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往了流通,就扼住了新农村实业的咽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目标,是启动农村的消费市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是农村实业的崛起;农村实业的崛起,关键则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作为流通渠道的市场!
农村地域广,农户之间居住空间距离远,传统的市场就是一些集镇,一些偏远集镇甚至还是隔岔五的 “赶集”。很多大企业设计制造了适销对路的农业产品,但最后却在农村市场折戟沉沙,缺乏可资利用的销售渠道就是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各地农村特色农产品甚至天然的“有机农产品”比比皆是,但农民依然贫困,这些产品缺乏有效的“市场”也是根本原因。
城里的产品进不去,农村的产品出不来。这中间,被扼住的咽喉就是流通。
农业产业的流通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进入广大农村的小超市。这类超市以方便农民消费为主要目的,投资小,产品适销对路;
二是集贸市场,以农产品的集中流通为主要功能;
三是大型物流城,以品牌农产品经营为主,形成跨区域的优势农产品贸易;
四是外向型物流,以有机、安全农产品的进出口流通为主。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大流通,就必须培育外向型的市场,建立国际化的流通平台。
中国农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消费者是无奈消费,因为无法保证安全和有机;同样,在国际市场也处于落后地位。要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品牌,单靠农业企业本身有极大的困难。而利用流通体系来塑造和培养农产品品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也为农产品的各个流通环节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在中国庞杂而低级的农业市场中,先培育出一部分强势的农业企业和品牌,进而带动整个农业的升级,是中国新农村实业的可行路径。因为只有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大流通,才能使农产品资源整合过程中,形成优胜劣汰,从而促进中国农产品产业全面升级。而以安全农产品为主要内容,面向海内外形成大贸易大流通,则是涉及到中国经济总体战略转型的一个大战略、大商机。
农产品保税区、特色农产品拍卖中心,一系列新奇策划,汇聚成国通物流城宏大构想。
“农商”郑德茂,紧紧抓住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流通环节,立志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物流运营商。
国通保税区大构想
做农民做不了的事
地处珠三角的广东顺德,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孕育出了格兰仕、美的等一大批国内优质制造企业。
神奇的不仅仅是这里的制造企业。顺德不产木头,却有华南最大的国际家具城;顺德不产钢铁,却有占地165亩的钢铁交易中心。顺德人将自己的区位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培育了一大批物流企业。其中,最年轻也是最有创意的就是郑德茂的国通安全农产品进出口交易中心,当地人称之为国通物流城。
郑德茂是地地道道的农业原生企业家,他7岁就开始倒腾农产品的买卖,后来成了养殖业大户,再后来他又成了花卉种植大户。
多年的“农商”经历,让郑德茂对农产品的物流障碍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物流。中国地大物博,并不缺少农产品。但流通难题却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流通既是障碍,也是机会。多年的农业企业经营经验,让郑德茂敏锐地抓住了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这个环节。
郑德茂对国通物流城的定位,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中国农业面临从资源配置、运营机制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升级,但土地资源的流通和人流问题,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以企业化的方式,推动农业物流的发展。我们就是要做一般农民和一般农业企业做不了的事情!”
2005年8月8日,广东国通安全农产品进出口交易中心一期工程竣工,联检行政服务中心、公共保税仓和公共监管仓等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国通物流城位于顺德陈村镇,计划总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近4000亩。建成后,国通物流城将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及深加工、销售、交易、流通、进出口贸易一条龙的服务中心,并配套经营旅游开发和服务业。
2006年4月,在仅仅只针对广东地区进行了小规模的招商,主要经营产品也只有花卉和木制品的情况下,国通物流城的进出口总量就已经突破了4000个货柜。
走进国通物流城
国通物流城位于顺德区陈村镇,距北窖码头20分钟车程,距南海区三山港口10分钟车程,距广州白云机场、新火车站、南沙国际码头30分钟车程,距深圳盐田港国际码头也仅需90分钟车程。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开通以后,使该物流中心直接辐射到广州、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地区,直接便利了奠定了该地段对南海三山港国际码头、北窖码头,乃至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的辐射地位。
走进国通物流城,第一眼映入的就是上万平方为的“公共保税仓”、“出口监管仓”。这就是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农产品保税区。
工业品保税区并不奇怪,但农产品保税区,却是国通物流城的一个创举。农产品有极高的保鲜要求,因此,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价值。在国通物流城,海关、商检一站式办公,保证用最快速度通关。
作为配套设施,国通物流城内还设有货柜车查验场,以及联检行政服务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将具有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简单加工、信息处理、进出口贸易、检测、商品展示、集中报关等功能。
物流城内占地约9000平方米的货柜车查验场设计流量为每天800~1000车次,可容纳50辆货柜车同时停靠、装卸。
据了解,出口农产品的根部不能带有泥土,农民如果靠自己清根,植物的存活率最低只有五成。物流城是全国首个具备熏蒸区的物流基地,以熏蒸技术处理农产品的根部可以大幅提高成活率。
此外,国通物流城内还将建设储存能力分别为5万吨级和10万吨级的地下冷库各一座,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冷库。
郑德茂透露,这些配套服务,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为此,物流城还计划发展海陆空联动,以货车接驳远洋航班或飞机航班。例如,国际货物进出物流中心按不同目的港进行分拆,按同一目的港进行集拼,换装其他国际航行船舶运往第三国或地区的指定口岸,或转运到境内其他港口。物流城与广州南沙港、深圳盐田码头、蛇口码头频繁接触,以后可能推出一些组合服务,并给予客户一定优惠。
目前,国通物流城的二期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国通物流城将由五大功能区构成,分别是交易功能区、加工仓储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区、休闲观光区、生活、住宿配套区。其中,交易功能区是核心部分,其中有水果、蔬菜农副产品、水产品等批发市场。其营销网络将辐射国内外。计划广东省内辐射区域包括沿海东线、西线地区,珠三角洲的重要城市;国内主要辐射全国大中城市;国际主要辐射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主要港口和城市。
★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的顺德国通物流城总体效果图
