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医疗 新加坡医疗体系 追求平衡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覆盖面广,而且以严谨求实著称。虽然新加坡只有500万人口,但医疗资源密集度高,大小医院遍布全国,随处可见私人诊所或专科医院。新加坡的医疗体系还为周边欠发达国家的高端人群服务,比如越南、菲律宾、柬埔寨、印尼的高端患者都会首选新加坡。 看病从家庭医生开始 在新加坡,医疗体系的设计从低到高逐级上升,不同级别的医生或医院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新加坡最初级的医疗保健单位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在很多国家已经非常成熟。比如在美国,病人看病一般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有需要,家庭医生安排病人到大医院就诊或联系专科医生为病人诊治。家庭医生在新加坡的定义与美国略有不同,既有针对某个家庭或个人的私人医生,也有自立门户的小诊所。家庭医生通常在社区租个小门市房,一个人开诊。找家庭医生看病很方便,几乎新加坡的每条大街上都有家庭医生的诊所。另外,家庭医生收费很便宜,短时间的诊所内看诊,只要不到30新币。30新币折合人民币150元,而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2012年的统计,新加坡的月人均收入超过2,600美元,是中国的四倍之多。 在中国,人们一旦生病了,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大医院、好医院。所以中国的公立综合医院负担重,而老百姓看病难。这主要因为社区医院体系不够完善,或者老百姓对社区医院的认可度不够。新加坡的情况大有不同,发烧感冒这类的小病,患者首先会想到去家庭医生的小诊所。 家庭医生相当于医疗保障体系中最普及、最基础的一层。凡是找家庭医生看病的患者,医生都会为之诊治,但是有些病情是家庭医生无法诊断的。旅居新加坡的林女士介绍,有发烧、咳嗽这样的症状,患者自己可能已经知道是感冒了,去找家庭医生看病的目的是确诊和拿药,医生确认病情是感冒,于是给患者开药。很快就能结束这次治疗,属于短时间的看诊,收费也很少。 另外一次,林女士连续几天膝盖疼痛。她去找家庭医生看病。医生对他说,引起膝盖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膝关节骨质增生,也可能因为组织老化,还可能因为半月板损伤。由于家庭医生的诊所内没有必要的检查仪器,医生不能确定林女士的病因到底是什么。所以,医生开了一张转诊单,把她介绍到另一个专科医院。这次看诊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花费也高一些,用了大约50新币。 跟专科专家比,家庭医生的资历要求相对低一些,具有初级的保健医生的水平就可以开私人诊所。比家庭医生高一等级的是专科医生。林女士被介绍去的专科医生是骨科的专科医生,自己开了医院,配备了较为全面的医疗设备。林女士在这里接受了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新加坡医疗集团首席执行官小燕·包曼对记者说,由家庭医生介绍去综合医院治疗的情况下,患者还能获得补贴。新加坡在私人诊所和公立医院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双向转诊制度。居民就诊先到家庭医生的小诊所,当诊所认为需要转诊时出具证明,患者凭证明到公立医院就诊,否则其在医院的费用不能享受政府补贴。这种措施减轻了大医院的负担。 公立与私立的平衡 1999年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医疗体系改革措施,重组了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归属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SHS)和国立健保集团(NHG)。 新加坡医疗系统分工比较明确,门诊可以由各种医疗机构提供,而住院服务则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公立医疗和私立医疗在诊病人中所占的份额分别是20%和80%,住院病人分别是80%和20%。 小燕·包曼认为,新加坡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扮演的角色不同,相辅相成,哪个都必不可少。公立医院里,医生要面对的患者多,为每个患者服务的时间相对短很多。在私立医院,患者较少,医生能跟患者做更多的交流,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公立和私立的差别可以理解为,广度与深度的不同。 在公立医疗机构就诊一般需要预约,等待时间长,也不能自由选择医生。私立医疗机构由于患者少,不需要预约,还可以自己选择医生,候诊时间短。 新加坡的私立医院与其他国家一样,市场化经营。新加坡政府相信,私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由于参与市场的竞争,能有效地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政府也意识到,完全靠市场调节的医疗体系有局限性,在资费和研究等方面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调控。新加坡采取的办法是,一方面以公立医院作为住院服务的主要提供单位,使得政府有能力控制费用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鼓励私立医院的建立,减少公立医院的负担,并增强医疗市场活力。 在资费方面,小燕·包曼介绍,“私立医院服务高端患者,虽然患者少,但是给予每个患者的照顾更多,因此收费高一些。