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并购吉列 2007,吉列-宝洁中国整合之道—上篇(3)



第三章

宝洁经销商:“飞越迷雾”之前的黑暗

在文章开头一段便提到,原经营吉列威锋与锋速的(单面)双层型和三层型产品的经销商,在宝洁收购吉列之后,全部“咔嚓”一刀切,不能再做吉列的一级经销商,要么转二批,要么做其它,已没有做大户的可能。取而代之的,是宝洁的经销商,全部进入手动剃须刀这个崭新的行业,有点惊喜,有点惶恐。惊喜的是,吉列是个全球大品牌,天上掉下个“金元宝”,就这么轻松的拿到了另一个全球第一品牌的经销权,怎能不狂喜?;惶恐的是,他们以全部都是做日化产品,懂日化产品,走日化渠道,但不懂手动剃须刀,型号、类别都很陌生,几乎没概念;吉列有近百种不同款型的手动剃须刀型号,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并且,宝洁产品与吉列产品的渠道有点小冲突,一个走日化现代直控渠道,一个走五金传统批发渠道,不是很合拍,整合也费劲,何况宝洁-吉列的各方政策和整合路线还不十分明朗,这也造成了宝洁经销商的一点忧虑――到底能不能做大这笔新生意?很快,忧虑变成现实。

本以为,天上掉了个金元宝,殊不知,吉列产品的销售额竟远不如宝洁产品,毕竟宝洁的经销商很多都是年销量过亿,吉列产品全加起来也只占其销售额较小比例,但投入的资源却并不比宝洁产品少。想想也是,宝洁的一个大经销商年销售额能高达数亿,而吉列的所有的产品加起来一年也难达数千万,一个月的威锋销售额很可能只是宝洁经销商极少部分。这也是宝洁经销商取代吉列经销商后,变得不太情愿花大力气做吉列威锋产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这也是正常的商人思维,无可厚非。

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也不能说吉列威锋的盘子太小,只能说宝洁经销商的味口太大。想想吉列产品也曾滋润了无数的大小经销商,造就了一批批的百万富豪。而且按宝洁-吉列的长远战略而言,威锋的市场前景是无比巨大的,因为它是最主要的利润和销量双向型剃须产品。只要用心做,肯定能成为宝洁经销商的重要棋子。

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笔者在很多地方的调查中发现,原本很好的终端导购,现在已全撤掉,无人接管,全凭自然销售。在终端,特别是KA,自然销售几乎是不可行的,必须要有导购贴身,否则销量会大降,且会引来竞品强势功击。好不容易占到的陈列面,因导购撤销,大量好的位置落入敌手。笔者调查的诸多无导购的吉列终端,已有其主要竞品舒适剃须刀的强势抢入。

另外,由于宝洁经销商对手动剃须刀产品知之甚少,且宝洁-吉列也没有因整合而快速形成一套有效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宝洁在这方面是专家,以后应会增加各方信息管理系统),造成很多好卖的手动剃须刀产品进货不足,反而滞销的型号却压满仓库,并且经常将旺销与滞销的产品弄混淆。在笔者进行市场走访时,发现有些区域的宝洁经销商覆盖的终端,包括大卖场,都存在吉列威锋产品断货或缺货的现象。这些方面,都是自找苦吃。原因是宝洁太重视其队伍的血统性,命今宝洁经销商将原先吉列经销商的业务员,一个不落的全部清除出局,从而导致现在宝洁的业务员完全不懂吉列终端市场,价格、终端、客勤等都很混乱。按照正常逻辑,起码要在整合前期保留几位原吉列的业务员,对宝洁经销商进行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协助。但是,宝洁的“血洗”力度太重、速度太快,并且过高估计宝洁经销商的能力,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尴尬局面。

原吉列经销商:“血洗”之后何去何从?

在全国走访过程中,我们不仅对宝洁经销商进行访谈了解,更对被清洗的原吉列经销商或分销商进行调查走访,通过调查,我们把这些涉及“血洗”的经销商分成两部分――一完全被“砍掉”的经销商;只砍了一半的经销商。

 宝洁并购吉列 2007,吉列-宝洁中国整合之道—上篇(3)

完全被“砍”――这些经销商应是原吉列公司在中国崛起的功臣,如同开朝元老,他们帮助吉列威锋和锋速在中国各地区摧城拔塞,立下汗马功劳,但现实是谁也预料不到的。十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吉列会被宝洁并购。而现如今,宝洁将吉列中国并购之后,无论再大的双层和三层产品(威锋与锋速)经销商,一经宝洁进驻,立马“扫地”出门,成为了宝洁并购吉列后的第一个牺牲品。

