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上海,永乐的员工与国美的员工为了争夺顾客发生斗殴;曾几何时,在北京,笔者看到位于北三环路边的国美大钟寺店和永乐大钟寺店唱“对台戏”,纷纷降价促销;曾几何时,永乐与家电经销行业另一位巨头大中签署协议,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抵御竞争对手的竞争……
而就在十几天前,永乐选择了国美,成了国美的“新娘”。
一、迈入婚姻的殿堂
经过多轮的协商与谈判,国美掌门人黄光裕与永乐掌门人陈晓决定使各自执掌的两大家电巨头携手共进,共同抵御内外部竞争对手的攻击。
2006年7月25日晚,国美电器(0493)和中国永乐(0503)共同宣布,国美以52.68亿港元的价格完成对永乐的并购。双方合并主要为股份对价,同时有部分现金。每3.08股中国永乐股份对换1股国美电器股份,同时每股中国永乐股份获0.1736港元。至此,国美和永乐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二、初婚时的磨合
任何夫妻都要经历初婚时的磨合期,这种磨合可能是文化、价值,也可能是行为习惯,或是彼此家庭,再或者是新的外界的诱惑。磨合的好,双方感情进一步加深,以后生活甜蜜,白头偕老;磨合的不好,双方感情受伤害,严重的可能发生肢体上的冲突,最终分道扬镳,婚姻则昙花一现,留下的是人们饭后的谈姿与引以为戒。
笔者认为,国美与永乐虽已走在了一起,但仍没有过磨合期。那么,国美与永乐要经历怎样的磨合呢?
1、文化整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与行为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所处的地域、发展模式、所处行业以及高层领导的管理风格与理念等都密切相关。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可能有不同的文化。
国美与永乐虽处于同一行业,但两者文化差异很大。 首先,从所处地域来看。国美是一家北京企业,而永乐是一家上海企业,他们代表的是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化。其次,从最高领导者来看。国美董事长黄光裕的办事作风较为勇猛和强悍,而陈晓则有南方人所具有的细腻和谨慎,他们的办事作风对下属员工都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国美北京的营业网点居多,为迎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基层员工自然以北京当地人为主;永乐上海的营业网点居多,基层员工自然以上海当地人为主,而北京人和上海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性情,企业文化自然有差异。
文化整合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渗透型整合,即吸取两家企业文化各自的长处,使之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二是吸融型整合,即并购企业将自身的文化融入被并购企业中,让并购企业学习并吸取其先进文化,如海尔“休克鱼”式整合。三是独立型整合,即两个企业只是极其有限地交流文化和管理经验,尽量保持各自文化的隔离和独立,并购企业允许被并购企业在文化上拥有高度的独立性,如通用公司对日本五十铃公司的整合。四是掠夺型整合,即并购企业将自身的管理哲学与经营理念强加给被并购企业。
国美和永乐会采取哪一种方式对文化进行整合?整合效果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2、人员整合
在国美与永乐合并之时,黄光裕就强调将保持永乐的原班人马不变,不会对永乐的员工进行裁员。但从国美与永乐现有的营业网点分布以及未来的发展来看,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其一,永乐在北京的店面有不少是亏损的,黄光裕对永乐进行并购后,在一段时期内可能会关掉这些亏损的店面,以保证整个公司的销售业绩。其二,在上海,在不少地区,往往是这边是永乐而隔壁就是国美,或那边是国美而对面就是永乐。永乐与国美的营业网点分布过于集中。同一家商店不会紧挨着用不同品牌开两家商品相同的店,这会让消费者难以定夺,进而影响业绩。为了国美的长远发展,国美会对营业网点进行重新规划,关掉那些过于集中的店而新开一些店。无论是以上哪种可能,永乐的员工都会被裁员。
另外,据报道,在国美与永乐宣布合并之日起,一周内上海地区永乐员工就有不少自动离职而转投苏宁门下,这其中也不乏具有丰富零售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店长。优秀员工的流失对永乐对国美都是一大损失,而对他们的竞争对手苏宁来说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如何对国美和永乐现有人员进行整合,如何最大限度地留住永乐的优秀员工,这些都是在磨合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3、品牌运作
无论是国美还是永乐,自构建品牌、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到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再到名牌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现在,作为家电零售业的两大巨头,国美和永乐的品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忠诚度及美誉度,品牌价值都不菲。强强合并后,如何运作?
黄光裕一开始就强调新的国美将保留“国美”和“永乐”两个品牌,而“国美”和“永乐”也将独立运作,互不干涉。但这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国美和永乐是保留现状,业务相互交叉,共同零售一类产品,共同零售同一制造商品牌的产品,双方相互竞争,抢夺终端顾客,还是界定业务范围,以“事业部”的形式运作?如国美只能卖冰箱、电视机、数码相机、微波炉等,而永乐只能卖除这些以外的其他家电。如保留现状,双方相互抢夺顾客资源,可能形成恶性竞争,对整个公司的发展不利;如界定业务范围,则有可能削弱各自的竞争力,削弱品牌的价值量,顾客光顾机会也会减少。而如果选择前者,对于同一制造商品牌的同一种商品,双方又如何定价?如不同,顾客自然会选择定价低的那一家的,而导致另外一家的“冷落”;如相同,顾客则会难以定夺,左顾右盼。
国美和永乐将如何做出选择?
