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没有安全感 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强大的中国之二



——没有强大的投资就没有强大的企业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仍处于经济总量、国民生产总值的突破阶段,以全面开花来实现经济总量达标,而非以重点培养、重点发展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来完成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使命和目标,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商引资,仅仅是满足于以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来吸引外资,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是我国企业主要的特征。

  世界产品中国造,如此能造就一个经济在国,但未必就造就一个经济强国。我们总是在被动中发展,被动地等待别人建厂设点,而不是主动地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需要,创造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要创造企业就必须有投资,没有强大的投资就没有强大的企业。

  哪投资从哪里来?国际化的大公司,似乎没有一家是完全由一个人投资或一个企业投资,发达国家的企业既承担起创造社会财富的责任,同时又承担着还富于民,藏富于民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聚富于民,能吸引最广大的民间的投资,来参与企业公司的发展中来。当然人家有发达而成熟的资本市场,并有与之相适应健全的法制。

  我们没有,但如果我要等到资本市场的完善后再来思考这个问题,人家等了三、四百年,我们能等多少年?“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又已经开进我们的国门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等了,中国与外国的较量已经从战场转移到了市场,从军队转移了企业,从枪炮转移到了资本。资本的力量已经成为无所不在的力量,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去驾驭和利用它。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大的优势就是能充分利用国家的力量,来进行资本的组合和融合,并有效的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实践证明原有体制和机制是不这种需要,所以我们需要创新,创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投资体制或机制来保证,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以为“投资的三三制”原则,能保障我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国有企业的改制或再造,并打造出一大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一、为什么要实行“投资的三三制”

  没有投资就没有企业,没有强大的投资也就没有强大的企业,投资是企业得发存在和发展现实基础。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强大的企业,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有发达而完备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投资已经成为了全社会乃至每一个人自觉的行动,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企业有多大的能力就能吸引到多大的投资。

  而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资本市场欠发达且很不规范,投资的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只能取求于信贷资本,信贷成本的又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国内大多数企业把目标投向银行信用资本,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本身就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陈痛中,同时自身也面临着投资不足的困境中。

  据统计,到2005年9月底,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但非公有制企业短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少增216亿元;在短期贷款构成中,非公有制企业仅占14.4%,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为1.1%;三资企业为4%。在资本市场上,由于直接融资门槛较高,使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望而却步,中小板块也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在短期内解决少数高新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虽然上海等几个省市建立了担保机构,意图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但是这些担保机构也要依靠金融机构资金,运行中仍然僧多粥少。据浙江省调查,全省获担保的个体私营企业仅占全部企业总数的0.045%,平均每笔业务仅100万元左右。

 中国企业家没有安全感 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强大的中国之二
  在走投无门的情况下,企业只好寻求高利贷或者其他融资手段。最近,国家统计局对2434家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的一项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部分流动资金来自高利贷,高利贷利息一般为年息18%-25%,是银行正常利息的3到5倍。

  如此重负之下,企业如何能够做大、做强?从现状来看,历史的包袱依然在紧紧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发展。有限的国家计划资本投资,有限民营企业无序投资,毫无章法的民间投资,加上外国资本有选择的投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投资匮乏的现状,我们的企业所有做大、做强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要彻底改变资本市场的现状,唯有创新,在创新中杀开一条血路,为中国企业的强大创造强大的资本。

  1、首先国家要把培育资本市场、强化对企业的投资,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立足国家百年发展大计,在投资机制的创新上做好文章。

  2、充分认识到在原有的体制和资本市场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国家放弃对企业的投资责任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现在将来一段时期内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仍是企业投资最有力的保障。在资本市场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国家把对企业投资的责任放归社会,等于是把企业推向看不见的资本市场,等于把企业推向了绝路。在投资没有保障的前提下,让国内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等于是把没有子弹的士兵推向了战场。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一方面需要国家在政治保障、法律保障的前提下,依然需要提供足够的投资保障。

  3、当然在国家现有的财力下,要对全国数千家的企业进行投资,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国家要从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化的大企业为战略目标出发,对企业进行重点的投资和培植。中国是个大国,对所有的企业进行投资是不现实的,但把有限的财力集中起来投资于部分自我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4、在投资的方法上以企业或投资机构的投资为先导,以吸收民间资本为基础,以国家投资为保障的“投资三三制”,并以此为基础造就和完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通过企业的上市再还富于民、藏富于民机制,同时又可随时聚资于民的投资机制。

  二、什么是“投资的三三制”原则

  1、“三三制”的由来

  “三三制”不是笔者的发明创造,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权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克服严重困难,坚持长期抗战,制定的十大政策之一。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明,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了保证各党各国派及无党派人士都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的活动和边区的行政管理,明确规定实行“三三制”,即由共产党员占被选举的三分之一,党外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历史证明“三三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障了“团结、抗战、救中国”的方针实现,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三三制”政权的成功实践,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三三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也是1949年9月29日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前身,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宪政史上光辉的篇章;“三三制”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智慧结晶。

