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英国的高盛资产管理部主席吉姆奥尼尔有点烦,这位头顶“金砖国家概念之父”光环的金融家曾一直举荐伦敦作为酝酿中的金砖银行落脚地,殊不知,金砖银行只会在金砖五国之间的金融大都市选址,伦敦虽说是国际金融中心,但只能干瞪眼。 金砖银行的构想由印度首创。2012年3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四次金砖国家峰会上,印度提议金砖五国联合成立一家合作发展银行,旨在为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建设资金。印度方面这一倡议得到金砖国家一致赞同,并将于2013年3月在南非召开的第五次金砖峰会上具体磋商。种种迹象表明,金砖银行可望破土而生,正渐行渐近。 成立金砖银行的初衷就是面向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实资本聚集的最大优化,其功能定位十分明确:基建筹资。金砖银行首先服务于金砖国家,用于金砖各国为基础建设改造筹集资金。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金砖国家的经济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经济要复苏,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资不可少,而资金短缺的瓶颈因素日益显露。金砖银行可以在类似于欧债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为各国提供长期的资金借贷工具。 类似欧盟的货币联盟组织——欧洲央行为,今后倘若金砖国家某个成员国有什么不测,其他国家可以通过金砖银行对其施救,借助长期的资金借货工具克服危机。在平时,金砖银行可以调剂资金余缺,增加五国之间的资金流动性,还可以对发展中国家有所济助。很显然,成立金砖银行是对现有金砖国家眼前多边机构合理补充的一种努力,将满足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那么,作为跨区域的洲际银行,金砖国家推出的这个开发银行具体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增强集团紧密性。金砖五国相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等国际经济联盟组织来说,关系还比较松散,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等方面的协调程度不高。金砖银行将会使目前仍处于松散状态的金砖国家增强紧密性,世界上最重要的五个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牵手”,由过去金砖国家银行间的泛泛合作开始投股连心、开展实质性的金融合作,形成抱团效应,可加快金砖国家之间合作的机制化和一体化,而不再是所谓若即若离的外交调协机构,最终将成为一个具有执行力的经济联盟。 促进本币国际化。金砖银行可以促进金砖国家本币走向国际市场,通过金砖银行这个“中转站”,建立本币离岸市场,金砖各国的货币可以相互兑换流通,加大循环力度,促进国民储蓄在金砖国家之间的流动,有利于金砖国家的货币实现国际化。 金砖国家金融市场大多尚不发达,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在对外经济交易中依赖储备货币计价、结算、借贷和投资,紧盯美元的货币错配带来的汇率和资产风险不可避免,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严重被削弱。金砖国家可以依托金砖银行减少美元资产和美国债券投资,转向相互之间的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这不仅会改变长期以来的全球资本循环格局,形成新的金融聚合模式,也必将扭转全球财富失衡的局面。 调节世界资本的动向。长期以来,国际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十分吝啬,发展中国家贷款难。金砖银行在解决某些项目的主权担保及风险分担上,有一定优势,可以推动一些单一国家金融机构不易操作的项目,进一步促进南南资本流动和技术合作,让有发展潜力的国家获得更多资本,让资本获得更多的回报。金砖银行成立后,将面向发展中国家,垂青新兴市场。 推进国际金融改革。金砖银行对国际金融秩序也是一个挑战。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都由欧美把持,金砖国家缺少话语权,受益也较少。成立金砖银行是与国际金融机构“分庭抗礼”,必将打破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增加金砖国家的国际金融话语权,进而推进国际金融改革。但它与国际金融机构并不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而主要是一种补充的关系,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以渐进的方式来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金砖银行巴西副行长 金砖银行渐行渐近](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194852260464.jpeg)
已经离任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把中国和巴西这样的国家推出世界银行系统,迫使他们寻找其他地方的资源将是“历史性的错误”。金砖国家需要这样一个机构。 当然,成立金砖银行也并非易事,许多重大问题还等待磋商,比如选址、资本和管理。比如如何寻找最大公约数,承认差异化,持有宽容和理性的心态,将各国金融文化融为一体。 金砖国家能否团结一致,以组建金砖银行为契机,挑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为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作出贡献,变数仍然很大。对开展合作时的障碍,只有通过政策协调加以解决,才能把好事办好,避免坠入零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