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承压院 险企保费承压 销售误导抬头



     随着春节前销售高峰来临,保险公司2013年“开门红之战”愈演愈烈,保险市场销售误导、电话骚扰的现象大有重新抬头之势。

  存款“送”保险、夸大保险产品收益、产品不实宣传等依然是常见的销售误导手段;打电话送保险,借“民意调查”之由获取客户个人信息等手法让大众不胜其扰。与此同时,各地保监局、各媒体投诉通道的投诉案例开始增多。

  在整个行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保费压力是导致这些销售误导现象增多最直接原因。尤其是寿险行业,在经历了2012年仅2.5%的增长后,目前“开门红”进展也并不太顺利。

  “开门红”不红

  销售误导深层次的问题是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薪酬制度,甚至是保险业的发展模式的问题。

  夸大保险产品收益是常见的销售误导方式之一。除此外电话扰民也是近期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一大问题。

 广州承压院 险企保费承压 销售误导抬头
  销售误导乱象

  近日,辽宁省营口市一位客户向金融界保险频道投诉,其母亲去某银行储蓄所办理存款业务时,一位身着银行工服的销售人员介绍,存款可以送保险,零存整取,利率高,到期连本带利可以翻一番,并且还赠送一份保险。其母亲以为他是银行工作人员,听信了这一说法,在几张单子上签了字,把钱交给柜台。后在该客户提醒下,其母亲又找到储蓄所询问才得知,自己办理的根本不是存款业务,而是购买了某寿险公司的分红险,需连续缴费5年,10年满期,如果现在退保,只能返还一半。而当时身穿银行工服的人原来是保险公司的销售员。在多次与银行、保险公司沟通,以及向媒体投诉后,目前所买产品已经全额退保。

  但并不是所有被误导的客户都最终得到比较满意的处理结果。山东潍坊市杨女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其和丈夫于2010年春节前几天去当地建设银行一家分支机构办理存款时,被该银行一位大堂经理以“存款赠送保险”以及“利率比普通存款高”等理由误导买了太平洋人寿红福宝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而自己却一直以为是存款。直到2011年12月,到银行取钱时,才知道买的是保险产品,因为急需用钱,只能退保。

  “两次一共存了4万块,退出来的时候只有32349元。2012年一年以来,我们去银行、保险公司找过好多次,他们说已经退了,没办法了。”杨女士反复向记者表示:“这不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伙欺骗老百姓的钱吗?以后听到说什么保险我就躲得远远的。”

  夸大保险产品收益也是常见的销售误导方式之一。“肯定比定存利率高,一般情况下,一年也是4%以上。”在某社区大型超市门口做促销的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

  “当年他们也是说比存款划算。可是十年我总共交了34200元,到期后返给我的正好还是34200元。每年他们都会寄分红的单子来,多多少少也有二三百块钱,算了一下十年也有3000多块,临了为什么只有本金,一分不多一分不少?”1月23日,向金融界保险频道投诉的江苏苏州市桑女士向记者表示不解,“保险公司说每年分红的本金基数是30000元,按道理,本金加红利还不及我存入的总额34200元。”

  桑女士是2003年购买了新华保险“吉庆有余”分红保险。让她为难的是,亲属中还有人同时买了20年期的产品,现在想退保,但会损失本金,不退的话,再过10年,可能也只能拿回本金。

  除收益率之外,其他各种不实宣传也屡见不鲜。其中随着保险公司养老社区的推出,个别公司销售人员也开始搞起“买保险住养老社区”的噱头。1月初,北京保监局公告称,近期接到多名消费者反映,有保险公司通过酒会或客户答谢会等形式宣传购买该公司保险产品即可入住养老社区。对此,北京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注意不是购买所有保险产品均可入住,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方可获得入住资格。

  而除销售误导之外,保险公司电话扰民也是近期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一大问题。“今天027-95522打来电话,说是保险公司想做个问卷调查,问我觉得路上堵吗?我果断挂掉电话。堵不堵跟你保险公司有什么关系?”1月23日,一位山东网友“吐槽”。而浙江、广州等其他地区消费者也有反映收到类似电话。

  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治理报告》显示,2012年被使用骚扰电话“云标记”的用户单周标记次数最多的前十个号码中有4个保险公司电销号码,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五、第七位。

  而各地保监局每月的信访投诉情况记录也显示,2012年11月份以来,信访投诉案例数量也在明显增加。

  2012年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上任以来,将治理寿险销售误导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看来效果不是很理想。

  2012年2月16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有关工作的通知》。此后保监会打击销售误导行为一直处于高压态势,加大了现场检查和处罚的力度。

  但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业内看来,效果不是很好。

  “除非被逮个正着,不然一般的销售误导都很难取证。还有高管追责等处罚措施,也不是很现实,不能因为几个代理人的销售误导问题把公司高管都撤了或者大额地罚款。”一家寿险公司个险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表示,销售误导深层次的问题是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薪酬制度,甚至是保险业的发展模式的问题。在大众保险需求还没有觉醒的情况下,只要有保费,就会有销售误导。

  一位大型寿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是个销售的高峰期,因为年终工资、年终奖发了,人们手里的闲钱比较多。这也是保险公司有‘开门红’传统的原因之一。一年三四成的保费来自于年前年后的三个月。‘开门红’红了,全年的压力就小不少。所以每年这段时间销售误导等乱象会比较严重。尤其是这两年行业情况不好,今年的‘开门红’进展也并不是很顺利。”

  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2012年全年经营数据显示,2012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2012年寿险保费收入8908.06亿元,同比仅增长2.5%;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平安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前7大寿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分别为3227亿元、934.6亿元、1287.7亿元、977亿元、615.8亿元、640亿元、36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28%、8.24%、3.1%、-9.4%、-9%、15.9%。

  而除此之外,多位寿险公司人士反映,保险公司1月份以来的“开门红”业绩远低于预期。甚至银行系保险公司高管也表示2013年比较揪心。

  “产说会、酒会、送iPd、出国游等促销手段都成了各家公司的常规做法,没什么效果了。一点不误导的话,保费规模不可能上来。”上述保险代理人表示,如果保监会真下狠心治理,寿险保费增速可能就不只是放缓这么简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755.html

更多阅读

打头阵 近义词 险企蓄势2014“开门红” 短期理财险打头阵

      经历过去年同期市场的“严寒”后,今年保险市场多了一丝暖意。《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进入12月,无论是产品的实际售卖,还是客户准备,多数险企都比往年要稍显轻松。  就个险渠道而言,与往年相似,3年、5年的短期理财型保险仍是

微信企业号门店管理 大型险企潜行社区门店 服务是卖点

     人保财险计划未来5年内设立2万家 太保则瞄准社区保险4S店  越来越多的险企正在尝试社区门店这一保险销售新平台。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太平洋保险处了解到,该公司正筹划探索社区保险4S店,即居民来到社区门店不仅

理财高收益 34家险企赶场 营销高收益理财险

     继国华人寿尝到电子商务甜头后,在“双11”来临之际,超过30家保险公司入驻淘宝保险频道,不少险企针对“光棍节”推出了多款特色保险产品,而高收益是最大的亮点,生命人寿、国华人寿推出的万能险预期收益高达7%。  此前国华人寿

企业价值驱动因素 承保投资双驱动 险企扎堆养老地产

     8月下旬,华夏人寿宣布将与青岛市政府、绿城集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在青岛崂山湾建设大型国际化健康养老产业园。  截至目前,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已有泰康、国寿、太平、平安、新华、合众、华夏人寿7家保险公司开展养老不

声明:《广州承压院 险企保费承压 销售误导抬头》为网友清夫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