斯金思与他的光荣之路帕特莱利,
海尔的国际化之路 家族式奢侈品牌的国际化生存之路
2008年10月至12月之间,有三个法国和意大利著名的男装和面料奢侈品牌,相继在北京启动了市场推广活动。这在奢侈品云集的北京或许算不上什么,但令人关注的是这三家欧洲奢侈品生产商(多美Dormeui、REDA、CANALI)有着相似的基因:一、都是
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 花旗集团CEO桑迪·韦尔的管理之道
他能把雄心勃勃的,甚至有些自负的管理人员聚集起来,让这些来自不同公司,从事不同业务的英才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工作.韦尔的管理之道 ·并购 桑迪不断冲破华尔街的偏见。几十年来,华尔街金融圈子内的银行和证券公司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