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药的同质化和产能过剩使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对国内几千家以普药为生的制药企业来说,如何在血战中屹立不倒?如何亮剑以后冲出重围已成为让所有领导者寝食难安的一个心结。本文就实战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希望能得到业内同行呼应和指正。
一、 普药推广的常规模式:
普药因为利润低廉,无法支撑庞大的营销队伍,大多数企业只能依赖商业分销,采用总经销或总代理制。有的干脆分品种外包给商业或个人,企业只取一部分微簿的利润。只有少部分品牌企业能凭借雄厚的资本积累和融资能力,组建区域或全国性的营销网络,依托而不是依赖商业走深度分销的艰难之路。
总经销或总代理制常受制于商业,销售利润的绝大部分被迫用于渠道激励,因为缺乏品牌优势,这些厂家主要的竞争手段只能是最低级的价格竞争。完全依赖商业分销的模式,产品销售规模无法做大,销售额无法稳定。
本文重点关注的是自建营销网络的普药营销模式。
二、 普药的主要消费市场:
业界把药品的消费场所分为一、二、三类终端,第一终端指大医院(各家企业对“第一终端”的定义不同,有的只指三级以上医院),第二终端是零售药店,第三终端是指除大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显然,因为药品的特殊性,第一终端占据了市场最大份额。合资和外企进入中国市场首先瞄准的就是第一终端,当然近期纷纷也开始加入OTC市场的争夺。
第一终端的营销模式与二、三终端存在显著的差异,业内称为处方药营销,做第一终端对企业要求较高,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持,如合适的产品、良好的公共关系、优异的营销人员以及资金,如果没有以上资源,第一终端永远就是“镜中花”。
受体制制约,第一终端因为要“以药养医”,会本能性地排斥利润低簿的普药而偏爱利润丰厚的新特药,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多数普药都能在其它终端销售,不卖普药是为了避开与其它终端的竞争。
因此,不言而喻,普药更多只能在二、三终端进行销售,当然,“扬子江”是个例外。这二年“第三终端”概念之所以能炒得这么火热,实在是因为对早已被一、二终端碰得头破血流的制药企业来说,只剩下这根貌似可以救命的稻草。
自建营销队伍的目的是跳出商业的控制,直控终端做深度分销,期望以销售规模消化人力成本压力,但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三、 普药深度分销的常见手段及问题:
1、 组织架构:全国以省甚至地县为单位密集派驻销售人员,一般分商务和终端人员,商务人员负责商业进货回款,终端人员负责商业分销。
2、 主要分销模式:
·通过渠道促销活动来加大普药的推广力,商业铺货有购赠(即购进A药企业送B药),终端促销有买赠。
·终端订货会、推广会等各种形式的会议营销模式;
·药店派驻促销员促销;
·商业业务员、药店营业员培训和客情维护;
3、 商业难题:
·价格相对而言,没有优势:能自建营销队伍的企业,规模一般都较大,运营成本较高,价格定位都在中等以上,常陷入中小品牌的低价围剿之中。这也是因为普药的市场属性决定的,其一,普药的主要市场在二、三类终端,这两类终端,特别是第三终端选购药品的价值取向是以低价为主的,基本没有品牌忠诚度;其二,对商业来讲,价低品种周转速度快,经营风险小,也更愿意经营低价品种。
·价格比较透明,可操作的空间太小:自建销售队伍的企业,其渠道网络更密,价格透明度更高,经销商获利空间小,自然影响他们的经营积极性。另外,密集的渠道网络管理难度更大,市场秩序比较紊乱,会影响大经销商的积极性。
·以上二种原因导致经销商和业务员都对普药品种挑肥拣瘦,对目前销售不好的品种或利润空间不大的品种,推广起来没有积极性或积极性不高,使销售“进口”受阻,给终端深入分销(销售“出口”)造成障碍。
4、促销活动难题:
·促销资源的分配不当,容易加剧与其它经销商的矛盾,使其它经销商产生抵触情绪;
·容易使经销商和终端对促销活动产生依赖,如没有后续的促销活动,没有既得利益 的维系,对厂家的忠诚容易产生动摇;客户逐利的天性导致他们对厂家的感情非常脆弱,对产品品牌几乎没有忠诚度,因此,很小的利益就能左右其对进货品种的选择;
·对促销资源的管理要求很高,管理不当会扰乱市场秩序,如经销商贪污促销政策用于冲窜货,终端套取促销政策后再退货使企业利益受损等。
5、终端促销难题:
终端促销的方式各企业基本雷同,会议营销是用得最泛的一种,尤其对分布较散的第三终端。大一点的经销商几乎每天都有推广会,造成的不利局面是,一方面,经销商开始把推广会转换成一种资源变卖,厂家不光要给终端让利,每场推广会还要给经销商上交几千甚至几万的的赞助费。推广会已演变成经销商获取营业外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终端也慢慢尝到参加推广会的甜头,许多终端几乎成了“开会专业户”,逢会必来,先进货拿到厂家的让利再说,过一段时间再把货退回经销商,经销商再退回厂家。以此套取厂家资源。
对于厂家来说,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促销资源的损失,而是销售假象给企业决策带来的灾难。虚假的销售上升之后是紧跟而来的大额的退货损失。有些企业一年的退货损失远大于促销费用!
