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顺藤摸瓜,让月度销售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通过对企业月度营销工作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围绕月度目标的达成存在三条工作主线:一是围绕机会点,二是围绕增长点,三是围绕发货段。围绕这三条主线做工作,就有希望把月度目标的达成从可能变为可控。
围绕机会点:有机会,就有可能
业务人员最易犯的毛病,是挑公司的“毛病”。确实,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是一个没有问题的企业;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是一个没有问题的市场。如何在有问题的企业中和有问题的市场上,实现自己应该承担起的销售目标,这是营销人员的生存环境和工作使命。因此,营销人员必须透过问题看机会,寻找一切可以达成目标的机会,找到这些机会,就等于找到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1.从竞争对手身上找机会
竞争对手的薄弱市场在哪里?危机市场在哪里?空白市场在哪里?竞争对手在哪些渠道上处于弱势地位?哪些销售政策有机可乘?
盯住竞争对手的“软肋”,你就可以找到提升销量的机会。
2.从区域上找机会
一是新区域的拓展,二是现有区域内新市场的开发,三是寻找区域内哪些市场具有快速突破、快速上量的机会,四是有多少个市场(市场单元可以是地区级、县市级、乡镇级等)可以在本月做到同类产品销量的前三名。
3.从渠道上找机会
有没有非常有潜力的新渠道还没有进入?有哪些渠道还可以进一步扁平化?有没有更合适的经销商?有哪些分销商在快速成长?在渠道上发现机会,就相当于为月度目标的达成铺路架桥。
4.从产品上找机会
所有的销量都依赖于产品的销售,我们必须寻找到不同类型产品的销售机会。明星产品的机会在哪里?金牛产品的机会在哪里?新产品的机会在哪里?
5.从时间上找机会
旺季的机会是什么?淡季的机会是什么?平时的机会是什么?只要你善于思考和寻找,你一定会发现,机会无时不在。
围绕增长点:为可能找方法
围绕机会点,是为了找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围绕增长点,则可以找到把可能变成现实的方法。
每一个企业或每一个区域的销量都存在一个销量基数。所谓销量基数,其实质是企业或区域以往工作所打下的基础销量,是一个即使当月工作安排不当,也应该保留的基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每月的销售目标,实际上就是在销量基数上要完成多少增量。能够围绕增量去做工作,并实现当月既定的目标增量,那么当月的销售目标也就自然达成了。
什么是销量基数?不同企业制定的标准可以是不同的。下面是一种较为通用的计算销量基数和月度增量的方法:
销量基数=前三个月销量的平均数×70%
月度增量=月度目标-销量基数
从上述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月度目标达成的关键就在于要完成月度增量。如何完成月度增量,我们的方法是一手抓垂直增长,一手抓水平增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抓垂直增长
在现有市场基础上实现的增长,属于垂直增长。抓垂直增长的关键是抓有效市场的增长。(有效市场是指有一定销售基础、持续运作的市场。)
如:一家方便面企业对有效市场制定的标准是连续3个月每月销售额都不低于6万元。这家企业在某一区域的市场数量有88个,符合有效市场标准的市场却只有30个,其30个有效市场的平均月销量为10万元,其他58个市场的平均月销量只有4万元。
那么这个区域的月度垂直增长如何抓呢?
第一,抓有效市场的数量。该企业制定了本月有效市场要达到40个的目标。这就要求从现有的58个非有效市场中筛选出10个市场,通过本月的营销工作使这10个市场进入有效市场的行列。
第二,抓有效市场的平均量。该企业规定,本月有效市场的平均销量要达到12万元。就是说,本月40个有效市场要完成的销售额为480万元。
第三,针对要完成的增量定策略。运用区域运作中的市场聚焦策略和不均衡突破策略,制定相应的办法,让10个非有效市场成为有效市场;让有效市场的平均量从10万元提升到12万元。
第四,构建当月有效市场的责任体系。将最重要的有效市场的责任归属区域经理,次重要的有效市场的责任归属业务主管,其他有效市场的责任归属业务代表。
有效市场责任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各级营销人员明确自己当月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2.抓水平增长
通过新市场开发实现的增长,属于水平增长。
月度新市场开发的四个关键是:第一,抓新市场的数量;第二,抓新市场的质量;第三,制定有效的新市场开发策略;第四,建立当月新市场开发责任体系。
围绕发货段:让可能变可控
既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又有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否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呢?
不一定。执行不一定到位,管理工作没跟上,天气太冷、太热、雨多、雪大,经销商仓库着火、被盗、闹离婚,等等,这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月度目标落空。
为此,营销人员还要围绕第三条主线,也就是围绕发货段开展工作。通过这条主线和前两条主线的配合运用,才能让销售目标的达成真正从可能变为可控。
月度目标的达成,是每一天销售工作的结果,是每一天发货量的结果。如何将月度目标在过程控制中落实下来,就需要营销人员将月度目标落实到不同的发货段。
一般快速消费品企业采用的是“十段法”发货段。所谓“十段法”,就是把每月的发货计划分解成10段,每一段要完成当月目标的10%。如果每月按30天计算,每一段就是3天。
通过“十段法”,将月度目标分解成了10个小目标去控制,每完成一个发货段的目标,也就完成了当月目标的10%。如果上一个发货段的目标没有完成,就必须检讨上一个发货段的工作,并在第二个发货段将上一个发货段的目标追加上来。具体方法如下:
1.围绕发货段,制定月度发货计划
公司和区域的月度发货计划是每三天完成月度销售目标的10%。区域经理根据区域发货计划,安排下属每一个业务代表的发货计划。
2.围绕发货段,检讨每一段的工作
要完成每一段的发货计划,就必须让经销商仓库里的货按照计划铺到市场上并消化掉。为此,业务人员必须围绕如何完成每一段的发货计划去制定自己的工作重点和行程计划。营销管理人员则需判断按照业务代表的工作计划,业务代表是否能完成他的发货计划。如果不能,营销管理人员就要及时地予以指导和修正;必要时,还需从策略、费用、车辆、管理经销商等方面给业务代表提供支持。
如果上一个发货段的目标没有达成,就必须检讨上一个发货段的工作:是策略不对?是工作计划没做好?还是哪个环节的工作没做到位?对这些问题逐一思考后,形成如何在第二段将上一段的目标追上来的方法,并完成第二段的发货计划。
坚持围绕发货段开展工作,就不会“月初冷冷清清发不出货、月底慌慌张张到处压货”了,“月初淡、月底旺”的市场假象也将不复存在。
3. 围绕发货段,对人员工作进行评价
对营销人员的评价,不能只以月度目标达成的结果为标准,而应将营销人员每一段的工作按10分去评价。
区域经理要培养优秀的业务代表,就要带出能够将每一段工作都做好的下属。每一段都做不好的业务代表,则一定是需要出局的朋友。
郭旭,“净销量”理论创始人,《销售与市场》培训专家团十大专家。首创“净销量”理论体系,受到营销界高度评价。曾任白象集团营销总监、福建亲亲市场总监等。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