产业链整合
流通活,则生产兴。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话语权。在农业产业链上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郑德茂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郑德茂打造的国通物流城,就是为了构建一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开拓市场空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农业企业,而农业企业的关键点,在于培育优质的农产品并创建最有效的农业流通体系。
国通物流城已经成长为以物流为核心的农业集约化平台,是中国首家以农产品出口和安全农产品交易的专业市场和综合服务基地,其主要功能是:
n 安全农产品的进出口交易平台暨国际绿色通道;
n 企业安全农产品认证中心;
n 安全农产品培育基地;
n 安全农产品的保税仓、监管仓和冷藏库;
n 安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n 安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n 农业龙头企业服务中心。
国通物流城是政府直接参与、具有政府主管部门协同能力的安全农产品的认证、物流、出口、贸易四位一体的超级平台,是中国第一个安全农产品认证、交易和出口的专业市场。该中心采取政府支持建设、企业化运营的方式进行运作,成为中国农业产品国际化的交易平台。
国通物流城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定位于安全农产品认证、进出口代理和交易,是首开先河的高端农产品交易市场。郑德茂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将国通物流城打造成中国安全农产品的国际品牌!
★国通物流城董事长郑德茂(右)
政府高端资源的价值
升级农产品经营业态,特别是创建特大型农业物流园区,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仅在中国,西方发达农业国家在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时,都需要借助于政府的强力支持。郑德茂主动邀请政府参与指导,形成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国通物流城借助政府、国际市场和农业组织的高端资源,力图获取产品高附加值和高覆盖率、企业高增长的四高效应。
按照郑德茂的构想,国通物流城最终将发展为一个国家一个展馆的格局,成为东南亚的一个超级农产品交易平台。现在,国通物流城一方面通过各国驻华领事馆与各国的农业协会、商会积极接洽,另外一方面,他们还借用广东省农业厅和外经贸厅的渠道,联系引进各国特色高质量农产品。
安全农产品认证
引进政府安全农产品认证服务,意味着国通物流城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功能的安全农产品培育、认证、进出口和交易中心。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验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农业标准化体制不健全,农业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及实施推广体系、监督、监测体系及认证体系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化。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企业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连同政府和各类机构,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下,并通过企业联盟来实现根本的突破。
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面临诸多瓶颈问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品牌意识,以及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验体系、认证体系不健全等。
首先是因为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如2003年农产品出口企业共1.3万家,其中80%年出口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众多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诚信意识、质量意识不高。
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仍处于“以量取胜”,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无论是农户还是加工出口企业,还没有真正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没有实现“以质取胜”。特别是在安全农产品方面,现有标准水平低,技术指标普遍低于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
郑德茂认为,在国际贸易的争端问题上,由于中国的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规模很小,没有实力与国外市场抗衡,没有能力与国际农贸机构抗争,不仅在国际经济利益竞争中丧失了我们的利益,也有损于国家与民族的形象。因此,国通物流城主动引进政府的监管和扶持,创新企业的发展方式,积极强化政府认证、监管功能,引进、创设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中心,并缔结企业联盟,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n 国际贸易代理
国通物流城着力创建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国际贸易代理平台,专注于中小型企业的进出口代理业务。国通物流城将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对入园企业进行分类、分等,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个体农户无法与国际企业打交道,国通物流城可以成为中小型农业企业的代理方和保护神。
培育每一家企业开展国际农产品贸易是国通物流城的核心目标,国通物流城将致力于培育入园企业的进出口能力,并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同时,他们还将有目标地对接国际主要出口国,提供直接的业务对接咨询与服务,并努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n 建立基地联盟,控制完整安全链
与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型的战略联盟,是国通物流城保证产品品质,实现总体质量控制的战略措施。他们将严控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以生产基地作为源头,进行产品安全控制,此种产品安全控制手段和策略是国内其他安全农产品交易市场所不具备的。
将管理延伸到生产一线,是国通物流城整合市场资源、总体控制产品质量的核心能力,同时,延伸服务链,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相结合,培育无形的市场,也是国通物流城的战略手段。
在另一端,国通物流城将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完善整个农产品的生产、交易、加工和销售链条,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国通物流城已经为此提供了最优化的冷藏、存储和第三方物流的基础平台,拥有了不可替代的整体优势。
n 创建双牌效应
安全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最终通过品牌来体现。因此,国通物流城致力于农业品牌的培育。
由于国通物流城自身已经具有各类政府协同和认证功能,因此国通物流城还将培育“国通物流城”复合品牌,建立入园认证体系,使得消费者和国际市场认同国通物流城的品牌体系。复合品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育国通物流城的公信力,更好地发挥其中枢功能。
在条件成熟时,国通物流城还将大力发挥品牌效应,在异地建分部,推行品牌扩张,进行农产品的OEM运作。
