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印度一直是可口可乐公司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2006年印度再次爆出可口可乐的有毒事件,印度最高法院下令要求可口可乐公布其配方。可口可乐态度同样强硬,他们抬出美国政府向印度方面施加压力。双方再次发生强硬对抗。以往,可口可乐在其他国家遇到问题总能迎刃而解,类似的“有毒”事件发生在日本、韩国等地时,他们会运用市场行为解决,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回应,产品召回并且消除影响。但为什么在印度30年的时间里得不到认同,可口可乐应该认真反思。
事件回放:印度一直是可口可乐心中隐约的痛。1977年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并不甘心就此退出;16年后,于1993年10月重新登陆印度之后,却一直麻烦不断。
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同年,印度卫生部门警告该国民众,可口可乐含污染成份,切忌饮用;同年12月26日,印度当地法官判可口可乐败诉,原因是在当地滥采用地下水,甚至还发生了当地农村妇女在企业大门口抗议;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函令可口可乐厂关闭。
2006年,印度再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毒”事件,印度最高法院下令要求百事和可口可乐公司公布它们秘方。对于可口可乐来说,公布120年的秘方,意味着什么?显然,印度的做法过于苛刻甚至得理不饶人。
不过可口可乐的做法也让印度难以接受,将商业行为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他们自己不出面解决,却抬出了美国政府。负责国际贸易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文表示,“此类行动对印度经济而言是一种倒退”。显然,政治压力只能使可口可乐更不受印度公众“待见”。
可口可乐在其他国家游刃有余,却始终难以攻克印度市场,这和他们的公关、态度有直接的关系。可口可乐的30条重要成功经验有这样的几条:别触犯法律、全球性战略、地区性战术、坚持长远利益、随机应变、耐心而执著。在印度30年的时间里,可口可乐对印度市场依然执著,但在随机应变和地区性战术方面,可口可乐是不是需要反思呢?
专家点评:
姜培峰:数字华夏(北京)品牌传播机构品牌发展总监
拒绝交出可口可乐的配方并不是问题的实质,可口可乐用态度和印度几十年的对抗中,得不偿失。
周锡冰:北京华夏圣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
印度“毒可乐”事件,并不能说可口可乐不懂危机公关,相反危机公关是可口可乐的强项,问题是,可口可乐的市场主要在中、日、韩以及欧美市场,而不在印度,所以印度就成为可口可乐的目标市场。可口可乐宁愿放弃印度市场也不会公开配方。不管“贸易全球化”的程度多深,决定企业竞争能力与话语权的,或者制定行业标准的还是实力雄厚的企业。
王国庆:广州蓝色火焰广告有限公司策略总监
国际公司本土化依然任重道远,放下架子,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姿态与行动都很重要,也许公关比广告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