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金融的几个误区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几个误区



【保险计划】

  推荐险种:A公司“钟爱一生完满退休计划”———将养老金、生命赔付以及重大疾病保障捆绑在一起,是国内首个多功能的养老保险计划。适合25至45岁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中坚人士。不仅可以让投保人选择按月或按年领养老金,而且为他们增添了生命、重大疾病的保障。

  该计划的养老金可以一直领至100岁,可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终身养老需求,同时这款产品采用递增型领取,养老保险金每三年递增一次,可有效应对通货膨胀。该计划保证最少领取20年,在88岁还能获得一笔与保险金额等值的祝寿金。

  B公司“金福年金保险(分红型)”———该产品在固定养老年金设计的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增值红利和现金红利的双重红利组合,通过保单双重分红机制,使客户能长期分享未来经济发展和市场利率上浮的潜在收益,同时也可有效规避通货膨胀对养老所带来的影响。

  该产品提供了7种缴费方式,18到59周岁的人士均可投保。客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缴费方式,合理设计养老规划。

  “今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由11%降至8%后,我们的养老保障也相对缩水,那我们还能通过其他方式养老吗?”在国企工作的刘先生发出感慨。个人养老账户今年的“瘦身”,触发了工薪阶层对退休后经济状况的担忧。

  其实,像刘先生这类尚未退休的在职人员,最适合通过个人理财方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而言,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更为稳当。同时,对家庭成员有长寿倾向的人群而言,选择购买养老保险绝对划算:活得越久,领得越多,这是其他理财方式无法提供的。再加上新生命表涨价可能导致养老保险涨价的传闻,养老保险元旦过后也出现了热卖的空前盛事。

  社保不足商业险补

  误区:很多人认为,“每月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费,足以应付退休以后的生活。”其实,社会养老保险只能保证基础的生活水平,没有更多可支配收入。如果要保证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仅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远远不够的。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谈女士,每月上缴的社会养老保险费为460元,按照她的想法,她认为将来退休生活肯定不用愁。殊不知,社会保障部门相关人士却表示,谈女士所缴纳的基本养老金只能维持退休以后中等偏下的生活水准,也就是能吃饱穿暖而已,没有剩余的资金可供支配。

  其实,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除了我们所熟悉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之外,企业一般会为员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称为“企业年金”)。

  由于企业年金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无法掌控。因此,只有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是否购买,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灵活的自主规划和选择。

  事实上,相对于基金投资而言,商业养老保险的长期收益率并不占优,但为何仍然要选择这一渠道作为个人养老理财的一部分呢?海尔纽约精算部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养老计划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有一定强制性原则,与一般资金投资追求收益较大化原则有别,而保险恰恰有一个强制储蓄的特点,对于平常消费倾向明显、储蓄率低、投资习惯较差的人群而言,购买商业养老险显得更为稳当,更有效力。同时,对于家族成员有长寿倾向的人群而言,选择养老保险就能“活得越久,领得越多”,这是其它理财方式无法提供的。

  太平人寿保险理财师介绍说,在投保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首先应考虑保障需求缺口的大小,即退休后的财务费用减去已有的退休保障。其次要考虑缴费方式,养老保险的保费比较昂贵,投保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选择适合的缴纳方式,以免缴费太多增加负担。

  养老保险是较有保证的投资,可降低退休规划的不确定性,但报酬率偏低是它最大的缺点,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才能满足退休的需求。解决之道是,将退休后的需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生活支出,第二部分是保证生活质量的支出。基本生活支出是必须保证的,需要能保证给付的养老保险等来满足。除此之外,风险承受力较高的人可以选择股票或基金等高报酬率、高风险的投资工具,使自己退休后仍能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养老险宜选分红型

 农业金融的几个误区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几个误区

  误区:对于一些保守的消费者来说,较青睐传统的固定利率养老保险产品,认为现在市面上推出的养老险过于“花哨”,存在一定风险。其实,与传统型固定利率养老保险有所不同,目前新面世的养老保险产品较多附加了分红或者投资回报的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抵抗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实,在2005年之前,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产品并不受欢迎,很多公司都相继停止开发养老保险新产品。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监管部门对长期寿险产品收益率有2.5%的封顶限制,这就决定了以往被设计成固定利率的养老保险产品,其年收益率不可能高于此上限。前几年,寿险公司推出的固定利率养老保险年收益率普遍在2.3%左右,难以抵御未来数十年的通胀,很多消费者认为不划算。

