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厂商双赢”这个词汇开始流行于各大媒体和各大厂家,及各个经销商的口中。
然而那么多年过去了,双赢似乎只是一句口号,又或是厂商初次见面时的一句场面话,又或是年终销售总结大会的一句“废话”(因为那时发奖金才是大家的关注重点),真正能做到双赢的并不多见。
是的,很多制造商都在提“厂商双赢”。
是的,很多经销商也在讲“厂商双赢”。
可结果都是什么呢?
很多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心里都清楚,基本上都是打着关心对方的旗号,暗地里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赚到更多。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于是厂商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屡见不鲜。
五粮液当初就是这样喊着于经销商“共同双赢”的口号,开始了自己在白酒领域的“OEM”之路。
而当时的五粮液买断商们,在销售时也感觉良好,因为“五粮液集团出品”带给了消费者“质量保障”的优良背书印象。
而五粮液也凭借这些子品牌在白酒业的跑马圈地,也提高了自己的行业地位,同时也拉动了其销量的大幅提升,使五粮液成了行业内品牌价值排行第一、销量第一的龙头企业。
可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品牌意识的逐步增强,茅台无论从增长速度还是从利润状况,都迅速赶超五粮液。
此时的五粮液开始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对于五粮液的子品牌,不断大刀阔斧地“壮士断腕”。
五粮液口上喊着“厂商双赢”,却把经销商的自有品牌无情的“砍去”。
是的,它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这些子品牌开拓市场不力,为了减轻经销商和五粮液共同的负担,它做出了如此的决定。
可我们在往更深层次看,真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是的,当市场快速成长的时候,制造商和经销商都能赚到钱,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时,一切都好说。
可是当市场容量接近饱和的时候,“大饼”就这么大,让别人咬不如自己咬。
是的,对于制造商和经销商来说,“发展”都是它们的渴望。但在实际的合作中,双赢只是梦想,这两个成员之间,总在勾心斗角。
对于制造商来说,它总是希望用“控制论”掌控渠道。很多制造商口中说着“客户是上帝、厂商共赢等等”,其骨子里依然自视为“领导者”。
毫无疑问,一方要控制,另一方必然要反控制。
就像所有的父母都想管住孩子,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成长,而孩子总想叛逆,总想逃到父母的控制范围之外。
经销商也是独立的商业单位,任何控制它的行为,最终都会导致心态的对立,于是制造商往往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去沟通、猜测经销商们的真实想法。这无疑增加了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
但控制,永远不会消亡,因为控制还能带来秩序,可以把整个渠道价值链变得更为顺畅。
一会儿说控制不好,一会儿说控制好,这不是矛盾吗?
不,一点也不矛盾。
因为厂商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直接竞争关系。
因为厂商之间,都可以为了“共同发展”而站在一起。
但是要想站在一起,不是口头上“喊喊口号”就行了。
那没有用,关键要看能否创造价值。
“厂商双赢”,已经被人说滥了。
对于那些许多与国际大品牌合作的经销商来说,他们有没有遇到这些制造商大喊“厂商双赢”呢?
是的,结果是一边听着制造商在喊着“厂商双赢”,一边经销商只能被动地听从制造商的指挥,赚取辛苦的“搬运费”。
是的,“双赢”这个词往往只是口号,因为在任何时候流通链的控制权只能属于一方。
如果都赢了,控制权归谁呢?
所以,厂商双赢,只是一个虚幻的梦想。
更准确地说,厂商之间不可能有双赢,但可以共生,可以共同盈利。
所以经销商要想突破发展瓶颈,争取“共生”才是出路。
这个社会是公平的,你创造多少价值,就能赚到多少钱。
经销商可以创造自己的价值,如渠道价值、服务价值等,而制造商也可以创造自己的价值,如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等。
只要都有价值,就会有共生的空间和可能。
如果经销商只是帮助制造商完成产品流通,那经销商的价值非常简单,也就非常容易被人替代。
如果经销商只是借助制造商企业品牌的力量,完成市场推广,自然也会很容易被制造商取缔。
做大品牌的经销商赚不到钱的原因就在此处。
五粮液大砍自主品牌的原应也正在此处。
因为此时经销商与制造商之间,不是共生关系,而是“寄生”关系!
“清理垃圾”的时候,制造商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良心”上的过不去。
经销商不要在幻想厂商双赢,争取“共生”才是发展的正途!
韩军,英昂公司高级咨询师,致力于推动国内商贸领域的产业变革,欢迎探讨,电话:021-28139497,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