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的啤酒行业,卖文化的有之,卖啤酒的有之,卖厂子的有之,卖人才的亦有之。卖文化的,懂得将自己的产品与文化结合起来,为自己的产品穿上文化的外衣,向消费者传递啤酒的特性、历史、饮用后心理感受,教会消费者如何为自己的选择作出辩解,同时给消费者一个选择自己的理由;卖啤酒的则是就事论事,啤酒摆在面前,就是这样的东西,价格不高不低,喝不喝也无所谓,反正有人喝;卖厂的就像是一些“造星”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厂房,进行华丽的包装,先给外人一个好印象,如果有人中意,光凭外表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卖人才的做得更绝,也最有奉献精神,就负责给别人培养实战人才,负责交学费,培养好了,反而没有用了,有其他的公司一招手,人才马上拔腿,企业再接着寻找合适的人进行培养。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卖资本、卖质量、卖规模、卖效益,积极的对外宣称“我有多少资本”、“我的质量有多好”、“我的规模有多大”、“我的效益有多少”等等,企图通过一个点的传播,就搞定所有的消费者。这几种现象,在国内的啤酒企业中比比皆是,占国内啤酒行业的绝大多数,真正卖品牌的啤酒企业,寥寥无几。
今天的时代,是品牌大行其道的时代,很多啤酒企业言必品牌,行必品牌,产品还没有让自己满意,就已经开始在品牌上大做文章。这种大做文章,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管理者的言谈举止上,三句话不离品牌,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品牌专家的言论,拼命地把自己装扮得像品牌专家一样;另一方面表现在广告投放的力度上,有钱要上,没钱贷款也要上。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价格大家都知道,就一个字“贵”,企业要的就是这个字,其他的倒无所谓。成千上百个企业的老总,代表了成千上百个企业,大家一起出手,搅混市场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水浑了,自然就可以摸鱼,在他们的心里,做品牌的目的,其实就在这里。
啤酒企业做品牌,第一要讲的是责任。随着啤酒行业市场的日趋成熟,啤酒品类特征也日益明显。以前被白酒、红酒等酒精类饮料四面围堵的局面也已经彻底消失,目前的啤酒行业终于有了机会扬眉吐气,也终于有了机会在国际市场中试水。中国啤酒行业的百年历史,造就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知名企业,同时也造就了为数不多的知名品牌。今天这个局面,众多啤酒企业功不可没,所谓的功劳,只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拼杀,大家依然顽强的存在,而且或多或少的还有一些进步和发展。因此这里所说的责任,并不是期望所有的啤酒企业都能够站在行业的角度,去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作贡献,而是期望所有的啤酒企业都能够实际一些,对自己向外传播的内容负责任。
有些企业对外宣称:“我的产品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有的企业宣称:“我们刚进口的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具有什么什么特点。”可实质上呢,只不过是一些文字游戏而已。消费者不知道啊,以为是真的呢,所以就对这一部分产品青眼有加,殊不知,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就技术而言,消费者处在绝对的劣势,企业实在是没有必要故弄玄虚,再做惊人之语。
第二是要讲诚信。不管产品面对的是什么层次的消费者,啤酒毕竟就是啤酒,寻找一个由头,蒙着消费者多掏钱,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还有一些企业,把相同的酒液灌装在不同的瓶子里,高、中、低档的区别仅限于包装和价格,其他的完全一样,挂羊头卖狗肉,对外则大谈“我的产品质量如何健康,从未添加过任何对人体不利的添加剂”、“我的产品使用多么多么高级的原料”,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行为。
消费者刚开始接触这类产品,或许会有一些新鲜感,可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会长见识。中国有句俗话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一旦消费者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结果如何,不用说大家就已经知道。
第三是要理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品牌绝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冲动。很多啤酒企业要么不知道品牌到底是什么,要么不知道如何做品牌,只知道一味的狂轰滥炸,是否能够给消费者留下印象且不去管它,先混个脸熟再说。还有一些企业的品牌管理者读了几本书后,就盲目的崇信品牌,认为品牌无所不能,处处高谈阔论,纸上谈兵,讲究做大项目,做全案策划,言必CIS,不断的以做品牌为由向企业要资金,要政策,一番折腾下来,品牌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倒让企业浪费了大量资源,员工浪费了大量心力。
也因此,品牌管理必须要提起来,沉下去,合理运作,方能显其效果。提起来就是要把品牌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坚定不移的执行;沉下去则是要量力而行,适度传播,一步一步进行,杜绝假大虚空,品牌传播的内容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验证。
不管什么时代的营销,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卖”,没有品牌,同样可以卖,却无法卖得更好,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知道,品牌管理仅仅是营销管理的一部分,不能替代营销。同时,做品牌是有代价的,品牌的基础是质量,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抓好产品质量,维护好消费者利益,才是品牌建设的必由之路。
欢迎与作者王立文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