  去年,寿险公司对养老保险产品作了改良,加入了分红或万能险的投资功能,将固定利率转变为有浮动的利率,实际分红或结算利率视寿险公司的经营投资情况而定,不受2.5%的限制,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抵御通胀。改头换面以后的养老保险产品,一经推出便开始热销。

  记者从上海各家寿险公司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上海市场上分红型养老保险比较多,养老保险产品包括生死两全给付保险,有的则设计成分红型养老险,还有万能险产品等品种,消费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

  在目前的低利率时代购买养老险这样一种长期储蓄险种,我们建议还是选择有分红功能的产品为佳,以便将来市场利率上升后,投保者能够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险公司的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万能型养老险投入比较大,且不宜提前支取,否则将损失高额的手续费。

  此外,在为自己制定养老保险计划时,还应该根据自身状况,适当附加一定额度的“重疾险”、“医疗险”或“意外险”,这样的保单才比较全面、系统,真正解除退休后的“后顾之忧”。

  从购买养老险的市民来看,购买力趋于年轻化,集中于30岁左右的年轻人,投保者更多的开始关心一张投资型保单的保额有多少、保障什么项目,而不再把它单纯当作比银行存款利息高的投资渠道。

  某外资企业30岁的经理孙先生找到一位保险规划师为其设计了一套投保方案,投保金额为20万元,缴费至54岁孙先生退休的前一年,年缴保费22440元。

  孙先生将从55岁起,当年每月领取2000元,以后每年增加100元,即56岁每月领取2100元,57岁每月领取2200元,一直领到80岁。如果孙先生80岁时仍健在,将可获得基本保额20万元。如加上每月领取的1000多元养老金,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基本可以保证孙先生安度舒适的晚年。

  “养老”要趁早

  误区:有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养老险时陷入了误区:认为养老保险应该在快退休时购买。其实不然。投保养老险应该越早越好,因为保费与投保年龄是成正比的,越年轻保费越低,而且在红利的积累上也更合算。

  记者从各家寿险公司了解到,目前形形色色的养老保险将年龄限制在60岁以下。因此,寿险顾问建议,如果要购买养老保险,最好能在50岁之前。

  一家保险公司代理人告诉记者,一般保险公司对50周岁以上的消费者购买养老保险,会有一定限制。

  如超过51周岁(含)人员投保,需接受体检;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缴费期一般只能选择5年付清或一次性缴清。此外,与重大疾病保险相似,50周岁以上须缴纳的费率一般要高一些。

  不要小看年龄的差别。一般相差1岁,每年保费就要少缴2%左右,因此即使投保人选择生日前几天投保,与过了生日再投保,保费差别也可能会上万元。

  保险公司最终给付被保险人的养老金是保费复利计算产生的储蓄金额,所以,保费与投保年龄相关。投保人年龄越小,储蓄的时间越长,相同保额不管期缴还是趸缴,缴纳的保费额都相对较少,因此买养老险是早比晚好。

  即将退休的施先生今年49岁,最近他在太平人寿公司买了一款“寿比南山”养老保险。当记者提及越早购买越划算的事情,他显得有些后悔,为什么不早点投保。因为“寿比南山”产品没有保额限制,也就是说,只要选择一款主险,可以附加不少险种,不受保险金额的限制,越早投保实惠越多。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多保肯定要多受益,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来定,收入还不是特别高的年轻白领也不要着急,因为养老保险不一定只保一次,过3到5年还可以再续保一定额度。

  35岁的董先生想通过购买养老险来解决养老问题。在他看来,在保费差不多的情况下,每年可以领取相当于10%保额养老金的保险,当然比每年只能领取保额5%的保险好。但是整体来看,养老险产品的回报率差别并不大,只是有的产品偏重于整个保险期间的均衡给付,而有的保险产品则将给付集中到了后期。

  专家建议,董先生在选择养老险时,还应适当地关注身故后受益人所能获得的保险利益。养老险产品对“领取养老金前被保险人身故”的处理略有不同。目前,市面上多数养老险产品所采用的做法是退还所缴保费。但也有部分产品约定,将退还所缴保费及保费的增加值,增加值有的按照所缴保费3%的年增长率单利增值,有的则按所缴保费10%的年增长率单利增值。另外,有的产品还会按照保额的一定倍数给付。

