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夜宴》、《无极》一样,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国内票房成功的同时,饱受争议,但许多观众包括影评人却无法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全球公映的《黄金甲》在海外广受欢迎,并跻身《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因为中国功夫片正成为全球电影市场新宠。
无可否认,中国整体电影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是一个不可抹杀的事实是中国电影正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并确立起在世界电影的影响力。从《卧虎藏龙》、《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还包括成龙和李连杰的功夫片,如今充斥着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影院,中国电影成为了一道独有特色的风景。中国电影近些年在全球化征途上小有斩获,脱离不了电影制作中的中国元素。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扁平世界,立体“中国元素”
受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影响,世界各国人们生活、消费等各方面的差异性正在逐渐缩小。如果说中国50年代出生的一代,同欧美同龄人在生长环境、生活方式、可选择商品之间的差异极大,那么80年代出生的中国一代,已经同西方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了:穿NIKE,听iPod,看“哈利·波特”,打“魔兽世界”,用"飘柔"。如今,伦敦能够买到的世界名牌,在北京、墨西哥同样可以买到。
要在世界大同的一体化经济趋势中脱颖而出,找到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需要的是独特的资源优势并发扬光大。中国元素,便是其中的一个解决之道。过去,中国在世界各地确立起影响力的是饮食文化。从巴黎到伦敦,再到美国纽约,澳大利亚悉尼……,都能看到反映传统的中国红、中国字、中国建筑和中国食品菜肴的中国城,这些在外国人眼中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元素”,也成为中国城的卖点。
除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国产品普遍缺乏内涵和文化的支撑。为什么中国没有世界品牌?纵观那些能够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的产品,无不是具有该国的特征,或是创造了新的民族特色。丰田汽车的精工细造反映了日本民族精神;而可口可乐、好莱坞、麦当劳则是创造了新的“美国元素”;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优质服务一直为业内人士效仿,它成为新加坡元素的一部分。
塑造当代的“中国元素”是简单的复古和模仿吗?这同以外国名字冠名服装,期望卖出好价格一样,实际上是一种自信的丧失。自己所具有的独特竞争力是什么,无论是中国,还是中国企业,都是要认真思考的。真正使一个企业长存和常青的就是它的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公司的文化、技术等方面。为什么星巴克那么难以超越,因为它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它吸引顾客的不是咖啡,而是它的文化这些软性的竞争力。
回归“四大发明”本质:科技领先
中国元素是否只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当然,也并不完全这样。试想,中国的四大发明,现在说是中国的文明,而在当时那个年代却是领先世界的高科技。包括中国长城、故宫不仅仅是文化符号,更是中国在相关领域内取得的其他国家难以复制,难以逾越的成就,具有不可替代性。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中国元素需要的是原创,需要创新,需要一种其他国家无法模仿的独特竞争力。在21世纪全球化的时代,产品差异化的实现越来越难,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大趋势。
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这也是在创造当代的“中国元素”。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中国的文化和艺术遗产等,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并且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弘扬。但是,今天的中国能给后代创造怎样的“中国元素”,如同祖先当初创造并留给“四大发明”一样?难道我们希望中国商品“便宜”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吗?
怎样才能打造当代的“中国元素”?这方面韩国三星是一个典范。在国际舞台上,韩国元素无论如何是缺少不了三星的。之前,亦步亦趋地跟在索尼、日立后面的三星,经历了90年代的战略大转变,实行“技术创新”策略,崛起也不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现在许多场合,三星人开始敢于“夸口”道:我们在很多方面,包括技术,都已超越了日本企业。芬兰崛起成为技术大国,也是后来的事情,从一个木材大国到高科技国家。二战以后,芬兰政府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方向定位为高新科技产业。除了重点扶持高科技产业外,通过鼓励高科技人才的方式发展创新。芬兰在教育上也不惜血本,实行免费教育。所以说,中国元素不仅要继承,还要发展。需要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打造今天的“中国元素”。
打造“中国元素”,创造“世界品牌”
中国元素的展现离不开物质载体,就如同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通过有形的瓷器、建筑和音乐等来展现。打造当代“中国元素”,在于一步一步、踏实地在国际舞台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建设中国的“世界品牌”。
这方面,中国许多企业已经在走自己的路。中国通信设备领域,能够在全球电信市场打拼的主要是华为和中兴,其海外收入已经超过其国内收入。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在固定网还是移动网络和新兴宽带市场,都可以直接和爱立信、西门子、思科等国际知名品牌分庭抗争。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国移动用户数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数世界第一、宽带用户数世界第二。今年4月,中国移动的品牌价值入选由《金融时报》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之列。品牌不仅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更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
这些品牌是有潜力成为中国的骄傲的。相反,许多“中国制造”产品,充其量只能算高级加工品,没有自己的品牌,也不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依靠它,是不可能再创造出“四大发明”那样的“世界名牌”。因而,中国企业应该明白,国家应该明白,我们必须找到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正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将会从制造提升到创造,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自主创新。
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大,中国不少本土大企业将会成为国际性的大公司。在不久的将来,当代的中国元素,应该可以同四大发明一样,拥有全世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