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新年伊始,围绕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下称“戴-克”)在华的两条消息颇受瞩目:一是和奇瑞汽车公司就合作生产小型汽车及出口至欧洲和北美事宜签订了意向书;二是由戴-克、福建汽车集团和台湾“中华汽车”三方组建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轻型汽车公司获准设立。与已成定局的后者相比,受新出台的《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以及戴-克董事会与奇瑞双方深化合作的诸多设想影响,前者的未来走向尚存悬疑。
合作尚存谜团
《第一财经日报》注意到,围绕双方达成协议的所有新闻报道,均以克莱斯勒北美公司为出处,却丝毫不见奇瑞自身以及戴-克中国投资公司的官方表态。据了解,此项合作事宜仍有待于中国政府和戴-克董事会的批准,与此同时,奇瑞与戴-克双方自身对合作一事也还有诸多考量,而也曾与戴-克就此谈判过的日本三菱、韩国现代及欧洲几家车厂会否留有后手,再加上新出台的《通知》,都为之再添谜团。
奇瑞汽车一位内部人士证实,双方仍在探讨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知情人士透露,奇瑞与戴-克可能会进一步成立制造和销售两大合资公司,其中制造公司部分,奇瑞与戴-克的合资股比为6:4,而在销售公司中为4:6。“一旦成立合资公司,出口的车型中将有望出现奇瑞品牌。”而据克莱斯勒北美方面现已透露的,双方合作将由奇瑞在现有车型基础上进行改造,车型设计改造工作将由双方合作完成,奇瑞负责汽车生产,然后以克莱斯勒或道奇等品牌,在包括美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各地销售。
据悉,未来奇瑞将生产S12和Hornet两款小型车,先期将生产由奇瑞自主研发代号S12的小型车,由克莱斯勒提供技术支援。
不过,双方能否“修成正果”最终得过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及其风向这一关。2006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禁止技术和安全水平低、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外资项目进入”等一些对外资新建项目明显不利的条款。来自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的工作人员就此进一步解释说:“现在无论生产产品是在国内销售还是用于出口,只要是涉及新建项目、产能扩张,统统属于调控范围。”无疑,奇瑞与戴-克的未来走向也将被卷入其中。
奇瑞奇招与戴-克算盘
奇瑞在与美国最大汽车贸易商梦幻汽车合作降温后,再出奇招与戴-克达成协议,为之代工生产小型车,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NAFTA)、欧洲地区以及可能选定的其他全球市场销售这些车辆。
这是缓慢却安全的一招。对于缺失品牌优势和海外营销技能、同时自身产品质量也尚难跨越欧美市场门槛的奇瑞来说,通过与戴-克合作,将能很快了解欧美的质量标准和产品开发事宜,加速其小型车进军国际市场。
不过,换个角度看,与其说这是奇瑞的奇招,还不如说是戴-克寻求突围的“惯招”。
早在此之前,戴-克旗下的奔驰E系列、克莱斯勒大切诺基和300C均采用了外包代工的方式。其中,大部分由设在奥地利的外包工厂进行生产。即使在中国,戴-克也曾有意委托福建东南汽车代工生产克莱斯勒大捷龙。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克莱斯勒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销量下降了4.5%,总量降至2698429辆,其中,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美国市场上的销量下降了7%,降至2142505辆。剖析来看,克莱斯勒的产品线中七成以上是卡车、货车、大型轿车和SUV等高油耗车型,但在目前油价持续高涨前提下,经济实用的中小型车大行其道才是趋势,然而这正是克莱斯勒产品线中所空缺的。
分析人士认为,戴-克选择在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外包小型车生产,既是出于生产利润考虑,又借此基本完成了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的主要布局:乘用车方面,由BBDC(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生产奔驰品牌豪华轿车和克莱斯勒品牌中高档轿车,分别委托东南和奇瑞生产MPV和小型车;商用车方面,入股北汽福田生产中重卡,并在新近建成的基地投产轻型车。
“代工企业若能拿到众多此类订单,达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并通过比较优势创造利润,这绝对是成功的模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这并不容易复制,奇瑞代工生产的只是小型车,这并非意味着其他企业就无力参与进来竞争,一旦戴-克订单发生转移,将对奇瑞是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