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学界有三个人遭到的嘲笑最多,一个是卢卡斯,一个是伯南克,一个是弗里德曼。2003年,芝加哥大学教授、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做了主席发言时提出,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是“大萧条”催生出来的一门学科,他认为这个学科已经成为了过去。他宣布:“预防萧条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当然卢卡斯并不是声称商业周期一去不复返了,而是他认为商业周期基本上已经被驯服。 那如何才能驯服经济周期,或是如何才能挽救经济危机呢,美国的大萧条学者们一致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因为美联储的紧缩所致,因此都主张“撒钱”,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直升机撒钱概念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而不是现在的伯南克主席。但本伯南克自2002年就得到了“印钞机本”、“直升机本”的绰号也绝非浪得虚名,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具体如何撒钱的方法,也就是“将利率政策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持于零,大规模扩展美联储购买的资产种类,尤其是美国国债以外的资产,以及购买量无底线,这就是著名的“量化宽松”政策。因为“直升机撒钱”只能是比喻,不可能真正实施,“量化宽松”就是佛里德曼“撒钱”思想的实际操作版本。 比以上两位更可有意思的是卢卡斯,金融危机后,英国女王曾经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经济学家没能够预测到危机的发生?·卢卡斯也给出了一个答案:经济学业已证明,此类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假如此类事件可以预测的话,那么人们就会据此作出反应,从而避免它的发生——于是,这个预测就成为错误的了。但这样的话怎么听起来像是个白痴学者会给出的回复!现实是人们的预感并非阻止了危机,而是加速了危机的来临。其实预言或是警示经济危机的人并不少,有战略学者,有投资人,但没有一个是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因为这些人一直紧紧的把持着美国的财经舆论和经济政策,早就自满的认为“已经驯服了经济周期”。 “直升机撒钱”的“量化宽松”政策最先就在日本实施的,其实是失败了,当时也是伯南克帮忙出的主意,在美国也基本上被归为了失败的行列,但既然在美国失败了,那为什么在美国还实施呢,因为他们也只懂,或是只信这一个方法,他们希望自己操作一把,也行能出现奇迹,但奇迹没出现,出现的更多是“奇怪”,全世界都在用诧异的眼神在看着他们的表演。量化宽松已经搞了4轮,基本失败,难道还要搞“QE5”或是“QE6”吗! 佛里德曼本的本质就是个统计员,根本不懂货币原理,货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货币是指印刷机印出来的货币,而广义货币则指贷款变存款派生出来的货币,狭义货币的多少取决于印钞机,而广义货币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家的信心和企业工厂里的机器,目前美国有8000亿的基础货币,但是仅仅这8000亿的基础货币就派生出了将近10万亿的广义货币,而印钞能力再强能印多少,如果印几万亿,那比美国有史以来印出的货币还要多,而且印刷货币就管用吗,企业家如果不贷款,那这些货币就只能在金融市场转悠或是躺在银行,对经济毫无用处,如果要派生广义货币,企业家的信心比印刷机强的多,用印刷机来提升广义货币,不能说达不到,但从原理上是不靠谱的。 美国大萧条时通货紧缩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原因是什么呢,是美联储的原因吗,大萧条时,到处生产过剩,企业破产,企业家不贷款,广义货币怎么能上的去,将广义货币的紧缩归结为美联储的错误是不懂经济运行规律的表现,佛里德曼是典型的倒因为果。当别人指责弗里德曼的研究不规范时,弗里德曼辩证自己是实证经济学,而这其实是对自己的无知进行掩护,如果不懂经济学概念,不懂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即使数据统计出来了,解释也是错的,佛里德曼根据自己的统计数据,得出了大萧条是因为货币太少,但他根本不知道货币是怎么运行的,因此出的主意自然也是错误的。大萧条与货币太少确实是对应的,但大萧条的原因绝不是因为货币太少,而大萧条才是货币太少的原因,因和果总是伴随伴生,但果的出现,是因为因的存在,因的出现,绝不是因为果的存在,颠倒因果,误读误解,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经济危机在美国之所以得不到解决,因为其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就是错误的。 如果美国还任由这些货币主义者随意忽悠和蛮干,那经济经济很难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