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这是做营销的人几乎都知道的水桶论。国产手机对比进口四大品牌,最短的几块板是:品牌—品质—技术,而这几点是国产手机近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赶超的,所以避实就虚,以己之长攻其之短是最有效的办法,国产手机在这方面想了不少办法,以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性价比等等来抢夺市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有一些进口品牌的短处还是没有被国产厂家利用起来,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进口品牌的几处短板,希望能一起一些共鸣。
1, 时间差:贸易机的新机上市宣传和真实的上市时间之间有一个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差,这一个月的时间让很多贴牌手机厂商利用,得到了很多实惠,而国产品牌手机基本没有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来做点什么,为什么不能跟着它们的宣传造势来对自己的类似机型进行一次重新的市场推广,让自己的机型冲上一个新的高度?这里我想任何一款新机上来,他一定是主打一两个新的卖点,其他的基本还是雷同的,这几个新的卖点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是独有的,因为真的独家的卖点没有几个月的宣传,估计没有几个消费者能接受一种新的理念或者使用方式,特别是中国的消费者相对来说还是属于比较保守的,所以“坐在马背上旅行”还是能得到很多实惠的。
2,消费者导向导致大终端的反感:NOKIA和MOTO是比较明显的趋向于消费者导向操作,这是每个大型品牌主要营销战略,从下到上。但是消费者导向已经让很多大型的零售终端,特别是苏宁国美这样的零售大鳄越来越感觉到不耐烦,他们要最好的位置,但是没有所谓的场租、促销支持,要求的量是最高的,但是毛利惨不忍睹,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苏宁国美的通讯负责人的抱怨,而且都在控制排名靠前的大品牌的份额,苏宁某个地级卖场的通讯负责人就明确告诉笔者,他们已经把NOKIA的份额从9月份的42%控制到现在的26%,而且没有打算放松对其的控制;另一方面,苏宁前期的10亿定单基本采购国产低端为主,而且像金立,天宇这样的品牌越来越受到大型终端的青睐,国美苏宁已经全部引进金立,国产机型在大型终端的份额也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我想这个现象应该引起很多国产厂家的重视了,大型终端是国产手机决战进口品牌一个不错的战场。
3,厂家费用和返利的兑现慢:从很多地区都能听到很多大零售店的抱怨,包括连锁机构也是同样的待遇。笔者曾经听过一个比较离谱的:一个GSM月销售量在1200以上的零售店,连续几个月都完成某品牌KA活动任务,然而他的KA奖励直到6个月后拿到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在将近10个月后才拿到。该客户哭笑不得地和笔者说:这钱都是美圆吧,要是人民币,扣除税款我提货款存银行利息差不多也有这么多了,都帮该品牌做贡献了,希望年终能拿个奖杯,上面写一句为……..服务!呵呵!
以上是个人觉得可以研究的几个方面,希望能为正在复苏的国产品牌提供一些参考。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因为执行过程中的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结果,并不是战略上的问题,希望国产品牌能狠抓执行,狠抓落实,早日走出严冬。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