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迷思 狂飙十年的迷思
这是经济史最辉煌、也最黑暗的十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经济”诞生,搭上极速狂飙的景气列车,冲向新千之际,为何陷入更大的泡沫中?史迪格利兹 简介 以信息不对称市场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的史迪格利兹,1993年至1997年间先后担任美国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及主席;1997年至2000年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及资深副总裁。现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 身为美国政府官员,他挺身批判美国政策的勇气令人敬佩,展现出顶尖经济学者犀利的思辨能力、知识分子经世治国的热情,以及对社会均等正义的人道关怀。
文/史迪格利兹 (曾任美国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狂飙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成长强劲,景气繁荣的盛况为一个世代以来所仅见。新闻报导和专家信誓旦旦宣称,我们已进入新经济(从生产商品转而生产创意,以网络业为象征),从此没有经济衰退,在全球化浪潮下,全世界的景气都将欣欣向荣。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原本看似新纪元的发轫,却愈来愈像经济活动的短期冲刺,或者所谓的景气过动,景气低迷势必随之而来,这也是两百年来资本主义的特征。只不过,这次经济活动及股票市场的泡沫,规模更大,后遗症也更严重。所谓的新纪元同时适用于美国及全世界,因此,这波景气低迷不仅造成美国经济不振,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也受到波及。在向我们自己与全世界解释我们九十年代的成就时,我们引用的一连串说法,大体上都是必须破除的迷思。这些迷思或是塑造、或是误导我们的经济政策。如果我们不能从错误中记取教训(这项错误,民间与政府都有责任),下一次我们或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迷思1:削减赤字 繁荣经济?这个迷思认为,诸如阿根廷与日本的经济衰退,这些国家都出现庞大的预算赤字,因此,缩减赤字就能够让经济恢复荣景。但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会建议反其道而行:采行扩张财政政策,必要时扩大赤字以促进经济发展。如果美国或其他国家采信这个赤字缩减迷思,经济衰退将会雪上加霜。这个迷思强化了财政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我坚信投资对长期经济成长的重要,尤其是新科技的投资;我也深信,劝导民间增加储蓄却难以有成的美国,像这样的经济体,政府长期维持预算平衡或维持预算盈余尤其重要。但是,就短期而言,预算赤字或许是经济从衰退中复苏的绝对必要手段;经济若持续衰退,将引发庞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成本,远超过赤字所增加的相关成本。 迷思2:放任市场最有利?没有什么观念会比亚当·史密斯那只“看不见的手”影响更深远。“看不见的手”意指,放任的市场(彷若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能达致有效率的结果;而个人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会促进整体利益。但是,九十年代以及后续的艰困时期显示,追求一己之利的企业CEO,并未让美国经济茁壮。他们图谋一己之利时,甚至让其它人为他们的行为买单。其中有个更深层的问题:当他们真的让股票市值上涨,有时候其他人却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企业经常以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并购资金,一家公司发行的债券愈多,宣告破产的可能性也愈高。新发行债的风险,可能高到与垃圾债券没有两样,因为市场也认识到,这类债券的倒债风险极高。产业的舵手大肆鼓吹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美德,还设计出一套薪酬体系,以确保自己无论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同时,经济学家却解释道,股东价值最大化(尤其是专注于短期绩效时),为何可能无法促进整体效率,他们并进一步解释,为何亚当·史斯密学说的标准阐释(强调一味追求一己之利)是错误的。根据亚当·史斯密式的逻辑,道德(例如忠诚与信任这类美德)似乎没有立足之地;但是,亚当·史斯密其实意识到市场的限制,他并不认为道德无用武之地。而且现代经济学家也提出解释,为何这类美德相当普遍的经济体系,运作其实优于缺乏这类美德的经济体系,看不见的手和放任市场有其限制。迷思3:金融至上?美国1990年代的英雄榜上,金融界的风云人物并没有缺席,他们成为市场经济以及那只“看不见的手”最热切的传教士。当时,金融市场空前热络。我们告诉自己,也告知他人,密切注意金融市场的规范。金融市场深知什么对经济景气最有助益;因此,密切观察金融市场发展情势,就能提升经济成长及经济未来前景。金融业给自己的丰厚报酬,似乎理所当然;毕竟,以它对众人的贡献,它所拿取的,不过是一瓢饮。但是,上述手段都是短视近利的花招,而且它的提倡者正是金融业自己。金融市场对短期绩效的兴趣远高于长期成果。它们所推动的政策,能让短期的账面数字看来较佳,长期却会让经济疲软。它们所推动的政策,促进私利的成分远多于公益;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政策会让经济更不稳定,而且会减缓长期的经济成长。汽车业全盛时期的20世纪五十年代,担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的威尔森(Charles E. Wilson),曾因提出一项论点而闻名。他认为,对美国有益的事物,也会对通用汽车公司有益,反之亦然。现在的新口号变成,对高盛或华尔街有益的,对美国与全世界也都有益。