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控股广东发展银行、外资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中国商业银行纷纷上市、流程银行的提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作为新的蓝海。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商业银行面临重大的战略转型。
一、中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外巨头“金字塔”产品战略模式的打压。当人们觉得当年TCL以“渠道为王”,利用电器行业所积累的渠道推销手机,一举拿下前几名的手机销售业绩,后来确以“手机狂人”万明坚的出局标志着“渠道为王”神话的破灭!看看我们的商业银行是什么样的?同样也是靠商业网点多而占据渠道优势。靠我们银行网点多如米店的渠道跟人家国外银行竞争的。而国外商业银行是靠什么竞争,同样的高档产品和高端客户。抓住中国二元消费结构的特征,重点抓优质客户(包括优质的个人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当完成优质客户的积压后,下一步的将来将是低端产品的“价格战”血拼阶段。中国商业银行如果一味的固守“渠道为王”的神话,到头来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二、银行的本质是平台。就是给储户和贷款企业提供一个金融服务的平台。储蓄客户有储蓄需求,贷款企业有资金的需求。廖晓认为,平台的战略成功之处首先在于量和规模的积累。这一点中国商业银行无疑是有优势的。但是这不是平台战略的成功的关键。平台战略要成功,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是打造客户价值链或者行业价值链。在目前中国储蓄客户的主要金融需求是储蓄、贷款客户的主要金融需求是贷款资金。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金融需求将呈现,对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及时抓住环境的变化,把握个人金融客户或者企业金融客户的多样化和多样化需求将考验每个商业银行的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目前中国的银行专业化经营而非混业经营显然无法满足该客户的金融需求和偏好。
第二、战略资产的可复制性。廖晓认为,将战略资产复制是一个企业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平台,能否将战略资产不断复制,不断增值。这是商业银行能否成功地关键。在这方面,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走在了前面,他们打造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将实现战略资产的相互支持和复制。比如银行客户变成保险、证券等客户。从而可以更好的打造客户价值链。但是中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区域化特征,特别是国外网点的缺失将制约商业银行打造全球性的客户价值链。比如汇丰银行将香港、台湾和大陆的三地整合成一个机构成立大中华区总部,更好的满足了台商、港商在内地、香港和台湾的金融需求。在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全球网络等是商业银行竞争的手段,更应该是基本的工具。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该战略构思显然是一大缺失。很简单,TCL等国际化市场的扩大对金融需求的全球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
三、可以设想的是,在个人金融需求多样化和多元化、企业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和国际化的情况下,加上国外商业银行的金字塔模式的围剿,中国的金融体系,特别是金融监管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从专业化经营到多元化经营,从国内到国外,从简单的储蓄和信贷金融需求向客户价值链甚至行业价值链延伸。新的金融商业模式必将产生。因为它才符合商业银行平台战略的需求,才符合战略资产可复制性的需求。如果中国商业银行不及时战略转型。等待他们的是目前中国陷阱式盈利结构的困境。那个时候不能不叫“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