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竞争对手的网站 代理商给竞争对手亿元打款之后……



湖北A公司是荆州和宜昌两地区最大的空调代理商之一,一直以来,代理着美的和科龙两大空调品牌,经营业绩一直不错。2001年、2002年空调冷冻年度,A公司实现美的空调销售8000万元,科龙销售额也高达5000万元,在湖北空调经销商商中位居第三。

 分析竞争对手的网站 代理商给竞争对手亿元打款之后……

然而市场变幻莫测。2003年9月的空调新年度投款开始后,美的空调湖北西南区市场部新制定出8%返利政策,即若9月份开始打款,美的则会奖励8个点的返利。相比之下,科龙则只给了3个点的返利。权衡之后,A公司终经受不住美的优惠政策的诱惑,随即通过银行三方信用贷款的办法,给美的投出高达一个亿的款项,美的上下欢欣鼓舞。

由于A公司几乎将资金倾囊掏出,已经没有资金再打给科龙,这对于同是空调业领头者来的科龙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获知消息后,负责科龙湖北西南区的总经理顿时火冒三丈,接完电话后坐在办公室里气冲冲地说道:“岂有此理,科龙也不是那么好惹的,这种小代理商我们干脆给砍了。”一旁的副经理忙劝慰道:“总经理,气归气,A公司确实做得不对,但他的确称得上是中南一带颇具实力的代理商啊,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冷静下来后,该区总经理觉得有理,更何况自己在空调销售旺季为了大面积铺货,已经给A公司发过200万赊销的货。如果现在就解除合作关系,眼见没有空调回款,资金必然紧张,放出去的货换不回资金,下面的销售工作也不好做呀。想到此,总经理焦虑万分,接下一步该怎么走,不能坐以待毙啊?

当天下午,总经理就主持召开了该公司销售部门会议,以商讨对策。有人当场即很激动:“A公司摆明了是不给我们面子,愚弄我们。两方合作算起来也快两年了,怎么能贪图眼前一点小利就不顾长久的合作伙伴?不管他多有实力,我的意见是坚决砍掉他。”此意见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但是,也有人显得不急不躁:“我们也不能都怪罪于A公司,市场竞争本来就是胜者为王。美的有这个实力当然别人会俯首贴耳。不打款也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长期以来,科龙的销售量一直低于美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营销策略还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才对。”

几个小时过去了,会场依然人声沸腾。总经理考虑到公司的声誉,想着如果不撤换,也难咽下这口恶气。但是公司还有200万元的赊货在A公司那,反复思量之后,总经理想到一个权宜之计。

以保护经销者利益为名,科龙推出用代理商的库存旧品换畅销新品的措施,A公司自认为大好时机,将所欠货物如数退回到科龙仓库。确保公司没有直接损失之后,科龙在宜昌地区召开经销商会,正式宣布A公司缺乏商业诚信而终止合作。一个月内,科龙为了稳固该地区市场,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一家实力较弱的经销商做该地区的批发代理,并派出业务主管协助该地区业务开展。

可是令总经理大失所望的是,湖北西南地区空调销售量与同期相比却持续下滑。由于新的经销商缺乏市场敏锐性,加之自身规模欠佳,受到大经销商的挤压,顾客流失严重。派出去的业务主管也不令人满意,工作投入不够,售后服务不到位,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中南片区的空调销售每况愈下。万般无奈之下,总经理派出了副总直接深入一线市场,查找原因,领导并协助开展业务。但数月之后,该地区市场依然如死水一潭,业务开展始终不见成效。“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科龙正被格林柯尔收购,谣言四起,传言科龙将从此一蹶不振,这无疑雪上加霜,大大影响到科龙的品牌忠诚度,加速销售量的下滑。

