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某门户网2005年12月09日报道:可口可乐公司日前宣布,将推出一款突破传统的新可乐产品,其中含有咖啡提取物,主要针对成年消费者,该产品将最先在法国推出,新产品名为“可口可乐Blak”,将于2006年1月份面市。随后又有消息传出,可口可乐Blak在美国上市,公司为此耗资数百万美元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推广活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方面则表示,该产品暂时没有在中国上市的计划,而且各个国家会根据不同人群有适合于这个国家的产品,中国未必会跟着美国一起上市这个产品。
★ 娃哈哈没有理会可口可乐暂不在中国上市的计划,在2006年夏天,于可口可乐之前,抢先在国内市场推出“非常咖啡可乐”。
★ 8年前的世界杯期间,当“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在电视银屏上翻滚时,整个中国几乎轰动了!
★ 8年后的今天,娃哈哈同样在积蓄新的力量:非常咖啡可乐,这一“咖啡+可乐”的双重组合,诞生了。
★ 据媒体报道:“非常咖啡可乐”市场反应那是相当热烈,似乎预示着这一开发方向的诱人前景:
北京,2个小时之内,几百箱非常咖啡可乐被一抢而空;
新疆,几千箱非常咖啡可乐一到站就被立刻售罄;
某国际知名连锁超市的CEO看到样品,提出要包销“非常咖啡可乐”;
……
然而在善于利用媒体和概念炒作的企业,在他们的那些优秀策划大师的眼里,以为提炼出一个诱人的概念、制作出一支像样的广告片,把产品包装成像花一样的美丽,还有在各地电视台进行疯狂轰炸就可以立即把产品卖开,让消费者都能够接受。
也有人认为,中国有13亿人,如果有1%的去尝试,即有1300万人去试一支产品就够了,然而,现实是不是这样呢?
我是很理智的消费人群之一,或者说不是那种容易冲动的消费类型,喝惯了绿茶,我就偏偏要统一的才喝,用惯了黑人牙膏,别的就是不用。
我一直在关注“非常咖啡可乐”,但至今我也没去尝试买一瓶试试,或尝一口,究其原因,我分析有:
一、咖啡和可乐的文化有差异
咖啡及可乐,每一种产品都诞生了上百年,咖啡代表温文尔雅的欧洲文化,而可乐则是被活生生地贴上了美国文化的标签。
既然诞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那么在它们每一种产品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忠实消费人群的支持,他们的性格不同、价值观不同、生存方式不同、生活形态不同、甚至连身体健康程度也不同,正如水与火,老死不相苟同。当咖啡遭遇可乐,不是女人与男人的媾和,也不是浪漫与激情的交融,而是辩论大赛上正反双方的激烈争斗。这正如令狐冲中了桃谷六仙的六股真气,它们不能互相压制与抵消,只会加剧身体的疼痛。
二、咖啡+可乐,最后味道像谁?
它喝起来像咖啡?像可乐?还是都像?我不得而知。
喜欢喝咖啡的人,是因为喜欢咖啡馆的环境,亦或袅袅升起的咖啡香,给人一种沁人心脾、优雅得体的感觉;而喜欢喝可乐的人呢,是因为则喜欢随意,我行我素,大大咧咧,毫无顾忌,属于超醋一族的体现。
如果把这两者混合在一起,那该会怎样呢?我估计咖啡的香气不见了,可乐的碳酸气也没有了,它们相遇一起,不是演绎味蕾享受,而是大伤胃口——喜欢喝可乐的人皱起了眉头,喜欢喝咖啡的人嗤牙咧嘴,既不喜欢喝可乐又不喜欢喝咖啡的人则置若罔闻,既喜欢喝可乐又喜欢喝咖啡的人——对不起,这种人可能还没有诞生。
或许很多人会冲着这点去尝试的!!
三、咖啡+可乐,怎样喝的温度最适宜?
咖啡,诞生几百年来,其经典的也是传统的饮用方式是加热喝——烫着喝,烧着喝(虽然现在也有冰咖啡,但你可以检讨,冰咖啡的销量不及热咖啡销量的九牛一毛),有咖啡消费习惯的人也许有一个经验,热咖啡越喝越香纯,冰咖啡越喝越恶心。
可乐,却恰恰相反,要冰着喝才过瘾——这既是上百年来形成的一个传统习惯,也是产品的成分属性使然。我一年冬天到西北某地,那里的人将可乐倒进水壶,里面再放些生姜,加热喝——据说治疗感冒有奇效,我一尝那个味——嗯,就是有姜味的红塘水。
咖啡可乐到底是加热喝还是冰着喝?——我百思不得其解!
四、“非常咖啡味可乐”,怎么喝比较好?
前面已经说到,咖啡代表温文尔雅的欧洲文化,而可乐则是被活生生地贴上了美国文化的标签;还谈到咖啡其经典的也是传统的饮用方式是加热喝——烫着喝,烧着喝,而要冰着喝才过瘾,那么这个混合物在哪里喝,一口喝多少比较好呢?
如果要咖啡的温文尔雅,那就浅尝即止一小口足也;而且不宜在外面饮用;
如果要可乐的豪爽耍酷,那就要大口大口痛饮;最适合在人越多之出处;
那怎么喝比较好呢?
五、如果是“非常咖啡味可乐”呢?
我不愿去也不想去尝这个产品,就靠广告来了解一下,从广告片中可以看出“咖啡”和“可乐”是个联合词组,这样就决定了其产品成分在咖啡和可乐的比例上要相当,但如果是“咖啡味可乐”呢,那结果或许也就不同了。
“咖啡味可乐”是个偏正词组,重点在可乐,只是在原有可乐的基础上加了些其他味道,这也未尝不可。
近年来,大家无一不在大谈特谈营销、企划、整合、传播等上,纷纷创新概念,为的是从众多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非常可乐在产品本身上有什么不同吗?会更好喝吗?不是的,它们在产品本身上属于典型的同质化。但百事可乐为其找自身到了一个分化可口可乐的焦点概念——“年轻人的选择”,一下子将可口可乐挤进爷爷辈的行列里。在此之前,非常可乐,也不错,它创新的核心思想是在销售渠道上,其他两乐在城市里斗吧,我走农村路线,面向农民兄弟,是咱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还有,骡子是怎么来的——将马和驴子牵到一起进行强制杂交,生出个象马又象驴子的怪物,或许在现在的策划大师们看来这就是整合,至少取了个比较好听的名字,不知当初为什么不叫“马驴”或“驴马”呢,值得考证!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简介:程信铭,毕业于上海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实战派营销经理人、优秀培训讲师、《时尚内衣》杂志编辑、《内衣商学院》“金牌导购”专栏撰稿人。曾在国内几个知名品牌任职,并在上海奇丽尔(全资附属台湾华歌尔)受过正规导购、零售技巧、客户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数十个品牌和代理商、数千终端经销商做过很多精彩的演讲,深受好评;现任数个品牌和代理商的全程营销顾问。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联系:QQ:385361897或E-mail:[email protected],如想看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光临站www.ss61.com诚信营销企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