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往往无力直接赞助奥运会,这样的一大笔真金白银对企业来说可以做更多更有益的事情。所以,在利用奥运会进行营销时,中小企业应该在“短”、“异”上做文章。
1. 短
短,即追求短期的经营目标,具体的说就是“主观提销售,客观促品牌”的策略。
营销业界或体育业界都倾向于将奥运营销和品牌营销等同起来。这不能说是错,但至少是片面的。确实,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国公司,奥运会就是一个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号召力的绝好平台。但是,对大多数本土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投入即不能象大企业那么多,也不太可能象大企业那么久持续地进行奥运营销,特别是参予和利用本土之外的奥运平台。
市场经济专家分析的结果是:在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这对于年销售额达到数百亿美元的企业当然是合算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销量提升多少个百分点才能收回投资?
过分强调长期的利益,过分痴迷品牌的传播,甚至认为奥运营销就是“赔本赚吆喝”,正是目前奥运营销的“过犹不及”。
另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提升品牌形象也不是最紧迫的需求。我们看看大企业的奥运品牌营销:本土大型企业的奥运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多半是为国际化做准备;跨国企业则大多通过签约本土奥运明星代言、赞助支持本土奥运代表队等方式落实其本地化路线,争取本土消费者的认同。对于他们来说,五年、十年以后的事在大方向上是清楚的,要么是走出去,要么是扎下根。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品牌营销的巨大成本才是一个可以长期摊销的战略投资,才是合算的。对于本土中小企业来说,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的事情太说不清了,确定怎么样的品牌形象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还是适当短视点好吧。
所以,我认为,本土中小企业的奥运营销是尽量利用奥运时机,为企业高效益的营销服务,提升销量。不久前,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的最新调查发现,近80%的中国居民对赞助奥运会企业的好感有所增加,75%的居民会更愿意购买贴有奥运会标志的产品或服务。 所以,对于提升短期销量,甚至中长期销量,奥运营销是一张非常有价值的牌。实际上,中小企业是不断需要利用这样的牌、创造这样的牌,才能小步快跑,将自己的实力壮大起来。
2. 异
异,就是追求低成本的差异化传播策略。说得更白一点就是投机取巧,就是打擦边球,就是不按照规定出牌,最终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孙子云:“百胜之师无奇兵”。也就是说,真正百战百胜的军队是不能完全依靠出奇制胜,而更需要掌握和运用常规性的战法。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打正规战、打常规战,显然不是大企业的对手。在奥运营销以资源消耗型为特点的营销传播中,资源能力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正规战之不可为。
而且,据实力传播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那些购买奥运资源的企业中,有2/3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见,奥运营销正规性投放也充满了风险,大企业可举重若轻,中小企业则虽轻犹重。
所以,中小企业就应该出奇,就应该和大企业不同,就应该不按规则办事,这样,才能有胜利的可能。
在这里提供两例“隐蔽营销”的案例供中小企业参考:
悉尼奥运会期间,富士在主新闻会议中心外面免费分发和冲洗富士胶卷,使很多人误以为富士是这届奥运会的赞助商。而真正的赞助商柯达却正在会议中心里面做同样的事。
锐步公司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正式的鞋类供应商,但是大多数人都误以为是耐克。原因是耐克在可口可乐公司的奥林匹克城和奥林匹克公园旁,设立了耐克体验中心,搞了一些观众参与的大活动,给人们免费体验享受运动快乐。耐克租用的是一家私人停车场,由于是私人财产,组委会无法阻止耐克。另外,耐克还雇用了很多大学生在场馆外向观众分发耐克的一种胸牌挂绳,便于观众携带门票。当戴着有耐克商标的挂绳的观众出现在场馆时,人们开始误会——耐克是本届奥运赞助商。
象“隐蔽营销”这样的方式,虽然为国际奥委会所不耻,但确实是一个花小钱办大事的方法。中小企业就应该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和资源优势,策划如此这般的“异招”,求一胜而图未来。
但我们也要清楚,从长期看,这些异招、怪招、奇招,虽然有出奇制胜的力量,但只能取得小胜和一时之胜。要得大胜,改变市场格局,还是要依靠正规战。
注:本文已被《销售与管理》杂志采用,转载事宜请与该杂志联系。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洪磊,北京派力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武汉达内软件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置换营销新理论的探寻者,本土咨询公司、本土企业、本土市场中正在成长的非主流营销新人,关心200人以内、2亿元以下本土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