次年八月,空调冷冻年度结束,盘点下来,中南地区完成空调销售380万台,销量下滑了40%。这里尽管有新代理商、业务人员工作不力原因,但更换代理商也可能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而如果当初给A公司继续代理下去,虽然是比不上和美的平分秋色,但是也不至于出现目前这种惨淡局面。话又说回来,如果让A公司继续代理,是否科龙的命运同样会很差。以A公司现在的做法,难保他以后不主推美的而淡化科龙。科龙将成为他手头的一个筹码,拿到科龙的代理权,限制其他经销商代理以抢食市场份额,科龙的品牌有可能最终会死在代理商手中,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总经理陷入了沉思。科龙该如何做,不选择A公司意味着销售量的下滑,对企业也是一条死路;如果选择了A公司,也有可能被代理商冷落,品牌也会逐渐消亡。您能帮助科龙摆脱困境,重振雄风吗?

一、以策促动,谨慎考察代理商

对于本案例,我们以为,当问题来临的时候,科龙也许更应该从这样几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整个事件的利害关系,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第一,是否要更换代理商?成功的机率有多大?在更换代理商之前,科龙必须要论证几个问题:(一)还有没有可替代的代理商?这样的空调代理商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二是这样的代理商要有更换品牌的愿望或者想法的可能;三是代理商要具有较高的诚信度,能够认真操作市场,不然对科龙来说风险可能会更大。(二)科龙的销售政策处于行业中的什么水平?其实本案的起因皆源于科龙的销售政策中的返点比例低于美的,那么科龙的3%的返点比例除了与美的比较之外,在行业内还有没有优势?到底处于行业什么样的水平?除了返点之外,其他销售政策又如何?如果与其他品牌相比还有一定的优势的话,则存在发展潜在代理商的可能,否则草率更换代理商风险会很大。

就本案来看,科龙选择了更换代理商,但却获得了销量下滑40%的失败结局。显然,科龙更换代理商所致失败存在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选错了代理商,二是前期论证不充分。

第二,不更换代理商成功的机率又会如何?该怎样操作市场?从本案操作过程来看,继续与A公司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有这样几点可以支撑:一、前期有合作的基础,而且,A公司下游分销商也会有继续操作科龙空调的愿望;二、渠道商一般都会选择两个以上的品牌进行操作,既可将与一个企业进行合作的风险给予避免,又可以满足消费者品牌选择的需求;三、A企业并没有拒绝与科龙的合作,存在继续合作的可能。对科龙而言,当然也希望双方能够继续合作,只是怕A企业不给予足够的投入。

有了基础,科龙在具体操作中该如何做呢?具体而言,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首先,主动推心置腹进行交流,获取双方的充分信任。双方坐到一起,真诚交流,重点强调前期合作的顺畅性。之后,展望一下科龙新冷冻年度的规划和目标,使代理商对公司有希冀和信心。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隐瞒,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销售政策的内容很多,除了硬性的返点指标外,可以在灵活范围内尽可能给予代理商其他方面的支持。

第二,加强服务和支持,在合作中争取高分。鉴于A公司已经把主要款项打给了美的,那么就不希望A公司还会有一次性的大规模打款,那就把对A公司的打款期望进行分解,细化,争取后期更多的回款。这对科龙提出的要求是,要让A公司时刻感受到在业务支持上对A公司的关注,在后续的销售跟进中,在销售帮扶中一定要优于美的。比如客户的拜访、促销方案的拟订、渠道分销的建议、下游终端展示、广告物料以及用户的安装服务的支持等等,要让自己无处不在,以此获得自身产品最大可能的销量,以自己的服务来感动客户,获得后续回款的支持。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提及,其实A公司也不妨采取这样的措施,先继续与A公司进行合作,以查看可能性,看看到底能不能走远,能走多远。与此同时,积极寻找和考察潜在的替换对象,双管齐下,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图转变可能更为稳妥。

评述人:上海卓跃管理咨询公司董事 庞亚辉 叶秉喜

二、管控力比诚信更有价值

首先,从本案例中反映出科龙公司在经销商管理策略方面的诸多的问题,才导致了这种事件的发生,具体又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经销商的管控措施。给美的打出这么大一笔款子,经销商肯定考虑过了科龙的反映和种种后果。也就是说,科龙并没有对经销商的管控措施,即便是得罪了科龙,科龙也没法拿经销商怎么样,经销商才这么敢于肆无忌惮地把如此大额的资金打给美的.

