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大四毕业前夕的两三个月是学子们把酒狂欢的日子。该考的考过了、该交的交完了、工作分配好了、恋人也搞定了,什么都甭操心了,一切听天由命,就等着收拾行礼、拿毕业证,大家火车站抱头痛哭、依依惜别、各奔东西了。
但现在却恰恰相反,毕业前是焦头烂额的的阶段,大家没日没夜东奔西走。没拿到OFFER的望眼欲穿;拿到OFFER的还想多几个选择。宿舍中冷冷清清,彼此之间的话题也由异性、游戏、明星八卦等等变成了唯一的主题――工作。
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声晴天霹雳,大学毕业不再包分配,职业走下圣坛,不再是一成不变、从一而终。大家自由了、随意了,同时也没着没落了,只能尽情而无奈地享受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现在有人说“工作如衣服”,大概是因为这年头衣服和工作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可以经常换。
衣服,无疑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物品。大概因为常见,所以往往被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三国时期,刘玄德说过“妻子如衣服”。他之所以这么说,我觉得首先咱得承认刘皇叔确实挺仗义,其次他媳妇比较富裕,先是甘、縻二位夫人,后来是东吴郡主,从来不缺。这话让一个生活在偏僻农村的老光棍,就肯定说不出来。
稳定一点的工作,就像一款样式中庸的服装,不会过时,但也没有什么特性。比如西装,只要不破,穿个十年二十年没问题。但每天穿同样的衣服,是人都会烦。动荡一点的工作,就像休闲装,相对比较随意,而且可以时不时换个款式。今天牛仔、明天运动装,五颜六色随便选,自由是自由,但是说不定哪天就过时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买衣服的时候,最后定下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对衣服本身满意,而很可能是因为挑烦了,就随便选一件了事。
某友某年谋职,面试第一家的时候,公司开价4千多,硬绷着不去,幻想自己能拿到6千以上。连着谈了四家,发现自己这档次现在就这行情,实在跑的累死了,于是一咬牙一闭眼去了最后一家,其实待遇还不如头一家!
在此期间,他还得隔长不短的陪女友买衣服,女友身材不错,就是有点生不逢时――搁唐朝肯定是一大美女。她总是需要逛N家店、试穿N件衣服、有时候还得返回一家店重逛,直到把俩人都累的半死之后,才不得不接受自己二尺四腰围的现实,哀怨着赌着气买回其中一件,其实穿上也挺漂亮。
萨特说过:痛苦来自于选择,一旦有了选择的自由,压力也随之而至了。
六、七十年代,人们往往是一门专业、一个单位、一种职业,干一辈子――偶尔变变花样,只能是因为外借帮忙。就像他们一年到头穿一成不变的深蓝色变种中山装一样,不能换、不敢换、也没得换――偶尔有不同色彩,那是个别地方洗退色或者打补丁了。
买衣服也就是试试大小,颜色、做工基本不用挑。从东北三省到武汉三镇,全一个款式,大概也就少数民族能差出点花样来。
现在不一样了,衣服花样繁多,各种颜色、各种款式,敞开挑。今天穿淑女长裙、明天穿牛仔扮酷、后天穿吊带展示性感,敞开折腾。衣服多了,买衣服的人可开始发愁了――挑来挑去,衣柜里的都不合适,下一件应该是什么?
工作也是这样,可选的多了,反而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哪行了。屈指一算,毕业10年,做过的行业着实不少了,可是只知道自己不适合做什么而不知道适合做什么。
其实一种工作干长了很容易感到厌烦,哪怕是曾经削尖脑袋挤进来的行业;就像再好的衣服穿久了都会显得乏味,哪怕是曾经最中意的款式。
还有一个状态:一个人手足俱全,但没有任何衣服,这个状态,我们称之为――全裸。 我们都有过不穿衣服睡觉或者洗澡的经验,所以不难发现,这种状态是最舒服的,轻松、自由、惬意,好处不一而论;缺点是羞于见人。
每每处于这个状态,我都会把生活习性改成深居简出或者昼伏夜出,省得大家瞧着别扭。记得一要好的哥们有一次失业,趁手里存了俩钱,不想马上找工作。本打算在家好好闲俩月,可是没多久就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了。因为在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他多次恍惚地以为自己是混蛋、是心里畸形、是游手好闲的寄生虫。
在社会上,一般来说,人们不能容忍有异类存在, 大家都上班你闲着?大家都结婚你素着?大家都穿衣服你光着?不允许!坚决给你丫同化了。
我没有裸奔者英勇豪迈的情怀,所以在自己舒服的时候还是别有碍观瞻了。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明基逐鹿管理发展中心 黄薇,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