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过去了,伊利第二步股权激励计划至今未能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而按照相关规定,20个工作日就能知道备案结果了。 而按照国资委即将颁布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伊利第一步股权激励还涉嫌国资严重流失。 《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所需标的股票来源,不得由单一国有股股东支付或无偿量化国有股权。 “伊利第一步股权激励计划就是典型的无偿 量化国有股权。”一位参与《试行办法》起草的业内专家直言。 伊利第一步股权激励计划是向激励对象提供1200万股股票,当2006年、2007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大于或等于17%时,该部分激励股票即为激励对象所有,而且无需支付任何成本。 上述1200万股激励股票中有503.64万股来自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据伊利介绍,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公司控股股东,其实际控制人是呼和浩特市市政府。可见,伊利是典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实施股权激励属于《试行办法》规范的范畴。

“虽然伊利的激励股票不是由单一国有股股东支付,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国有股股东,而且还进行了无偿量化,因此涉嫌国资严重流失。”上述专家分析说。 伊利推出第一步股权激励计划时,公司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为17.76元,以此计算,无偿量化的国有资产高达8945万元。而以伊利昨日收盘价计算,该部分国有资产更是达到了9952万元。 不仅如此,在激励幅度上,伊利也超过了《试行办法》规定的上限。伊利两次股权激励涉及的标的股票数量分别为1200万股和5000万股,合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到了12%,而《试行办法》和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均规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 昨日,伊利股价逆市大幅下挫5.9%,列沪市跌幅第四位,成交量午后急速放大。(来源:本报记者 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