第二、没有后备经销商。没有后备经销商,也就没有牵制现有经销商的工具,更没有在出现与现有经销商脱离关系后的市场承接方案.

第三、对经销商所掌握的销售网络缺乏掌控。从案例中描述的情况来看,科龙公司的驻地机构似乎为曾有效掌握销售网络和终端,导致在脱离与现有经销商的合作后,对销售进度的希望基本上都寄托在了新经销商的身上,新的经销商一旦不具备足够强的市场开发销售及维护能力,市场萎缩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第四、对经销商的举动不够敏锐。对于一个经销商而言,准备上亿资金绝非是个小动作,事先必然会有种种的迹象会显露出来,作为科龙的驻地代表,看来好像是未曾觉察,从而丧失了采取相关动作的良好时机.

并且,也同时反映出了科龙公司在市场情报系统,过于简单地看待商业诚信问题,危机事件处理预案等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敏锐的市场情报系统应能及时的捕捉到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以便及时的做出种种反应;而商业诚信更是建立在一定的管控基础上才能谈及诚信的,厂家得有能力控制住经销商,再来谈诚信比较有意义,否则,企图以纯粹的商业诚信来看待与经销商的合作,也是纸上谈兵;再者,科龙决策层未能对此事件进行反向思维,该经销商一次性打了这么多的款之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想方设法尽快出货,套回资金,那么在经销商想方设法强化销售,尽快实现库存产品变现的同时,很容易出现低价出货,跨区出货等等行为,同时,如此巨大的销售压力也会让经销商高度紧张,涉及到产品质量问题,品牌影响问题等等负面问题,都将会使得经销商变的异常紧张激动,而美的厂家在后期的配套服务方面一旦有衔接不上的地方(事实上,销售放大之后,厂家的后期配套能力经常容易出事故),很容易导致经销商的恐慌和愤怒,策划得当,这将是对科龙一个非常好的良机,故意强化科龙的市场配套服务和反映效率,在这个方面赶超美的,经销商两方一对比,自然会出现是对美的出现抱怨和不信任,那么,在今后的合作中,科龙可借此机会,紧密与经销商的合作.而科龙选择的却是中断合作,主动退出,那么,逼使着经销商把绝大多数的资源全数投在美的身上,更加坚定了与美的合作的信心。

评述人:森潘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文富。

原载于《中国商业评论》 

作者简介:张晓虎, 康佳电器、科龙电器、小霸王电子等制造企业分公司经理、市场部经理、营销总监、高级咨询师培训师。首届营销“金鼎奖”获得者,中国十大创意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4264.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更加省钱的网购——给浏览器安装购物插件 网购省钱助手

如何更加省钱的网购——给浏览器安装购物插件——简介网购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购物的不二选择,优惠的价格,丰富的信息与足不出户的方便,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网上购物网站的增多,您是否有这样的疑虑,究竟哪家更加便宜,所

审判态势分析 我国旅游预订网站发展态势分析

      ▲ 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引进人才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成果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旅游预订网站在市场竞争格局中与相关利益群体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了外资的进入、行业的购并与联盟、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为旅游预订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日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 国际化妆品零售商将瞄准中国市场   日化行业在市场上品牌大大小小有上千个。市场经营的游戏规则依旧是大鱼吃小鱼,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从竞争情况来看,“洋”品牌依旧是各城市商场里化妆品专柜的主

声明:《分析竞争对手的网站 代理商给竞争对手亿元打款之后……》为网友趴在窗边数星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