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神针孙悟空 定位不是“定海神针”

 定海神针孙悟空 定位不是“定海神针”


  在这个定位时代,定位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诸如市场定位、消费者定位、产品定位、广告定位、品牌定位,似乎整个营销就是一系列的定位运动,以致物极必反。如今定位已成为国内营销中被滥用、误用和误解最多的术语之一,俨然进入一个定位“大跃进”的时代,想必诸位早已被那些层出不穷的品牌定位理论弄得晕头转向了!

  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进而引出以下问题:有关定位原有的理论依据现在还适用吗?定位有没有其他的负面影响呢?这是品牌管理者必须研究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其实,位是定不住的

  定位理论始于1970年的美国,它是在人类思维的刺激与反映模式上建立起来的。在当时,很多心理模型都把人脑比作计算机的构成部件,即路径驱动系统。这个系统在大脑中会腾出一定的通道和空间用于储存概念和想法,并以菜单和指令作为其行动的指南。

  因此,最初的定位理论依据认为:人的大脑会为每样东西预留一定的通道和空间,而且会持续保留不会自动“消除”。以此类推,它也会为产品和品牌长期乃至永远预留一个空间。于是,定位理论得以大行其道,它也确实让品牌所有者尝到了甜头,尽管这些甜头大都是以增大广告或市场投入为代价的,但其真相最终被定位成功的光环所掩盖了。

  然而,时过境迁,当时作为定位依据的理论或模式如今已成历史,即便有的虽然尚未完全过时,但也都显现出某些先天不足来:定位也许可以让品牌找到一个位置,却很难实现品牌的跳跃性发展;定位也许可以让品牌在细分市场中暂时找到一个理想的“栖身之地”,但市场的过度细分又会约束品牌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定位理论的不足与“水土不服”在中国品牌运营实践中日益凸显,尽管后来有不少大师级的人物企图用“再定位”理论予以矫正,其结果是:越定位越移位、再定位再移位。

  定位策略并非“定海神针”,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超级竞争的时代,由于品牌“位资源”的希缺,打乱了品牌定位的游戏规则,虚“位”以待的时机已不复存在,抢位、挤位、插位、篡位之风倒是愈演愈烈。实际上,品牌界一些思想敏锐的学者早已觉察到这种变化,或许因为惯性的缘故吧,至今仍然不见有能够取而代之的理论或模式问世,长期困扰中国品牌界的定位难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是,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的大脑是由相互有松散关系的概念、想法、经验等构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没有任何“空档”需要填充,也没有任何“缝隙”可以供产品、品牌之类的东西立足、栖身。而且,更糟糕的是,它居然没有为产品和品牌“预留任何位置”!否则,Dell怎能挤掉IBM?Samsung怎能全面超越Sony?惠普和东芝怎能成为最大的小型电脑销售商?华龙怎能取得盖过康师傅而成为仅次于统一的方便面市场份额?奥克斯怎能在国内基本饱和的空调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蒙牛又怎能在短短5年时间里将其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其成立之时的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对消费者来讲,“你卖你能卖的,我买我想买的”,至于如何定位与他们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从这一点来讲,品牌之位是定不住的,这是因为设定在消费者脑海中的这个“位”原本就处在一种调整和被调整的状态,以适应这个始终变化着的世界,而且,定位也保住不了品牌的地位,即使再定位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品牌地位及其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更好的品牌及其定位还没有诞生或者还没有找到而已!  

  二.是定位,而不是“盯位”

  从定位理论的发展以及它被吹捧和被误用的事实可以看到,定位所面临的另一问题是“盯位”——盯住竞争对手之“位”不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竞争对手,时刻关注他们在生产什么、他们是如何做营销的、他们在什么媒体刊登了什么广告,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品牌所有者将精力集中于人和利润之上,往往深陷“品牌近视”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品牌近视的结果是:汽车公司都在生产大体相同的汽车,提供区别不大的服务;手机公司都在外壳和价格上做文章;几乎所有的烟草企业,都推出了高价的极品、珍品或特制香烟;每所高校也在年复一年地向社会输送几乎同一个模子的大学生……

  事实上,当品牌运营商全面“包围”了竞争对手或者“占领了某个位置”之后,品牌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人们是否购买你的品牌,而不再取决于品牌人——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接触顾客的企业员工,这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错误行为。也许你能够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甚至能够战胜他们,但这不是企业成功的保障。

  品牌是动态的,它存在于产品、顾客、竞争对手与环境的互动之中,只有人们购买你的产品,才能为你的企业创造利润,也就是说,只有你的顾客才能让你赚钱,但竞争对手绝对不会。况且,你对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虽不能说“束手无策”但终究也是“无能为力”,这好比你不能影响天气变化一样。尽管通过天气预报你可以知道何时该带雨伞、雨鞋,但这本身并不能阻止老天爷下雨。所以,一切必须回到品牌的本义:品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消费者,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

  记得,当年采访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朱华煦的情景,这位上任6年就令百事中国打了个漂亮翻身仗的CEO,在探讨:百事凭什么在中国饮料市场打下自己的一方天地,又如何与竞争对手角力?等问题时,朱先生的回答耐人寻味:我只用5%的时间考虑对手,用95%的时间思考我的消费者。我深信,只要赢得了消费者就赢得了对手! 

  遗憾的是,企业的定位惯例使得企业营销人员、营管人员以及其他所有面向顾客的员工都把注意力投向了竞争对手:我们如何打败竞争对手?与竞争品牌相比我们的差异何在?针对竞争品牌已占据的市场地位,我们发誓要抢回一个市场百分点……所有这些都是企业内部的问题,与顾客基本没有什么关联。

  节选自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精细化管理――赢在品牌》

  罗立,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品牌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博士德文化公司高级管理顾问、培训师,深圳管理咨询协会副秘书长;从事新闻、广告、品牌和管理咨询等工作十余年,著作有:《酒品广告的奥秘》、《烟品广告的奥秘》、《精细化管理-赢在品牌》、《20006中国品牌年度报告》、《房地产营销策划》;曾为长安汽车、雅戈尔、华中电力、德力西电器、厦华电子、背背佳、重庆卷烟厂等国内100多家知名企业或机构提供有关广告策划、品牌战略及管理咨询服务。联系与交流方式:[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5762.html

更多阅读

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祖师是谁? 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

须菩提祖师作为孙悟空的第一任师傅,博问广学、武艺奇高、弟子众多,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在整部西游记中也仅在孙悟空拜师学艺过程中出现过,以后就彻底消失了。须菩提祖师作为一个小说杜撰人物,一定不会凭空捏造,应该有他的渊源或创作原型

转载:孙悟空师傅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孙悟空师傅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西游记》提及传授孙悟空本领的师父菩提祖师,此人名为菩提,(佛界名称)身着道服(还开了个道场)似佛非佛,似道却又通佛,在电视中并没有诸多说名其中身份和本领的描述。细细读西游,不免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大圣

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到底是谁? 孙悟空和菩提祖师

此菩提非菩提也,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对一个神秘人物——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有很大的兴趣。因为此人在短短的几年内就造就了孙悟空这样一个高手,而后神秘消失,书中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他究竟是谁,一直是个谜。网上关于菩提祖师身份的

声明:《定海神针孙悟空 定位不是“定海神针”》为网友浅墨扶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