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回归

学习雷锋的日子到了,今年媒体连雷锋都八上了,整了雷锋的艺术照,说是个时尚青年,还弄个姐弟恋故事出来。虐猫的那个女人让人们是愤怒到了极点,但也有人说,那些喊谴责的人都戴着道德高帽呢,这没什么啊,谁没杀过机宰过猪啊,而且手法也同样的残忍不堪。汪洋就显的不怎么地了,看到CCTV春晚汪洋在镜头前瞥过,才晓得他也混到语言总筹的份上了,说告郭德刚,呆了会儿又说,只要郭道歉就不高了,显得厅没劲的。李安说美国人没有中国人开放,所以他想尽可能的拍《断臂山》,以免遗憾。李安真是到了艺术家的份上了,思考问题都显现着一种责任。事情虽多,里面也透露出不少的成熟与理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今年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温家宝说,要深化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税收的问题一直上政府一个焦点。税利上的变革也显示出政府工作思维的转变。比如国有企业开始是有利而无税的情况,到1983、1984两年的税利改革,从利到税利并存在转到只有税没有利了。结果发现发现问题很多。终于1988年实施了税利分流,整个税收体系才进入了一个正常的轨道。这次提到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与06政协“一号文件”指出了一个问题。即内外资企业统一税率的问题,现在内资企业税率为33%,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为24%或15%。开始的税率不同是为了吸引外资,但现在这种情况显然带来了很多弊端。《上海证券报》(3.4日)更是用了“时不我待”这个标题表示时间的紧迫。本周另外一个吸引眼球的除了巩献田便是张维迎的“改革中干部利益损失最大”的问题。他说: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2.28日《每日经济新闻》的一篇文章称他的观点似乎来自火星。最后文章称“一个知名学者居然会犯这样低级的逻辑错误,张维迎这次玩笑开得太大了”,一副要清算的嘴脸。但是也有很多文章说的要理性一些。比如有人问这话是否张所说,显然对媒体(《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表示怀疑,但是骨子里还是对张的否定。3.3日《中国经济时报》的文章则称:张维迎领导干部利益受损最大论是句大实话。完完全全的肯定。如吴敬琏所说,继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之后,改革进入了第三轮大讨论的阶段。在这场争论中有的完全否定改革,而一些反对者却不屑一故,完全不予理会。或许《南方都市报》(3.3日)社论能说明一些问题吧,应该“倡导理性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