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马来西亚困境正在俄罗斯重演,这驾中国民族品牌的先锋战车再次陷入政策泥沼。这也使中国车今年的海外征程显得尤其艰难。 中国汽车海外扩张频吃闭门羹 奇瑞的马来西亚困境正在俄罗斯重演,这驾中国民族品牌的先锋战车再次陷入政策泥沼。这也使中国车今年的海外征程显得尤其艰难。
![吃闭门羹了 中国汽车海外扩张频吃闭门羹 奇瑞在俄建厂遇阻](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575232948959.jpeg)
俄罗斯《俄罗斯商业日报》在上周四头版显著位置的一篇报道引起国内汽车业界的关注,这篇标题为《奇瑞大败于‘拉达’》的文章称,俄罗斯政府决定不给予中国汽车“工业化组装”的关税优惠,理由是“我们有自己的拉达(俄罗斯本土汽车品牌),价格也并不高”。这篇文章宣称,失去价格优势的中国奇瑞将大败于俄罗斯拉达。 俄合资公司被搁置 对此,奇瑞国际公司市场部总管李宁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目前奇瑞在俄罗斯的合资公司确实在审批上遇到了问题,至于何时会有进展,他表示很难说。 “工业化组装”标准是俄罗斯去年颁布的“汽车优惠政策”,指凡是散件组装汽车超过2.5万辆的外国汽车企业,皆可在两年半的期间内享受进口关税全免或低于3%的政策优惠,正是这条“好客”的政策,吸引中俄两方车商频繁互访。最终,出口冠军奇瑞夺得头标,一面与俄罗斯本土大汽车公司阿芙多托尔(AVTO-TOR)合作在加里宁格勒经济特区组装奇瑞汽车,享受“自由港”的特区免关税优惠,一面与新西伯利亚运输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奇瑞汽车”,并向俄罗斯政府经济发展部递交了“工业化组装”的申请。 但是,面对性价比占有优势的中国车的大举进攻,俄罗斯开始“反悔”。俄方报道称,俄政府正在酝酿取消阿芙多托尔公司的特区免关税优惠,同时,将进一步细化“工业化组装”标准,打击拆散后拼装的汽车进口模式。 幸运的是,奇瑞已赶在去年年底前和阿芙多托尔签了合约,因此按规定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车频吃闭门羹 除了奇瑞,计划在俄罗斯投资1亿元独资建厂的长城汽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从马来西亚到俄罗斯,包括奇瑞、吉利、长城在内的中国车在频吃闭门羹。而且,奇瑞在俄罗斯的遭遇与在马来西亚如出一辙,都是在顺利达成前期合作后国内政策风向突变,关键项目由此搁浅。 另一个巧合是,俄罗斯与马来西亚的政府高层中总有至少一位官员与本土最大的汽车公司有所牵连,这似乎注定了中国车开进的步伐会在某一关键时刻遭遇政策壁垒。据悉,俄奇瑞汽车总经理西德尼维茨曾对记者公开表示,“拖延批准完全出于政治原因。” 对此,业界专家提醒国内厂商在“走出去”之前多研习目标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知己知彼。不过,李宁认为,奇瑞在这方面已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他同时指出,俄罗斯汽车业曾经非常辉煌,但现在却是每年被蚕食一部分,因此,俄罗斯表现出的是正常的自我保护意识。 正面突击不行,只能曲线救国。据李宁介绍,奇瑞眼下正在与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商宝滕公司接触,双方都在试探进入对方市场的可能性,“当然,会有交换条件,还可能进入到更高的合作层面”。晨报记者 刘晓林 奇瑞是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代表,其海外扩张之路屡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