4、高层的稳定
永乐以股份对价的形式加入了国美,但我们可以看到,永乐原有股东所占的股份非常低。永乐掌门人陈晓所持有的股份也仅有黄光裕持有股份的好几分之一。在进行高层决策时,永乐的股东会有多少话语权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陈晓只有执行权,而真正的决策权掌握在黄光裕手中,那永乐的原有高层必会产生不满情绪,而部分高层也会选择拿出自己的股份而另谋出路。
高层的稳定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高层手中可能掌握了重要的信息资料,而其由于个人的魅力也可能有很多拥护的属下。高层的流失,一方面会导致重要的信息外漏,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量的骨干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想当初,蒙牛董事长牛根重离开伊利而成立蒙牛,他的很多能干的部下都放弃了伊利而选择来到蒙牛,不仅带来了技术,而且带来了资金和客户,伊利则损失了宝贵的资源。
国美和永乐如何使高层稳定?
三、消费者的担忧——强强联合,形成垄断
国美与永乐在家电零售业都处于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其与苏宁一起堪称“家电零售业三大巨头”。一般而言,市场领导者对于本行业产品的价格起着主导作用与支配作用。国美与永乐刚合并时,黄光裕就传出要将苏宁纳入旗下。而前几天有媒体报道,黄光裕称“把苏宁纳入旗下”的说法只是给苏宁的一个压力,国美并没有此打算,因为国美与永乐加起来的市值也没有苏宁一家多。
不管国美是否与苏宁合并,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价廉物美、性价比高才是最主要的。国美与永乐合并后一段时期内是否会对家电零售的价格造成冲击?而未来,国美是否会与苏宁合并?一旦国美与苏宁通过一种合适的方式联手,三大家电巨头成为一家是否会形成垄断而决定着价格走势,这些都是消费者所关注的问题。
自与永乐联手失败后的大中目前也正积极布署,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如果合并成功,未来家电零售可能是一家巨头独霸天下,也可能是两家或三家巨头间的竞争。消费者不怕后者,怕的是前者,怕的是垄断带来的家电价格上涨或售后服务质量的下降。
四、“白头偕老”的建议
对于国美与永乐而言,要想“白头偕老”、基业常青,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1、留住核心员工与骨干员工
核心员工与骨干员工是“人财”,他们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能为企业创造巨额的财富,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如何留住核心员工与骨干员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应提到战略高度来考虑。正泰集团董事局主席南存辉认为留人有四种方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薪酬留人、制度留人。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国美与永乐要做的是留住原永乐的核心员工与骨干员工,对他们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其尽其才而为整个公司做出贡献。
2、梳理现有业务
国美与永乐合并后,不应急于运作,应对现有业务进行梳理,同时要对品牌予以规划。正如前文所述,如保持现有业务不变,则应采取合理的方式避免恶性竞争;如对各自的业务进行了界定,则应采用差异化战略,提升竞争力,避免品牌资产的减值。此外,国美与永乐要考虑的问题是:保持两个独立的品牌运作是否真的适合?
3、重塑企业文化
海尔对企业的并购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将海尔的文化、海尔的管理模式融入被并购企业,使被并购企业不再亏损转向盈利。可见,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只有45%左右,在失败的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因此,无论采取渗透型、吸融型、独立型还是掠夺型的文化整合方式,国美和永乐都应该坚持一条原则:为双方企业所接受、为双方员工所接受,有利于新企业的发展壮大。
4、加强内部团结
新的企业成立后,国美的员工与永乐的员工就是一家人了,因此,不应该存在相互歧视和相互敌对的现象。新的企业应拟订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内部团结。笔者认为,应重点对促销行为予以规定,如当国美对某一产品进行促销时,永乐就不应该对同一品牌的同一产品进行促销。此外,笔者建议,可以将两家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轮换,增加其相互沟通的机会。
5、消除消费者担忧,满足消费者需求
现在是买方市场,消费者是上帝。国美与永乐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表示,新的企业只会给公众带来更多的实惠,而不会对市场进行操纵使价格上涨。同时,新企业应采取一些促销活动,真正地给消费者优惠,消除消费者担忧。一方面,使老顾客更加忠诚,另一方面,也会吸引更多的新顾客。
后记:国美与永乐合并后已经过了十多天的时间,这期间有很多关于原永乐核心员工流失的报道,也有关于其竞争对手苏宁与大中对此事反应的报道。笔者有感而发,写出上述文章,祝国美与永乐携手后能越走越好,越走越远,成为有史以来国内家电零售业的成功案例而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储奔,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