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基金行业牛势冲天。2000人的营销团队,6500亿的基金投放规模,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并不影响基金行业的持续火爆。原因在于,2006年基金行情的普遍向好,让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形成了双赢局面。甚至一些新发基金在发行当日,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嘉实基金甚至达到了400亿元的规模。2006年的基金行业少有的火爆场面的出现,同时还有大量还不完全了解基金情况的老百姓进入了基金销售市场,这些都在考验着各家基金公司的营销业务和营销人员,对各家公司的营销业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过去:基金营销稳步推进
和过去相比,基金公司在营销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从最初的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过渡,投资者在享受基金公司提供传统服务的同时,多元化的服务手段和营销工具,也逐渐成为基金公司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营销上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比如有对平面媒体的广告投入,互联网的活动、投资者交流活动等等,通过多种方式与广大的投资者进行沟通。”工银瑞信市场营销部副总监郝炜这样说,以2006年为例,工银瑞信举办了数十场“财富伴你行”投资者系列交流活动,每次参与的投资者都超过100名。目的是希望通过沙龙的形式告诉投资者什么是理财,什么是基金,如何认识基金业绩,通过这种精准营销手段,使很多投资者认识了基金和工银瑞信,也拉近了投资者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比如,过去很少投放路牌广告的基金公司,已经开始登上户外广告了。在大街上、公交车身、写字楼等,随处可以看到基金公司的产品广告。而现在,他们则更青睐于整合性,利用新的营销手法在吸引投资者的同时,还会传递新的理财观念。
以工银瑞信为例,借助工商银行的销售渠道,通过整合营销,不但拉近了与投资者的距离,而且为关系营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方基金营销策划总监白雪峰表示,在基金营销方面,他们是借助一些活动以及互联网等工具,在给投资者灌输基金常识的时候,让投资者对基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些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基金公司的这些做法对他们还是比较有帮助的,不仅能给他们普及基金知识,还让他们对风险、收益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所不足的是,基金公司的营销还应该更全面一些,借助更多的工具扩大基金的影响力。
现在:基金营销寻求突破
事实上,基金公司的营销也在不断寻求突破。比如基金公司挂钩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个成功的曲线营销模式,尤其在弱市基金发行艰难之时作用更加明显。
从大的背景来看,2007年,基金行业的营销将要进行深刻地转型,转型的背景就是整个基金公司运作的转型,原先基金公司的各支基金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是理念式营销,而现在转向由市场具体情况驱动的行为营销。由于不同投资者开始提出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基金销售部门将为基金营销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基金销售部门是基金公司与客户连接的纽带,销售部门应该有足够的专业敏感性和市场敏感性,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投资研究部门的基金产品设计理念。
“基金行业发展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发行了一支支上百亿基金的规模热度,可怕之处在于很多民众不知道自己投资买的是什么。民众的投资理念需要向一个更加理性的方向转变。”在中邮创业市场总监唐澍明看来,基金投资者是需要引导的,基金公司在制订营销方案上,不能屈从于对业绩简单解读的方式,应该更多地从方方面面考虑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复杂性。
2006年,基金行业巨大的赚钱效应,使基金成为许多居民2007年的首选投资产品。“如果投资者抱着巨大盈利预期的心态去购买基金产品,结果很可能大失所望。欧美成熟市场的股票基金年收益率一般在10%~15%左右。”和讯网负责人祖国明说道,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就2007年以后的市场预期和发展趋势来看,投资者短线选择一支好的基金,不如长线选择一个好的基金公司为自己提供长久的基金投资理财服务。
部分行业营销专家指出,投资者普遍有限的基金知识和信息的事实,使投资者更加关注基金公司的品牌。这种趋势在2007年以后会更加明显。基金公司之间如何塑造差异性,是基金公司和投资者进行沟通时应该着重磋商的地方。基金产品有它的生命周期,客户在每个阶段对基金产品和服务都有不同的需求,——这也是今后基金公司在塑造品牌的长期营销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基金行业最终何去何从,基金营销最终走向何方?套用易方达的一句话:“我们善于在长跑中获胜”——这也是我们对中国基金行业的期待。在长跑中获胜,必然在长跑中爆发,中国的基金公司正在长跑中探寻,中国的基金行业真正将爆发于基金营销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