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的重生:真的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吗?



  TCL的总裁李东生先生最近发表了一篇引起轰动的文章――《鹰的重生》。这篇文章由一个寓言故事开头,以“我们必须把旧的、不良的习惯和传统彻底抛弃,可能要放弃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而今天已成为我们前进障碍的东西,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作为誓言而结束,读来令人振耳发聩,感慨不已。  

  李东生,这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中国企业家在文章中写到“我们要开展一轮彻底的、触及灵魂的文化变革创新活动,这是决定我们企业兴衰的头等大事,我们决心要把这项活动扎实地推进下去!”对此《华尔街日报》的评价是“他从一个言语温和的工程师成为了全球头号电视机制造商的掌舵者。在他的引领下,一家普普通通的中国工厂迅速发展为电视机领域一个令人生畏的竞争者。”  

  但美国人显然并不完全了解中国人“活动”的方式,他们显然也不会联想到文革前著名的一篇“文章”《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正是这篇“文章”揭开了文革的序幕。而TCL,也不断地传出了各种人事变动。  

  《鹰的重生》真的可以让企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吗?

 鹰的重生:真的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吗?

  《鹰的重生》是篇很好的反思文章,但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也见过类似的“总裁的十大失误”、“二十大错误”之类的反思,然而这些反思过度的文章大多并没有挽救企业的败局。  

  为什么反思不足以成为新生的开始呢?关键在于大多数的反思看似反思,实则还是怪罪员工,怪罪他人。李东生在文中强调,“我深深感到我本人应该为此承担主要的责任。”但紧接着他马上为他的“责任”作出了如下的解释:我没能在推进企业文化变革创新方面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在明知道一些管理者能力、人品或价值观不能胜任他所承担的责任,而我没有果断进行调整。  

  换句话说,李东生的认为,企业的问题,是一些干部不称职所造成的。但如果TCL老是有这样“不称职”的干部存在,我们就难免存在怀疑,难道作为他们领导的李东生就一定是称职的吗?当万明坚们心灰意冷地离开TCL的时候――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在他离开之前不久,还出了本歌颂TCL手机业务的“畅销书”《系统战必胜》――我们不免感慨,为什么总是要“笑着离开惠普”却“哭着离开TCL”呢?一个让老人哭的文化是不是好的文化?一个以牺牲一批人为代价而换得的跨国公司梦想究竟是一个人的梦想呢还是一批人的梦魇?  

  我无意去诋毁让人尊敬的李东生先生。事实上,无论是他还是TCL,都是值得业界所尊敬的,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让中国制造的品牌飘洋过海。他们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驱,也是中国企业罕有的骄傲。  

  但我要说的是,中国企业如果要真正地成为跨国企业,而且是能根深叶茂、永续发展的跨国企业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影响企业,我们必须去除我们企业文化中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可能就是深植中国社会逾几千年的帝王文化。  

  帝王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它在企业里的表征便是“老板文化”、“总裁文化”加上“派系文化”。TCL的诸侯势力事实上在中国的企业里面非常普遍,这犹如中国分分合合几千年的历史,帝王和诸侯,贯穿了整个历史发展的主线。

  企业内部为什么会形成诸侯文化而长期不能克服?为什么会形成许多盘根错节的小山头和利益小团体,从而严重毒化了企业的组织氛围呢?这一切和企业的帝王文化以及过度集权的企业最高领导人是很有关系的。“诸侯”和“山头”越多的组织,也越说明了这个企业不够开明。权力欲是一个人的正常欲望,尤其对于企业高层经理而言,没有足够的权力,是不足以行使职权的,也不足以通过正常的管理途径管理他人。在无法通过正常途径管理的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拉帮结派,用隐性的帮派组织来进行影响。  

  在李东生身兼数职的时候,我们不免替他担心,这种过度集权的体系,是否正是帝王式的企业文化所造成的?在能让经销商高喊“万总万岁”的万明坚走了之后,他是否还会重复万明坚的错误呢?他能够让他直接领导的几个机构都做到专业化吗?他真的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让TCL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了吗?  

  TCL所面临的问题恐怕并不是一个文化变革的问题,这是一个“虚”的问题,TCL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恐怕是国际化战略的问题。TCL在越南获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在对欧洲市场却采取了“借船出海”的战略。TCL收购了老旧的德国品牌施耐德,但德国舆论对此却并不看好,因为施耐德在德国的德社会形象是一个守旧的、老是被人卖来卖去的企业,产品甚至还不如TCL先进。  

  极其缺乏全球化经营人才的TCL,在它的全球化行径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既对全球化充满渴望又对全球化心生怯意的矛盾心态。在2004年同时对两个亏损巨大的法国公司汤姆逊与阿尔卡特进行彩电业务和全球手机业务进行重组的时候,李东生曾说过:“我们没有时间做准备了,这个市场留给我们的机会不多了。”这话看似斩钉截铁,但总让人怀疑这是机会主义的思维而不是战略思维。任何年代都不缺乏商业机会,缺的只是商业构想和战略。而让TCL去学习汤姆逊的管理,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征服者通过学习被征服者而更加成功的例子。  

  但愿“鹰的重生”真的能让TCL走上正确的道路,但愿它的重生不是在牺牲一批人的代价上换来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4973.html

更多阅读

《壮士出川》背后的真实川军6:群炮毙敌是“神剧情节”吗?

《壮士出川》背后的真实川军6:群炮毙敌是“神剧情节”吗?编写者 冉光泽《壮士出川》中有一个情节:为了避免与敌军硬拼,张抗建议引诱敌军在尖山咀下庄宿营,然后在周围山头集中迫击炮轰击敌军,一战摧毁桥本旅团战斗力。这个情节有根据吗?在

我们真的要熬更守夜的做事情吗? 做事情快的人

我们真的要熬更守夜的做事情吗?今天是研修培训第五天时间了,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一不小心就过了一半的研修时间。人生就是如此匆匆,感觉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去做完。我们有多少人到老了快死了才发现原来我是在“等”死啊!那么我们是在消耗

鹰的蜕变鹰之重生 像“鹰”一样在变革中重生

     最近有幸获赠一本2012年初在财经出版界爆起惊雷的《鹰的重生:TCL追梦三十年》(以下简称“《鹰的重生》”),不胜欣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巨大的创富机会和财富效应,置身其中

声明:《鹰的重生:真的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吗?》为网友够资格叫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