狂飙的九十年代,大多数政策都帮忙金融市场赚更多钱。解除管制措施提供华尔街新商机,而华尔街也迅速抓住这个机会。会计假账以及较低的资本税率,把经济泡沫吹得更大,而经济泡沫则喂养了华尔街。在海外,大规模困局意味着,事情发展不如预期时,大众就要收拾残局,正如美国在解除管制后,对信贷业危机的巨大局局。如果金融市场已经光环尽失,我们仍待学习的基本教训就是:金融市场是智慧泉源;对华尔街有利的事物,一定对整体社会有益;金融市场总是短视近利。一个单纯到以为自己可以用金融市场规范治国的国家,只会让自己身处险境。迷思4:政府大而无当?我们金融界的新英雄,与其他人共同鼓吹另一个迷思: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是大政府的错;大政府强迫人民缴纳重税,对民间的管制已经达到令人窒息的程度。这项迷思的含意十分明显:缩小政府规模、减税并解除管制。但是,解除管制不一定能释放出强大的力量,促成强劲的长期经济成长,反而经常释放出利益冲突的来源,以及操纵市场的新方法。正如同我们已经目睹的,市场浪费了数千亿美元,炒作金融市场的企业CEO们,已抱着数十亿美元远走高飞,让股东与员工蒙受重大损失;一般纳税人则必须承担这类丑闻的部分损失。认为政府规模过分庞大的人士中,有些人却因管制措施松散(例如会计产业)、解除管制(例如电力与天然气产业)、政府对业者促进海外业务开发的补助与协助、以及政府的研发投资而获益良多。新经济之所以能创造美好光景,大部分是以因特网、创新及生物科技为基础。因特网是政府研发出来的;创新也源自基础研究;至于生物科技,也是来自政府资助的生医研究进展。人们普遍认为减税能大幅增加储蓄金额,让人更努力工作。这个迷思已证明与相关事实不符。里根政府曾大幅减税,但是储蓄金额未见增加,人们也没有更努力工作;事实上,生产力几乎没有什么成长。而克林顿政府调高富裕阶层的税率,也没有危及经济发展。迷思5:外资入境一定好?在海外,美国宣扬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的基础在于,国家扮演的角色必须愈小愈好;但是美国自己却抗拒这种资本主义。在美国本土运作良好的机构,美国并未鼓励他国政府采行,例如身兼稳定物价、提升就业并促进经济成长等职责的美国联准会。美国敦促其他国实行的是市场基本教义派的资本主义。美国财政部在国际经济政策位居核心地位,难怪资金的自由流动成为重点议题。资金得以自由流动,华尔街因此得到众多全新商机;但是,发展中国家却得不到任何好处,还身陷高度危机。当资金流入一国,经济成长会稍稍提升,然而资金流出时,或是需调高利率防止资金外流时,其中所造成的破坏,程度远超过资金流入的助益。长期经济成长最为快速的国家,即使是那些吸引最多外来直接投资的国家,正是干预资金流动以求稳定的国家。迷思6:美式主义 全球通用?美国人向来对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深具信心,而美国的成就,更重新强化这份信心,并将这份信心提升至新高。资本主义一直就有不同的面貌;美国的资本主义与日本、欧洲的资本主义并不相同。而美国的成就,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深了一种信念,那就是:美国体系不仅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所有国家。美国相信自己已经找到全球经济弊病的解药,而将美国版市场经济推行至其他国家。美国的经济体系有极大的优点,但它并不是唯一运作良好的体系;其他经济体系在其他国家可能运作得更好。以瑞典为例,他们并未全面放弃传统的福利制度,只是做了一些修改;瑞典的这套福利制度不但降低了赤贫人口(反观美国,赤贫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也能鼓励拓展新经济必要的冒险精神。要论生活水准改善幅度,或论新科技普及速度,瑞典的表现都与美国相当。但是,在应对上一波全球经济衰退时,瑞典其实处理得比美国还要好。有些国家认为,自己的经济体系比较好,至少对他们自己比较好。这些国家的所得可能较低,但却有较多的工作保障与健康保障;他们也享有较长的假期,因为生活压力较低,也较长寿。这些国家,财富不均的情况较轻微,贫穷人口较少,犯罪率较低,长期监禁的人口比例也较低。有选择,也就有取舍。
更多阅读
转载 震惊世界的中国秘方集合————里面的方子是本人十年的心 中医治疗抑郁症方子
原文地址:震惊世界的中国秘方集合————里面的方子是本人十年的心血!!!珍惜身体一定要看!(留着有用!)作者:海潮音8震惊世界的中国秘方————里面的方子是本人十年的心血!!!珍惜身体一定要看!(留着有用!)说 明1、 本报告所用药物,以食物为主,绝
一段横跨十年的悲欢离合,一首入心入骨的皇朝挽歌------《臣欢膝 杀手挽歌
她这一生,都不曾为自己活过儿时,她爹拉着她的手,指着远处那顽皮的世子说,“你瞧,从今往后,他便是你的命。”她懵懂,却隐隐记牢在心中,金戈铁马的动荡年代,这个柔弱的女子终是弃红妆擐甲挥戈,举起残忍的权谋之剑,只为逼他夺回他的江山,坐稳他的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_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王琴王功权最后结局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功权和王琴能够公开私奔,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上的改革,在婚姻制度上也在改革,改革了,从结婚自由到离婚自由,开放了,从鞭挞偷情到欢呼私奔,从爱情万岁,到私奔万岁,从某种意义
三十年的重量-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三十年的重量余秋雨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
《文化苦旅》——“三十年的重量”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学校领导给老师们发了一本书,让老师们利用暑期来充电,平时自己很少读这样文学的书,大多也都是关于美术之类的。不是每一章节都能读透读懂,但看到“三十年的重量”的时候心中当起了波澜。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明确的位置。之于我,既是学生,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