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六:求“大”不求“精”,偏向“火山”行。这是很多盲目求大型钢构企业的内伤。它们不断建造更大的厂房,不断引进更多的生产线,但是其实际的利用率有多少?人才等软件资源如何获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如何搭配才会真正产生效益?钢构行业的发展,不应该搞大跃进,更不应该放卫星,而是应该稳扎稳打。建筑不能有豆腐渣工程,建筑需要的是良心工程。也就是说,要成功塑造品牌,推动整个行业的品牌进程,钢构企业应该量力而行,首先求“精”,由“精”而“强”,随后再由“强”而“大”,不能为了“大”而“大”,否则就会重蹈很多空调企业的覆辙。
阻力七:宣传铺天盖地,品牌主题却无处可寻。很多钢构企业对于广告投放都是乐此不疲,今天这儿投放一点,明天那儿投放一点,杂乱无章,无实质的规律可循,除了公司名称基本统一之外,其它就很难找到共性的元素。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否定广告的重要性,而是要强调广告应该有统一的核心主题,应该为品牌服务,能够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做加法,而不能仅仅是在花钱,混个场面“热闹”,或混个“自我陶醉”——我有钱做广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品牌都要有一个差异化的主题,企业必须找准这个主题,而不能仅仅是“形似”,拿“玻璃”当“钻石”,也不能简单的模仿其它品牌,甚至是照搬照抄,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无法起到提升品牌的作用。
阻力八:盲目多元化,力量分散。钢结构行业的空间很大,如住宅钢结构等等,需要企业向纵深发展,但是不少初具实力的企业,却已经步入多元化的“快车道”。但是,其兴也勃,其亡也速,中国很多企业的失败都在验证这个怪圈。当然,我在这里仍旧不是全盘否定多元化的积极意义,这里反对的只是盲目多元化。钢构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先做强做大自己的主业,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增强品牌竞争力,而不是过早的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例如,三维钢构推出‘比翼’战略,与莱钢建设集团等总包方紧密合作,集中发挥自己在钢结构专项上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集中力量做强钢构产业,承建了济南市的22层钢结构住宅楼凯旋新城等重要工程。
阻力九:综合质量尚需提高。我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钢构企业四类观念急需转变——民营钢构企业生存之道》中提出钢构企业要努力转变产品观念:“力造精品,质量为本。”但是,时隔多年,仍然有不少企业与客户的合作是“一锤子买卖。”这对整个行业塑造品牌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来越弱,如果这些企业仍旧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那么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必然越来越小,其品牌也将很快随之消亡。因此,钢构行业都应该以质量为本,认真面对每一个客户,精心建造每一项工程,保障工期,提供客户能够满意的服务,逐步推动中国钢构业的品牌进程。
阻力十:综合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现在的钢构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钢构行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具体包括生产现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地现场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等,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
谢付亮,远卓品牌(www.achievebrand.com)策划总监,著名品牌策划专家,人性品牌策划理论创始人和实践专家,国际注册高级商务策划师,积极倡导并推广“稳健型品牌战略”,被近十家媒体誉为中国“‘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第一人”,曾任跨国电器公司品牌经理,为多个品牌创造过业绩连年翻番的佳绩,爱华网、中国管理传播网、销售与市场、中国营销传播网等30余家媒体专栏作家,著有《品牌即人品》、《品牌第一》、《“3+3”成功塑造品牌》。电话:13588268508;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