某些新加坡的公立医院也提供少部分自费病人的医疗服务,设有高档服务项目,因为有一些富有的患者更愿意去公立医院,如果说最基础的设施和服务,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便宜。如果是高档的服务项目,公立与私立是一样的。” 新加坡医疗体系的风格与英国很相似,严格而且谨慎。公立医院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责任,把守从学生成为医生的最后一关。在新加坡,医科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先到公立医院学习、培训和服务一段时间。经过实习,合格后,才算是真正“毕业”,具有医生资格,而后可以选择进入私立医院或者自己开诊所。 医保使用很方便 1984年,新加坡政府启动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三部分组成的较为科学的医疗保健体系。 保健储蓄是一项带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用以支付住院费用。在新加坡,有工作的人每人设一个医疗储蓄账户。与中国情况类似,个人和公司都必须强制性往账户里存钱。林女士举例,假如一个员工工资是4,000元,而他的储蓄标准是6%,那么他每个月拿到手里的钱就是3,760元,另外公司也需要按照规定存钱给他。医疗储蓄账户所得利息免收个人所得税。 健保双全计划也称为大病保险计划,是一项低保费医药保险,目的是帮助居民支付长期患病或重病所带来的高额费用。 保健基金是保健储蓄计划的补充,是由政府设立的捐赠基金。政府每年拨款资助保健储蓄仍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贫困国民 。 新加坡的医保账户用起来非常方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查询自己医疗储蓄账户的余额。如果患者的账户里有五万块,治疗需要两万块,账户余额足够支付治疗费用,那么患者不需要自己支付现金,可以直接让医院用账户里的存款。治疗结束时,医院与政府医疗积金结算,从患者的账户中划款到医院。正常情况下,从医院把划款申请提交给医疗积金,到最终收到钱,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与中国的病人先付款,甚至治病之前就交押金的方式完全不同。新加坡这种结算方式的特点是,病人不需要预付,而是医院承担了先提供服务后收到报酬的风险。 新加坡医疗体系在三个方面都尽力维持着平衡:家庭医生或社区医院与大型综合医院之间的平衡;公立医疗机构与私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平衡;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平衡。新加坡也有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私人诊所无人可医的情况,医疗管理部门正在努力优化系统,争取寻找到更稳健的平衡点。
更多阅读
“冰桶挑战”背后的“病痛挑战”:罕见病医疗体系亟待完善 | 瓷娃 白瓷娃娃美容
“冰桶挑战”背后的“病痛挑战”:罕见病医疗体系亟待完善文/张皓宇编者按:随着“冰桶挑战”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到罕见病社群,报道他们与疾病抗争的艰辛。但很多病友担心,这阵热潮过后,会不会重归寂寞,能不能借此机会,让全社会关注到
如何构建绩效管理体系 构建“大医疗”体系 西安试点“大托小”
西安莲湖区将开始试点三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试点, 试图破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难题。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由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医院托管小型医疗机构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一面是小医院医疗资源匮乏、
评价体系构建 构建“大医疗”体系 西安试点“大托小”
西安莲湖区将开始试点三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试点, 试图破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难题。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由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医院托管小型医疗机构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一面是小医院医疗资源匮乏
多目标跟踪算法 2014经济工作定锚 追求多目标平衡
“改革清单”如何落实?带着这个悬念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3日闭幕。 会议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实现了
房地产销售体系打造 打造知识服务体系 传递超能量
虽然企业需求千差万别,企业大学各具特色,但衡量企业大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对企业满足度最高的才是最好的企业大学。对这一标准的清醒认识,使中兴通讯学院打造出了完善的知识产品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成为高效的学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