当我们在全国进行调查时,很多原吉列的省级经销商,都还是很配合的,虽然心里很不好受,毕竟跟随吉列已有多年,无论是对吉列品牌还是吉列产品,都有了感情,如同结婚很久的两口子,突然离婚,当然即无奈又不舍。况且,这批经销商对吉列的渠道模式和结构非常熟悉,其专业性远非宝洁经销商可比。现在,说被清洗就被清洗,商场之残酷淋漓体现。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些原吉列的一级经销商不太合作,不愿接受访谈,只说“以前的吉列”怎样怎样,绝口不提“现在的宝洁”如何如何。更有甚者,已经做起了做了吉列主要中高端竞品,如舒适剃须刀的总经销。站在客观的角度,可以理解。这群人做了那么多年吉列手动剃须刀产品,对这个行业太熟悉,优势巨大,而且也要为自已一家老小做打算,毕竟能做到一级经销商的年轻人极少,大部分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要为自已准备后路。况且,在商言商,没有必要一棵树吊死,在老主子不太讲感情前提下,就不得以而为之了。

生意事小,感情事大。看来,美国人的思维仍没能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说不定某天,宝洁经营吉列产品的经销商在市场上所碰到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原来吉列产品的忠诚经销商。因时事而易帜,不得以而为之。

只“砍”一半――当然,也有些原吉列经销商没有弃吉列而去,仍然坚持做吉列威锋产品,哪怕现在只能降为二批,接受宝洁经销商所管制,也不离不弃。从原先的省代成为现在的地代甚至县代,场面有点尴尬,但没有办法。以此类推,原吉列二批降为三批,三批降为四批,四批成为零售。这些经销商,与吉列的姻缘仍在继续,或许不太良好,但他们也将继续成为宝洁-吉列极重要的渠道成员,将为吉列产品的持续动销添砖加瓦,因为他们比宝洁经销商更了解吉列产品、渠道和市场。

另外,还有一种吉列经销商,就是吉列超蓝系列产品的总经销商,迄今为止,只能说是迄今,他们还暂没有被纳入宝洁-吉列中国渠道的整合范围,仍在五金批发市场经销着吉列的超蓝产品,还没有被“清洗”。当然,这可能是在宝洁-吉列未完全做好整体渠道调整之前的些许平静,说不定,等待他们的同样是暴风骤雨般的快速“血洗”。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关于宝洁-吉列渠道中,传统渠道与现代渠道整合辩论一样,如今的宝洁正在苦苦思考着五金批发渠道是否仍有存在必要?一旦思考成熟,这些批发经销商是否需要立马“清洗”的答案将见分晓。

在这里,有三个关健因素支撑着宝洁-吉列的思考过程:

第一,  超蓝系列产品是要被威锋系列产品替代,主要充斥着超蓝产品的五金批发市场,将无存在必要;

第二,  按宝洁的渠道模式和未来销售终端发展方向的思考,便利店必将越来越多,直供系统将越来越发达,五金批发市场呢?极将可能被直供慢慢取代(对此虽各有说法);

第三, 威锋和锋速从五金批发市场走货量只能是很少部分,批发渠道无存在必要。

这三个关健点,很有可能促成宝洁最后取消或保留传统五金批发渠道模式,届时,吉列现在的这些传统五金批发渠道经销商,将何去何从?只能拭目以待!

终端:“烂摊子”工程如何解决?

在全国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极其诧异的现象,这个问题在前文也稍有提及,就是在很多吉列产品的销售终端,所销售的吉列产品非常混乱――想买的产品买不到,想卖的产品卖不好,销量不断下降,竞品不断攻击。这与宝洁经销商对吉列产品的不了解,其渠道及终端的整合冲突存在必然关联。

在调查之前,我们认为,起码对于KA系统,吉列产品应该不存在问题,毕竟它是属于直控终端系统,虽然我们已有心理准备。但事实证明,我们错了,现实情况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要复杂和混乱的多。

在有些终端,超蓝系列产品好卖,很多消费者要点名要购买,终端却无货;有些地方威锋卖的不太好,却一直有很多存货,无论是在终端还是经销商的仓库里;有些地方锋速3系列卖得不太好,却在终端到处都是,还包括锋速感应系列。当然也有很多地区的终端是卖得不错,但总的来说,这种混乱的终端产品配比情况,仍极大的制约了吉列产品的正常销售。