  投保要量入为出

  误区:有些消费者认为,养老险买一份已足够。其实,从理论上说,养老险越多越好,但养老险保费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支撑。因此,选择养老险的关键就是量入为出。

  对于白领来说,保费支出占其年收入的10%-20%较为合理,商业养老金占养老保障的两至四成为宜。

  那么,一个人需要多少钱养老?一般而言,60岁退休,假设活到85岁,这25年间的生活成本就是养老所需的基本费用。如退休后每年的生活成本是3万元,那么就需要75万元来解决养老问题(如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还要再多些)。在确定购买多少养老险时,可考虑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互补性。

  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可主要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投资收益作为补充;中低收入家庭,可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由于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不同,保费差别会很大,所以,投保养老险要事先做好规划,选好缴费期间。以下原则可供参考。

  养老险缴纳期限越短,缴纳的保费总额越少。因此,在手头有余钱的情况下,缩短缴费期限是较为经济的。目前很多公司的养老险除了一次趸缴外,还提供3年缴、5年缴等短期缴费方式。

  对于财力有限的工薪族,就可以选择期缴。寿险公司代理人说,期缴类似于定期储蓄,在同等保障情况下,缴纳期限越长,每年缴纳的保费数额越少。

  以30岁的男士投保保额为10万元的养老险为例,如果选择10年缴费,每年需缴23700元;如果选择20年缴费,则每年需缴13100元。所以,保费期缴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

  此外,对于工作强度较大的白领来说,最好选择可以附加健康险、意外险的“一揽子”养老险方案。

  在购买养老保险时,要考虑4个因素:投保年龄、家庭收支、家族寿命、通货膨胀。通常,养老规划制定得早,负担相对较轻。

  如果家族有长寿史,可考虑领取时间比较长的终身养老险,如果家族无长寿史,无法生存至该养老险精算所依据的寿命,可能会“亏本”,就选择定期养老险。

  如果考虑抵御通货膨胀因素,则应选择有增值功能的养老险。总之,各类养老保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购买时可考虑相互组合,取长补短。

  养老险价格看“涨”

  误区: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并不把寿命增长与养老保险保费价格挂钩。其实,随着新生命表的推出,养老保险的价格也逐渐上涨。

  今年元旦开始,新生命表正式实施,由于新生命表的平均寿命比原生命表提高了约3.1至4.8岁,因此,新生命表出台对寿险产品的直接影响是纯保障类产品会降价,纯年金类产品会涨价。

  寿险生命表是计算死亡率的依据,在新生命表中,人的寿命延长了。例如,养老金业务表显示,男性平均寿命为79.7岁,较旧生命表提高了4.8岁,女性平均寿命为83.7岁,较旧生命表提高了4.7岁。

  虽然保监会制定的寿险新生命表不再强制寿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统一使用,但人的寿命延长了,意味着以终身年金为代表的年金类产品在保单进入给付期之后,保险公司需要支付年金的时间更长了,支付的金额也更多了。

  因此,不论定价依照保监会的生命表还是寿险公司自己的生命表,都会对养老保险产品的价格构成上涨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保险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但短期内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否涨价完全取决于公司的决定。寿险公司可以根据产品、地域、受保人群、核保技术的不同,或市场策略的需要,对养老保险产品进行定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802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粮价长期偏低才是农业发展的桎梏 桎梏之馆

原文地址:粮价长期偏低才是农业发展的桎梏作者:孙晓明郑风田老师最近发表博文,讲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的后果。文中描述,最近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黄延信在一次会议上表示:“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这不公平,也不合理!很多人反对粮食涨价,理由就是会

个人买商业养老保险怎样最划算?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个人买商业养老保险怎样最划算?家庭购买保险的顺序: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就是一个家庭该购买保险的顺序。买保险,从列一张家庭清单表开始吧。保险专家介绍,首先要做好迎接养老的心理和资金上的有关准备。老龄化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人类

小专题: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农业自然区位(自然条件)(4个):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光热水组合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二、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6个以上):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机械)等三、如何分析

三类农业经营的基本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

小农的终结?2013年02月01日中国人对“一亩三分地”的农业耕作形态有持久而强烈的记忆,因此,日前正式公开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所列举的三类农业经营的基本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会直接挑战普通人对中国农业的认知。这是否

声明:《农业金融的几个误区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几个误区》为网友清风竹间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