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做一个汽车模具项目,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算对模具行业有了粗浅的、初步的印象。我的初步印象主要表现为三点:
一曰:模具乃工业之母。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能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业产值与其相关行业产值比约为1∶100,即每1亿元模具可带动约100亿元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被称为工业发展水平的“金钥匙”。在生产汽车时,汽车外型以及各种功能性零部件都靠模具成型,制造一款普通轿车约需4000套模具。现在国内汽车制造商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更为频繁地更新车型,而汽车换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
二曰: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领先。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简单精密模具。1987年,模具在中国才正式成为一个行业,与世界发达工业国家的模具业相比,我国模具业的起步要晚几十年,但近20年的努力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3万多家,从业人数80多万人。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企业和职工总数在世界上的排名已跃居第一,年产值达450亿元以上。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能力已约占世界总量的近10%,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日、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总体发展速度。
三曰:中国模具事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模具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2005年模具销售额达610亿元,同比增长25%;模具出口7.4亿美元,比2004年的4.9亿美元增长约50%,均居世界前列。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模具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近10年来,中国模具工业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但由于创新能力弱,行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使得我国模具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低端竞争、高端进口”的尴尬局面。我国模具工业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先进国家相比总体落后15年-20年。在我国目前的模具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只有20多家,产值在3000-5000万元的企业70多家,其余2万多家都是小型企业,多数只有几十名职工,几十万元产值,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这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模具企业都只能生产中低档的模具产品,而高中档产品只能大量进口。
作者简介:郑友林:21世纪最有创意的应用理论——制脑权——理论之父。 六年中央银行工作经验,十三年在期货(从外盘到国内盘)、外汇和证券市场上的交易经历。调查300余家企业,从公司最基础的业务做起,在实干中学习,在实干中思考,在实干中写作。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人们最关心的经济金融问题。为大家理解市场经济尽微薄之力。
著作:《加拿大经济论丛》1991年(参著) 《企业股份制改造》1993年 《制脑权》 2000年 《身边的经济学》 2006年 《泡沫中的财富》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