  三三制政权所蕴涵的民主精神仍通过解放区内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延续下来,并继续指导或影响到后来统一的全国性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为标志,三三制终于突破抗日根据地特有的时空局限,以其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实现了历史性的全面跨越。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面对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对手,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已到了打攻坚战的地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中国革命实践中成功的经验。“三三制”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典范。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强大也更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必然凝聚起国际国内资本的力量,投资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只有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完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飞跃。

  2、什么是“投资的三三制”

  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以来,国有企业已经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环境,私营或民营企业也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外国资本和外资企业也在中国得到了实惠和发展,并都成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可或缺的主体。在现有的条件下实行“投资的三三制”,将有力地推进各种成份的投资和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投资的三三制”就是,不管那一种资本,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只要能拿出一份投资,并还吸引到一份投资,哪国家就在此基础上再追加一份投资。这就意味着一位投资者只要在中国投资一个亿,就能得到三个亿的资本,当然能获得如此投资的企业必然是:

  a、具有一流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有相当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品牌和文化。

  b、具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

  c、能得到中国普通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并取得他们的投资。

  d、无条件地认同中国的政治,并愿意遵守中国的法律。

  就是“投资三三制”全部的内涵。

  3、实行“投资三三制”的条件

  a、国家要有长远的企业投资战略和规划,中短期企业投资计划。

  b、国家投资的市场化,根据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需要投资的产业、行业、地域等确定具体企业投资的目标和投资总额,然后以公开的形式进行招标,只要能完成三分之一的投资,才有资格以企业发起人的身份,公开向社会募集资本,当完成三分之一资本的募集后,国家追加三分之一投资。

  当然为了保障投资的安全和效率,国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下一节中予以陈述。

  三、反思和展望

  我国进入世界财富500强的14家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几乎清一色的是垄断经营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中电力(1家)、电信(2家)、石化(2家)、银行(4家)、保险(1家)钢铁(1家)、粮食(1家)、化工企业(1家)以及上海汽车(合资)。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进入五百强的企业基本都是由国家投资和创造的,投资主体与资本组成比较单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民营企业资本与实力明显不足,老百姓个人参与企业投资的程度不够。而发达的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强大的企业首先来自强大的投资,来自全社会对企业共同的投资,而非国家单一的投资、专业资本市场的投资或民间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投资主体的单一化,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资本在自身的发展的同时遇到了种种的困境,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单一资本及主体的局限性让中国的企业进入小而散、大就乱的怪圈中。

  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的国有资本,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以企业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出发点,体制与体制的僵化、组织的官僚化、臃肿的机构,在市场经济激烈的大潮中,就显得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国有资本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国家使命,与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严重的低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民营资本从降生的第一天起就充满着原始性、野蛮性和破坏性,为了一棵树而毁灭森林,为滴水之利而不惜毁灭大海。在国有企业的改制中,支持者不断,叫骂声不绝,现在各地方国企改革走的是资产贱卖之路,而不是以资产吸引投资或管理模式,显然其中受损失的是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既然纯粹由国家投资的企业没有能承担起富民的责任,纯粹由个人投资的企业也不能承担起强国的责任,纯粹的外国资本更不能承担起富民强国的责任,显然在投资的机制上要有所创新,而不是顺其自然,更不能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走别人走过的路,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

  中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的百年发展大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备的情况下,必然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有投资体制上予以创新。以国家的力量带动企业和民间的投资,最后以民间的投资促进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企业“投资三三制”不失为有效的投资模式,也是资本市场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的过渡形式。

  这也是笔者多年来处心积虑进行的探索和思考结果,也是抛砖引玉之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8250.html

更多阅读

提取china-drm加密的视频之二 drm加密

有不少网友给我发email或留言,都想提取china-drm的EXE文件加密的视频(avi,rmvb格式的),今天就说一下如何提取china-drm加密的视频吧,依然只是使用工具提取的层面,也就是说不能够在没有授权码的情况下看到被加密的视频。有些网友花钱买了

《羊皮卷的故事》简介 羊皮卷的故事之二

《羊皮卷的故事》简介   《羊皮卷的故事》又叫《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这样一本畅销全球的书,读过的人一定不少。我也如很多人一样,读过,不,确切地说是翻阅过。粗粗地一翻而过,随手放在架上,买都没有买回来。无非一些励志的故事

互联网产品推广策略 啤酒企业产品推广策略 (之二)

     二、高档产品推广策略  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伴随而来的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接受、认同与追捧。而这种趋势,也推动了高端啤酒市场的迅猛增长。然而,真正懂得高端啤酒市场操作的啤酒企业并

声明:《中国企业家没有安全感 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强大的中国之二》为网友扑倒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