经销商派到各个终端的补货员,也经常会将不好卖的货补得多,而好卖得货物反倒较少补。补货的时间周期也不准时,造成诸多终端严重缺货现象。正如笔者前面提到的,经销商根本不了解吉列各类产品,其选派的业务员也不了解剃须刀市场,完全是有点胡乱管控终端(是否真心尽力亦不得而知)。花得精力不够,很多终端都没有导购,很多KA在宝洁-吉列合并前,都有吉列导购,现在都已被撤。

这种混乱,不仅体现在终端的管控上,还体现在产品价格的无序上,比如说,威锋产品在各个终端的价格相差就很离谱。在同样的一个城市,不同的KA,竟相差10元之多(接近两倍价格),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据零售终端业务员表示,这种现象以前是从未有过,因为以前有很强的管控体系支持着终端的价盘。但现如今的吉列产品,却因为终端管控不得力,造成了主力产品的价格混乱,并且,这种混乱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赠品。

原本吉列给予渠道经销商的促销赠品,有很多种包装,比如一个刀架送一个刀片至送五个刀片不等。但这种渠道促销赠品,却被经销商直接混合打包,卖到零售网点,并且将终端价格弄乱。经销商都将自已不同的渠道促销赠品,定制成不同的终端销售价格(自行捆绑或折散零售)。最终,市面上出现的,可能有数十种不同的赠品包装型号(主要体现在赠送刀片的数量不同),也就出现了数十种不同的产品价格。对于吉列产品来说,一种产品就有近十种不同的型号和价格,现在每种型号又出现十来种不同的包装规格和价格,整个加起来就有数百种不同的产品规格(换汤不换药,大部分只是刀片的附赠数量不同而已)。不光消费者混乱,相信宝洁经销商自已和他们的业务员也变得头绪不清。

 

中国人与剃须刀:一种博奕、两种习惯

手动剃须VS电动剃须,两者之间有何奥秘?

如果您是位女性,则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如若是男性,请问:您平常用电动或手动剃须刀?又因为何?80%以上会回答:习惯。据我们终端消费者调查数据显示,剃须养成习惯是购买剃须刀最关健原因之一,有80%左右消费者是因为第一次使用手动或电动剃须刀,以后就不再或很难改变某种使用习惯。笔者就一直使用手动剃须刀,全因第一次使用而养成的手动习惯。虽然笔者还有两个崭新的电动PHILPS和博朗剃须刀,却从未使用过一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手动剃须刀刮得更干净。当然使用电动剃须刀的消费者会认为,手动剃须刀更易刮伤脸,电动则更方便等等。其实各有利弊,也没有十分的问题所在,只要习惯了就都能接受。所以说,男人的剃须习惯是很易形成又极难改变的,而吉列威锋,则面临着这样一个艰巨任务――将广大的中国消费者,已使用电动剃须刀的、刚开始剃须的、甚至还在使用超蓝单面系列的,将这些群体号召起来(没有五亿,也有三亿的中国男人会剃须,市场无比巨大),让他们使用威锋或锋速的多层单面剃须刀。

前面我们已提到,锋速已经在一级市场有了很忠诚的一批消费者,高价物美,一套锋速要70元左右,而威锋则12元左右,超蓝5元左右。锋速的人群基本已固定,其它人群则很难被其高档价格所打动。

而威锋,其目标市场是在广大的二、三、四级区域,更多是面对朴实的乡、镇、村消费者。那它的优势在哪里?剃须更干净、使用更方便、产品更高档(相对超蓝等低档产品)。但是,仍有一个现实问题――价格。农村消费者看重的是物美价廉,低价格是最关健的。超蓝为何能风靡全中国?因为价格低、效果好。但是,超蓝当初进入中国时,没有竞争对手,价格也没有可比性,价格高低自已定。但现在威锋9。9元的低价,与超蓝的更低价相比,则没有了优势,且超蓝还能两面刮(是双面单层产品)。但威锋确实是比超蓝效果更好的换代产品,在中国某些地区如成都效区或乡镇,威锋的销量就不错,这表明,威锋还是可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的。

另外,威锋的潜在对手还有一些低档的电动剃须刀,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村年轻消费者,宁愿选择十几元的低档单头电动剃须刀,也不买吉列威锋手动剃须刀。除了由于这些低档电动剃须刀的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外,还因为其比手动剃须刀更时髦(当然他们是不会知道欧美更流行手动剃须刀的)。

当然,归根结底,在现今的中国市场,威锋的销量低下主要还是因为其目标市场的消费群不成熟,威锋也没有做到很好的终端推力,更不可能造成对渠道的拉力。产品销量是来源于从上而下的渠道推力,和从下而上的终端拉力。当然,也正因为消费群的不成熟,且吉列威锋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对手,相对更容易改变消费者们的剃须习惯,只要方法得当,教育和推广到位,威锋肯定能取代超蓝,成为更时尚和大众化的剃须刀新选择。