第二终端的促销除了推广会以外,更多的是促销员驻店促销和带金销售。带金销售面临政策严管,必将逐渐式微,驻店促销也存在着入不敷出的窘境。因为普药采用驻店促销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其一,药品分类摆放使企业产品无法集中销售,促销员只能守着几个畅销品种进行销售,因此销售不大,无法支撑促销员的报酬;其二,药店的主要消费者为医保和医院跑方人群,品牌选择的自主性强,很难被促销员转换。当然,这里不包括保健品和广告产品的消费人群。
四、破题思路:
从市场操作经验来推断,无论采用哪种营销模式,普药突围还是必须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先说产品,事实上产品问题涉及到战略战术二个层面,战略层面主要指产品开发和产品线策略,这有赖于企业对中国医药消费趋势的前瞻,本文不做阐述。战术层面是指对企业已有产品的分析和市场定位,企业决策层首先要清楚自己哪些品种适合哪一级市场?哪一类终端?然后才能制定出适宜的分销政策。
中国市场区域差异非常明显,药品消费也存在级差,一个头孢类就分为三、四代,富裕的地区跟边远穷省的选择就不一样。
同样,对不同的终端来讲,因为价值取向和服务人群的差异,反映在药品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区别。第二终端以城镇为多,主要服务城镇人口,因此医保消费占据极大的市场空间,第三终端主要服务低收入人群,在选购药品时必然会考虑价格,而且因为没有诊疗设备,第三终端不可能从诊疗中获取利润,只能从药品中获利,因此,为获取更高的利润,第三终端会自然选择市场价格透明度低的品种,比如针剂,消费者就无法对其价格进行判断。
主攻市场确定以后有必要对产品价格进行梳理,如果是抢第三终端的品种,原则上价格就不亦过高,当然,价格永远是跟品牌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企业具备较高的品牌力,取市场中等价位也是可行的。
最难的还是渠道设计和激励,自建营销网络使深度分销成为可能,区域内的重点终端都有人员跟踪和维护,从理论上解决了分销的可能。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商业进行配送,靠业务员自己零散送货肯定维系不长,因为药品不象快速消费品,药品是即时性消费品,有病时才会消费,所以一般终端的消费量并不大。中国药品零售总额有多少?快速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又有多少?完全没法对比!
因为消费量不大,终端的单次进货额就小,业务员的投入和产出没法成正比,有时一单生意的利润还不足以支付差旅费!所以说,配送还是必须依靠商业。
要靠商业配送必须考虑二个问题,商业布局和选择。理论上讲,要做深度分销,必须确保足够的分销商数量,而不能过多考虑分销成本。有业务员的市场,就必须选择至少一家分销商进行配送。但也不能过多过滥,同一个城市分销商数量不能太多,太多则企业促销资源会产生内耗,市场秩序无法维护。
分销商怎么选?要看分销商的终端客户网络与产品的目标终端是否一致,如果产品的目标终端是第三终端,你选的分销商也必须尽量以第三终端客户为主。
选择永远是双向的,要得到经销商的认同,就必须设计好激励政策。建议企业在产品价格设计时将渠道激励成本考虑进去,以给经销商留足获利空间,否则,构建渠道网络时必然受阻。渠道是深度分销的源头,大河有水小河才可能有,因此,普药分销必须重点考虑渠道激励。
好的促销也是渠道激励的一种手段,能加速经销商货物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和经营风险,提升经销商的经营信心。对普药而言,促销只能面对渠道而不可能面对消费者。不象广告品种,可以为激发市场需求而对消费者开展促销活动,但目前面临的难题是促销手段的同质化和对促销管理的缺位。
大多数企业仍仅限于让利促销而不顾企业品牌建设。从行业发展趋判断,中国现在事实上已进入大普药竞争的时代,想向以往一样靠广告轰出“重磅炸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方面,国家对医药对领域的管制越来越严,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药品的消费变得越来越理性。
普药到底如何竞争?光靠让利促销肯定不行,从长远来看,必须以品牌经营来带动产品成长。老子说:“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难易相成”,制药企业谁能先从低级的价格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谁就将抢得市场先机。让利促销是实,品牌宣传是虚,要“虚实结合”,才能证得正果。
品牌怎么做?这是一个大问题,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高低结合”,以大众媒体为平台,地面宣传做辅助。实力较小的企业也可以从低端入手,做些基础的品牌宣传工作。如在经销商批发交易厅散发企业和产品宣传折页,随货放置企业宣传手册等。
市场经济是短缺经济,市场资源最终只会向高处集中,血战不可避免,大普药时代已经来临。
李志华,现任汇仁市场部总监,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电话:021-50272836。欢迎同行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