以品牌为龙头,带动各个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一方面可以增强国通物流城的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更多的生产基地入园,成为国通物流城的忠实联盟。根据规划,在国通物流城内还将设立农业知名品牌博览区,展现中国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实力。
国通物流城还正在筹建中国第一家农产品拍卖中心。这一机构建成后,将以国内外特色农产品为龙头,比如美国总统布什农庄的玉米、日本神户的牛肉、韩国的人参等都将进入拍卖中心,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国通物流城高端、安全、专业的品牌形象,而且也能为国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按照郑德茂的构想,拍卖中心还将承担推动“千村千品”工程的重担:国通物流城将在全国范围内选定1000个村,进行单品专业生产。通过这种模式培育出来的特色农产品,也将进入拍卖中心,与国内外的老牌特色农产品同台竞技。这无疑能迅速提供“千村千品”工程的影响力。
n 农业信保
在获取相应的政府功能的基础上,国通物流城还将引进管理的服务机构,尽力完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服务体系。如:国通物流城将引进中国信保机构,为农业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资信和担保业务,建立进出口贸易的绿色通道。
设立农业信用保证基金。主要目的是协助担保能力不足之农渔业者,为其贷款提供信用保证,以增强其受信能力,适时获得所需资金;另一方面亦为农业金融机构分担融资风险,以利其积极推展农业贷款,以增进政府农业政策推行之绩效。
国通的运营模式
没有做不好的行业,只有做不好的企业。在国通物流城的运营上,郑德茂并没有采取封闭的经营模式,而是创建了一个开放的经营体系,适当吸纳外部资金的投入。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希望引进更好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为此,郑德茂为国通物流城设计了自主开发和战略联盟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在上图中,国通物流城的运营模式的两条主线清晰可见,一是自主发展的直接推动方式,二是通过各类战略联盟,走协同发展的道路。按照郑德茂的构想,国通物流城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为中心、促进企业的整合(以资金为纽带的纵向整合、以战略协同为纽带的横向整合)。
目前,国通物流城不仅依靠自营的收益,而是在自营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开发的方式,降低企业投资压力和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主要收益来源:
1) 交易区及商务区租金收入;
2) 第三、四方物流收入;
3) 品牌使用权的收入;
4) 商务代理收入;
5) 入园会员会费收入;
6) 广告公关收入;
7) 认证及监管代理费用收入;
8) 其他。
郑德茂20多年的农业经营经验,不仅仅是为他提供了资金实力,也让他准确地找到了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关键点。“从这一点上来说,国通物流城将是一个值得我为之全力以赴的项目。”
农村市场政策期待破冰
中国农业产业政策以龙头企业帮扶持为主,对农村市场的建立与完善,至今仍有很大空缺。
到目前为止,涉及流通环节的优惠政策屈指可数。
2005年,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05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主要类型有:(一)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现有的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从经营品种和面积上逐步加大农产品的经营份额,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二)支持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农产品超市,实现批零兼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三)支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连锁超市或发展便利店,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四)支持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 支持试点的政策措施包括:
(一)中央在外贸发展基金项下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
(二)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额抵扣。对试点企业从农业生产单位购进农产品的,鼓励其取得农业生产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
(三)对于试点企业建设的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可以实行加速折旧。
进入2006年,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商务部、财政部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予以资金支持。经批准列入试点地区的试点企业,且在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完成的配送中心及农家店建设、改造项目,可享受资金支持。包括建设区域性配送中心(含具有配送功能的中心店,以下统称配送中心),以及开办农家店,资金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安排。
此外,2006年4月,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拓展5520工程”,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升级的,争取计划、财政等部门的投资,同时,可以积极协调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支持……
对涉足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农业企业来说,目前所能获得的政策扶持也许并不太多。但祸福相依,政策扶持少,或许意味着竞争对手更少,利润空间更大。
农村基础建设投资:政策鼓励热点
从政策走向看,鼓励工商资本介入农村基础性建设投资将是热点之一。
我国目前投资增长过高的表象是投资内部结构性的不平衡,城市投资过热,而农村投资还处于饥渴状态。与较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相比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跛腿前行,远远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法国前接受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实现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今后的基础设施投资将由以城市为重点转向更多地关注农村。”仅以我国部分省市“十一五农村交通建设目标”为例,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的建设需求非常大。仅以政府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而通过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提供信息和各种便利,鼓励引导产业外、区域外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才是可行之策。
为吸引城市资本进入,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预计国家有关部门将会进行传统的减免税优惠、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优惠政策以有效缓解政府财力投入的不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