关于2006年宝洁-吉列的“空投”策略

这个部分,或许是唯一值得宝洁-吉列高层略感欣慰的地方,全国各类媒体遍地开花,媒体执行十分到位,秉承了宝洁和吉列的一贯大力高空传播的美国式“优良传统”。每天花大把大把的银子从空中往下砸,形成各种电波,期望能如同在美国本土一样,立杆见影,马到成功。但这些大把银子,真的带动了地面的销售吗?不见得。

吉列本来就喜欢大打高空广告,现在又加上个宝洁――中国最牛的电视广告投放的主儿,那不是火上浇油么!2006年,宝洁-吉列的广告,特别是威锋的广告铺天盖地,高空一片火红――央视到卫视,杂志到报纸,估计很多人都见过威锋在央视或区域卫视投放的《剃须效果对比篇》1530秒广告片。还有很多分众媒体,比如屈臣氏的分众广告(均为30秒片长高额投入,15秒的都很少见,5秒基本没有)。还有各大城市里的户外广告、网络广告,并且公关主题活动也层出不穷,主要活动之一,就是与湖南卫视举办的“威锋英雄会”。电视、网络、广播和报纸,是一片红火。且不论媒体一致认为它的形式是否真的俗不可奈,但就形象来说,与威锋差距太大(其实俗就对了,外人根本不了解威锋的真实目的,就是想在最广大的农村市场,而非大城市,找寻最广大的消费群)。所有的这些高空、地面传播,都形成了吉列威锋的2006全面传播大攻势。戏很好看,但观众多吗?能促动二、三、四级市场销售吗?不得而知,反正宝洁-吉列高层也不用担心,因为还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准备着,够给吉列的战略转型铺路了!

但是,广告好打,渠道难调――这也正是让宝洁-吉列高层有点郁闷的。花了巨额的广告投入(估计以亿计算),却因为渠道等市场的地面复杂问题,而造成巨大的广告传播之浪费,岂不冤哉(不心疼,但很冤)?

……上篇结束,敬待下篇……

上文仅为对宝洁-吉列中国市场深度剖析的上篇,欲知宝洁-吉列中国之战略规划全面详解,请继续关注《吉列威锋之中国“威风”何在?――吉列与宝洁中国市场整合之道》下篇。下一步,宝洁-吉列将何去何从?将采取何种杀手锏解决种种棘手问题?威锋又将通过何种战略与策略成为下一个无敌“超蓝”?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2007,吉列-宝洁中国整合之道—上篇(1)

http://www.aihuau.com/2007/01/31/20070131-17117-1.shtml

 

2007,吉列-宝洁中国整合之道—上篇(2)

http://www.aihuau.com/2007/01/31/20070131-17125-1.shtml

――所有与此篇文章有关的信息,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引用,违者必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2999.html

更多阅读

吉峰农机股票 苦生意吉峰农机的干法(3)

 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在王新明看来,这标志着中国从单向的以农补工,开始向大规模以工补农转变。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央政府开始对农民购买指定品类的农机发放补贴,而且补贴额连年巨幅增长,从2004年的

澳洲宝泽:危机中凸显并购有道(3)

  强强联手:与AMP CAPITAL联手增资扩股MI-REIT  2009年,对王人庆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一年。刚刚摆平在澳洲收购的上市地产基金公司,未得片刻喘息,便又被刚收购不久的新加坡MacarthurCook工业地产基金(MI-REIT)呼叫告急。他第一时间飞

宝洁人力资源管理 宝洁的协同管理(3)

 宝洁公司打算用微软公司提供的这些应用软件,取代原有8万台视窗电脑上的LotusNotes软件,以及另外1.2万台电脑上的旧有软件。这些电脑是宝洁公司收购吉列公司(Gillette)后带来的部分资产。这次收购达570亿美元,于2005年10月1日结束。

美日洁宝官网 浅析美日洁宝有限公司市场称王之道

美日洁宝(中山)有限公司,这家由中山东凤镇土生土长的企业家陈锐强创办的民营企业,曾被誉为沐浴露行业中民族品牌抗衡洋品牌的“英雄”。几年间,美日洁宝与宝洁、联合利华的市场博弈,也为媒体所津津乐道。     12年前,刚刚创立的美日洁

声明:《宝洁并购吉列 2007,吉列-宝洁中国整合之道—上篇(3)》为网友帅炸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