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爱迪思在其代表作〈〈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提出了广为人知的企业生命理论,即一个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等典型时期,并在不同时期经历不同的成长烦恼。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本质原因是受到E、P、A、I四种典型因素的分别作用。
简单说来,一个典型的企业生命周期是如此展开的:一个企业在孕育期,往往是受到E(企业家精神)的拉动;而企业一旦诞生后,在婴儿期只能是“有奶就是娘”,这是一个经营至上的时期(企业完全受到P的影响);如果企业能顺利度过婴儿期而进入青春期的话,将会充分认识到管理的作用,企业进入加强管理特别是引入科学管理(A)的时期。
而企业要想进入盛年期的话,必须依靠I的作用。I指的是领导,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爱”。总之,这个时候企业的管理从追求控制转化为追求协调,从突出个人到强化团队,从让“员工做”变成员工“自己做”。或者说,在盛年期的企业里,“管理”(A)这个名词被终结,而代替它的是“领导”(I)。
总之,从E到P到A到I,就是一个企业典型的成长历程。就象人的成长,企业就是这么慢慢长大。虽然在每个成长阶段都会面临着很多烦恼,甚至随时都可能少年夭折或青年早逝,但我们大家都相信,也正如同人的成长,这是所有企业必经的生命旅程。
回到《赢在中国》这期节目(顺便评论一下,《赢在中国》这个节目比同样类型的《创智赢家》实在强太多,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我当年对创智赢家节目的批评)。周宇和宋文明进入了最后的两强争霸。从网络投票来看,周宇票数最高,普通评委中也是认可周宇的最多,认为他充分体现了创业的精神,那就是有激情、执着。比如张新认为,“周宇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代表了中国,我们中国就是一个起点比较低,但是成长的速度非常快,我在他的身上看到起点低,成长速度快的精神,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创业的非常重要的精神。”
这种选择也是符合标准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因为在创业期(孕育期)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E,而周宇身上体现的就是E的精神。所以,很多评委选他而没有选周宇是完全符合一般创业理论甚至是我们的经验和常识的。
对此,郭广昌的总结应该是最为精辟。他说,“我觉得今天我们要定下来一个主题,我们不是选CEO,我们是选择创业者,就是不是说我有一个很好的企业,让你来运营,我是要看中你未来能不能创出一片天地来,需要打天下,那么我们现在投资的钱是风险投资,不是求稳定回报,那么这样的一种目标定下来的话,我们是一定投那种有缺点,但是有学习力,有冲劲,有空间的那种人,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的话,我更倾向于,如果让我做一个风险投资的概念来说,我更倾向于投周宇。”
当然,这些评委也建议周宇在发展壮大后,应该逐渐退出,而考虑引进象宋文明这样的人。比如评委张明正就建议:“打天下的人和守天下是不一样的,我们从周宇的创业精神,我觉得钱投在上面,死的机会比较少,就像台商当年闯天下一样,但是打天下的人和守天下的人不一样,所以我有一个建议,你们两个把钱合起来,然后周宇当到CEO上市的时候,换下来让文明当CEO,这样的话一定可以长久的”。
这正是标准的企业生命周期历程,也就是从E到P到A到I的过程。张明正的潜台词就是,周宇是一个E和P,而宋文明则是一个A和I。最终,E和P是一定要让位给A和I的。当然,也正是由于周宇领导下的企业会遵循这样一条典型的企业成长之路,那可以相信周宇及其领导下的企业也一定会在各个阶段遭遇不同的烦恼、会面临很多坎坷、危机,甚至会遭遇分家、离婚等等不幸。(为此我建议周宇可以好好读读〈〈企业生命周期〉〉这本书)。这是从E走到A甚至是I必然会经历的烦恼,或者说是从周宇变成宋文明的过程必然会不断遭遇的成长烦恼(这也正是郭广昌说的,“我觉得从他们两位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得以前自己更像周宇,现在自己的话更像宋文明”。)。
但创业其实还有一条最优的路径,那就是直接从I起步。这条路径也是爱迪思在研究企业成长历程几十年后最终发现的一条全新的路径(在它的〈〈企业生命周期〉〉第一版中都没有发现这条路径,这条路径是在该书的第二版中才正式提出来的)。其含义是说,我们一般都认为创业者应该是一个E,也就是说是一个充满了冒险精神、充满了激情和梦想的企业家。但如果创业者是一个I的话,却很有可能直接把企业带入盛年期,领导着企业一直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摆脱从E起步所必然会经历的学步期、青春期等等烦恼。
当然,能够称之为I的领导者是很少的。因为要成为I的人,必然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然具有很多人所不具有的特质。另一方面,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就更少,就连爱迪思在发现这个理论后也仅仅在书中不起眼的地方用了一段来阐述,并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他只是想到了,但还不是想得很清楚”。更不用说普通的企业家和学者了,大家都还是在简单地理解或者说认识企业家精神、简单地理解和认识着企业的成长过程。好在《赢在中国》为我们挖掘出了这样一个典型,他就是宋文明。更重要的是,《赢在中国》为我们邀请了张瑞敏和柳传志这两位优秀的大评委,他们独到地发现了宋文明这个I,并一致认为他更应该战胜周宇这个E,而成为《赢在中国》这个创业启示节目的最终胜利者。
说到I的特征,首先他应该是个领导者,善于发挥团队精神。这一点张瑞敏发现了。他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也就是说最普通的领导者只是靠你自己的能力,那么中等的领导者呢是发挥大家的能力;而最高明的领导者应该是激发每个人的智慧。所以我觉得宋文明有这么一点意思,就是发挥团队精神”。
而柳传志则发现了宋身上的其他可以作为I的代表的特质。他是这样说的:“但是什么地方我特别偏爱宋文明呢?实际上跟各位谈的不太一样,就是在刚才挑战那个片子里面,其实那个片子有一段故事没演完,是什么故事呢?就是任春雷当时跟宋文明不怎么合作,自个儿走了,后来要求宋文明跟他再谈谈话,这时候两个人的气氛是相当尴尬的,而宋文明那个时候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案,但是到了那一看任春雷的方案立刻说好,我就用你这个方案,一点都没犹豫,我觉得这两个的度量真的不错,因为两个人本来是有一些尴尬的,而且你说谁的方案好还是不好,实际是一个软性指标,你可以硬咬着牙说你的方案好,但是他没有,立刻用任春雷的。还有一个刚才问的问题里面,你拿了20%以后,你们回去有股份吗?怎么办呢?他说是股份三个人分的,我非常的欣赏,宋文明做事是非常有把握的,我下边是有投资公司的,在模拟投资的时候,我在想真的会选谁,后来想就投宋文明,大概就这个道理,谢谢。”无论是容人之量还是散财之举,这也正是I而不是E的典型特征。
张瑞敏、柳传志可能不一定看过〈〈企业生命周期〉〉这本书。但他们最终共同选择了宋文明的举动,却给爱迪思的最新理论提供了案例的佐证。他们今天逆网络民意、普通评委的意见,将创业冠军的选择共同投给了I的举动,无疑将昭示给中国乃至全球的创业者,除了靠E,还有着一条另外的但是却更优的创业之路(张瑞敏、柳传志被并称为中国企业的教父,由此可见,绝非浪得虚名。从他们今天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对企业的认识无疑比郭广昌、张明正等更高一筹。)
记得周瑾在PK输给周宇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创业者需要激情、需要执着;但我依然相信,爱(I)才是永久的动力。”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作为为什么是宋文明而不是周宇夺冠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