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报道
在应宏标的眼里,20岁是一道坎。
1998年春,父母拍出3000万现金,对他说:“十年时间,你要做出一家像样的铜加工企业来。”那时候,一心想去加拿大留学的应宏标,对财富还没有任何概念。但他收下了钱,跑到临近老家永康市的武义县安营扎寨,开始独立创业。
光阴荏苒,七年一梦。
截止到2004年底,应宏标的宏马集团已经成为国内铜材生产业界的NO.1,总资产达到5亿元。如果二期厂房扩建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到2006年底,其产能将突破10万吨/年,有望超越铜材生产出口企业洛阳铜加工集团,从而问鼎全球老大的位子。
提及同样在20岁辍学创业的比尔·盖茨,应宏标连称没有可比性。他说:“我第一步创业成功,只是借了父母的肩膀,后面的路要靠自己走下去。”
3000万拴住少东家
少年的人生梦想总是与父辈不一样?为了这个问题,应氏父子产生过争执。
八年前,应宏标去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了一年英语。他本来和父母商量好,1998年毕业后去加拿大留学。可父亲应志昂临时变卦,做出了上述惊人之举。
这让毫无思想准备的应宏标感觉异常惊讶。“父亲希望按照他的意愿来设计我的人生。”应宏标说。
老应做事说一不二,第二天就带领着应宏标去看地。在武义县凤凰山工业区,他们花400万元确定了一块10万平方米的新厂厂址。
“把他赶得远远的。”应志昂说,这样做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如果让儿子就在自己的永康市压延厂做事,不容易长大;其次,压延厂要扩大规模但申请不到建新厂房的土地了;第三,武义县当时属于浙江欠发达地区,各种政策比较优惠。
应宏标也感觉到了这种“预谋”,他的第一步已经被父母设计好了,就做父母熟悉的铜材生产。并且,他们还为他确定了新公司的名字——“宏马”,他的名字和他的属相。
蓝图虽好,现实处境却异常艰难。宏马公司落户凤凰山工业园区之时,这里还是一座野草丛生的荒山坡。这个书生气十足的小青年凑了一班子人,大家吃住在工棚里,土地平整、厂房规划,每个环节都干得没日没夜。
最初的时光,从上海到武义的巨大反差时刻折磨着他。因为难以适应自身角色的转换,应宏标独自开车去上海泡酒吧,被亲戚朋友认为不成体统。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总有些事情难以忘却。
1999年的一个清晨,应志昂突发脑中风,整个家族的事业以及父亲的治疗方案,刹那间所有事务都得由应宏标来决断。在他的执意要求下,应志昂前往上海就医并很快康复。一场有惊无险的危机,让这位富家子体会到责任重大。
2000年,新厂房投入试生产;2001年,宏马年产销铜板、铜带、铜棒等5000多吨,盈利上千万元,成为武义县十强私营企业和纳税大户。
2003年春节,他为自己制定了第二步:建设中国最大的铜加工制造业基地。
这一回轮到老应惊讶了。他说:“想不到儿子做得比我还好,给我增加了压力。”
“赏识管理”
“我很小就给父亲打过工。”谈及创业经历时,应宏标沉湎于往事的追忆。
应志昂出身农家,二十多年前依靠走南闯北修秤钮成为万元户。1983年,他用两万元积蓄创办压延厂,如今企业年产值达4亿元。
“父亲从来不把我当小孩子看待,在每年的暑假,他永远不让我闲着。”应宏标说,从读初二开始,他就半工半读,为父亲做供销员。就连后来到杭州读书,父母也只是支付几百元的生活费,零花钱都是应宏标从采购和营销业务中提成所得。
“他只不过比别人快了半步,但这就是优势。”应宏标笑称,从他父亲身上可以找到永康发展成中国五金之都的创业缩影。
事实上,这父子俩正好反映了两代浙商之间不同的创业理念和价值观。比如,小应不仅将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时髦的词汇挂在嘴边,还在他的企业里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革新。
应宏标通过几年的摸索认识到,铜加工企业要做大离不开相对稳定的高级人才,于是,他大胆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
与父亲不同的是,他从不插手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他认为企业管理要构建好框架,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共同协调运转。
“不自我设限,自己可以不断提高;不给他人设限,他人也可以做得更好。”这是应宏标的“赏识管理”。几年前,几乎所有的技术攻关都由其父协助解决,现在他拥有了一支精干、实干的团队。而员工们对应宏标的信任也是溢于言表。
应宏标说,创业需要一种团队精神,信任需要经过很多事情的积累,老板与员工彼此欣赏、尊重、理解对方,在重大问题上能形成共识。应宏标认为,只要时机成熟,他们一定能发挥作用;员工们也相信,宏马集团在应宏标的带领下还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应宏标的设想是,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将产值做到一百亿。
优势显而易见。但应宏标也有不甘心,宏马品牌知名度有限,许多人知道正泰、德力西,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最大的原料供应商。为此,他决定适度多元化。近年来,他将目光延伸到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先后设立宏马中信担保、宏马置业和汽车销售等公司。
应宏标认为,以较小的投资来认识市场,抢占一些成长性良好的行业空间,是稳妥而明智的创业之举。
金融业的机会
与老一代成功浙商一样,应宏标也关心政治,对各种政策方针“吃”得很透彻,也常常获得实惠。
2003年5月,应宏标迈出了多元化的第一步,设立宏马中信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2100万元,宏马铜业控股87%。目前,该公司与当地建行签订联手培育和拓展车贷市场的协议,双方约定,由其负责汽车消费贷款的贷前资信调查,并对建行委托办理的购车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等各项法律文件材料负责,为借款人与银行签定的《个人汽车借款合同》项下的所有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保险公司的退出,银行发展车贷潜在风险陡增。而宏马等民营担保公司的介入,适时弥补了保险公司车贷履约险的空缺,为银行业发展车贷提供了“保险”。
应宏标说,当时他最想做一家民营银行,但政策不允许。不过,其投资担保公司也堪称聪明之举——为了扶持新生事物,当地政府出台政策,明确规定担保公司创立3年内免缴营业税;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同级财政可以配套10%至30%的注册资金;同级财政配套的股本金,由企业免费使用3年,3年后财政按原值收回。另外,凡给工业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的,由政府给予贷款总额0.5%的利息补贴。
2004年,浙江省财政厅、省中小企业局还出台了《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项目》,对该省100家优秀担保机构和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服务优良的担保机构,给予以奖代补。
凡此种种“好处”,宏马中信担保有限公司都享受到了。
而在谈到国务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36条”时,应宏标说这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前不能进、不敢进的一些行业,现在民营企业都有戏了。他梦想成为银行家,而做担保业就是想在金融行业试一下水。去年初他就与一家商业银行接触过,最终没能达成合资意向。
或许正因为这个诱惑在前,除了投资数亿元的地产业之外,宏马其他多元业务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规模。在由宏马方面提供的年报中显示:2004年担保业实现利润104万元,汽车销售实现利润11万元。在宏马铜业的巨大产值面前,这样的答案多少有些意外。
追问之下,应宏标道出了这一切背后的实质:通过副业的相关渠道,只是期望自己能够打开视野。他把这些此前未曾介入过的领域比作煤矿,他希望在第一时间占有这个资源,未来再像矿主一样去开采。
“现在不是我急着赚钱的时候,而是投资的最佳时机。”这位27岁的武义县政协常委充满自信。
创业是每个人的梦想,梦想背后是无数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通向两条道路,一条是成功,一条是失败。那么,在铜板冠军的霸主梦想里,金融业能否成为下一个突破口?
至少今天看来,其答案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