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似乎一直是身处高温的“温度计”,虽然偶尔也曾遭遇“寒流”,降过温,但房地产开发商似乎对于那些无房族尤其垂青与偏爱,总希望达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效果。但他们真有象“杜诗圣”一样的怜爱之心吗?
对于城市中栉次鳞比由钢筋水泥组成的高楼大厦的数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标志,同时也可从不同角度反应出当地经济的发展态势。
在中国的大地上,就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好象担负起了这样的一种职能,它就是中国五百强企业之一的新疆广汇集团下属的广汇房地产公司。广汇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商品房占新疆房地产总量的70%。由于广汇的商品房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因此,广汇房地产成为了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房产的“风向标”,也大大的拉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好象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象广汇房产这样对一个地区的房地产影响如此巨大,似乎也没有一家房地产商有广汇房产对本地老百姓的切身生活一样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广汇房产主营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为龙头,以销售为中心,以物业管理和售后服务为后盾,实现了规模开发、规模营销、规模管理、规模服务、规模效益。广汇房地产从1993年起步,经过13年发展,相继开发了44个商住小区、11个综合大厦、4个高层公寓、1个度假村、2个工业园、2座别墅区和8个集中供热站,累计开发面积817万平方米。被称为新疆“
首富”的广汇集团的老板孙广信,曾以6亿美元的身价高居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位。他拥有的广汇企业(集团)亦被视为“新疆非公有制经济的一面旗帜”,甚至更有知名经济学家将广汇集团的高速发展称之为“广汇模式”,并不吝溢美之辞。
但对于广汇如此迅速的发展,果真的是如此吗?也许许多人被遍布乌鲁木齐的广汇开发的各类住宅小区或商用写字楼的规模与遍地开花的外在现象所迷惑吧!当揭开现象看本质时,象广汇房地产与全国房地产热一样所演示出来的有些“泡沫经济”现象和由此引发出来的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与经济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
乌鲁木齐的房地产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广汇房地产公司虽然对乌市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由于开发过热,资本运营速度急聚膨胀,所以,面临着许多炙手可热的问题与矛盾。如,商品房空置面积过大,开发商盲目大量建高层住宅,绿地面积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因为房屋质量屡屡发生纠纷,许多地段的房价被炒得过高,平民和工薪阶层卖不起广汇的房子的望而却步,部分房屋面积缩水,开发时由于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等等。一边是广汇商品房空置率过高,一边又是当地居民消费水平无法承受或难以符合居住要求的高档及户型较差的商品房,这种供需矛盾尤其突出,而商品房空置较高的多为高档商品房楼盘。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商品房的空置不仅使广汇陷入困境,提供贷款的银行也可能随之被套。
广汇集团在乌鲁木齐声名显赫,但他们在乌鲁木齐大量的地皮正是通过低成本收购国企而来,这些国企大都经营不善。广汇集团收购了乌鲁木齐将近40家国企,比如收购了天山制鞋厂、五一木工厂、新疆机电供销总公司、新疆专用汽车厂、新疆锅炉厂、十月拖拉机厂等。广汇把原来的国企厂房夷为平地,商品房就拔地而起,但他们却对原来国企职工的安置却有所欠妥,有些工人转入了广汇集团自己的工厂,而有些人却并无去处,由此引发了工人的不满,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新疆十月拖拉机厂的重组事件,引发了不小的风波,激化了不少的矛盾。但广汇房地产企业的这些行为还被许多只看现象而不看本质的人描绘成“参与国企改革、热心回报社会”,“极大解决了当地政府负担”的壮举。
广汇集团由于大量收购了新疆当地亏损的国企,很快囤积了大量的地皮,并利用银行贷款四处盖房。很快垄断了乌鲁木齐的房地产市场也是真正让作为老板的孙广信荣登《福布斯》榜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广汇占据了乌鲁木齐房地产的大半市场,所以,在和建筑商的谈判中占据强势地位,对于建筑工程款项多以实物抵扣。广汇集团通常用来抵扣给建筑商的实物有两种,一是汽车,一是广汇集团自己的房产。而用来抵扣的汽车有两个来源,一是广汇集团自己用过的旧汽车,一是新疆专用汽车厂的产品,建筑商从广汇集团手中拿不到足额现钱,对工人的工资支付也就出现问题。
由此,因房地产热而引发的矛盾还将持续下去,可房地产商的房子还得盖,老百姓的房子还得买,不论房地产业是出现象广汇房地产这样的问题还是那样的矛盾,只是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没有到象他们大规模扩张的房地产一样大规模爆发,但这是值得关注与解决的。
广汇房地产的“火热”所引发的“冷问题”,也仅仅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缩影,如果这些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当地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可中国又有多少房地产开发商虽然没有广汇一样的实力,但却拥有象广汇一样的问题呢?
王运启先生简介:王运启,本名王运齐,被业界冠以“中国营销第一诗人”的美誉。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鸿宇恒通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豪狼营销机构高级策划师,华世丹企业CKO。多年致力于企业管理和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考与研究,以敏锐的洞察力,洞悉市场营销风云;以缜密的思考,张扬着自己个性中的真知灼见。中国三十余家知名网站专栏作家,四十余家主流报刊特约撰稿人。作品有诗集《西域行者》、《青春手语》,营销作品集《中国营销深度思考风暴》、《营销褪变哲学》等。陆续经历了营销、企划、杂志编辑、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关注领域:品牌战略、营销突围、文化发展、管理提升等。联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