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强:谁提计划经济这个词谁就是要搞倒退吗



我非常奇怪!“计划经济”这个词,在中国内地理论界竟然成了禁区,谁一用这个词,就是要搞倒退,要倒退到50年代去。这不是吓唬人吗?有经济学家竟然用粮票、布票说事,谁要提“计划经济”,谁就是倒退到50年代的粮票、布票那里去。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现在发粮票、布票有用吗?没用!为什么?现在不是短缺经济,生活资料丰富,用粮票、布票买东西可能吗?不可能!那样,只能造成更多的商品积压。90年代初,彩电还要票呢,现在用得着吗?不断降价,还不容易销售呢!再搞什么彩电票,这不是和现存的几家电视机厂开玩笑吗?

  其实,在国外“计划经济”这个词是平常的,例如,法国是“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世界经济学家也承认这一点。无论是英国、德国、日本、还是韩国,“计划经济”这个词都经常使用,没有等同于“行政命令经济”,比较客观的外国经济学家对中国上个世纪中期的评价,常用词是“行政经济”、“命令经济”,我们内地的报刊是不谈的。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导思维方式是直觉的,对概念不严格。所以早期留学英国的严复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逻辑思维方法上的,基本的方法是归纳和演绎。

  前苏联的经济教科书就是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而且一切计划都是用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的。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东欧一些国家出现了新马克思主义,早就开始研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但是当时的中国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当修正主义批判。

  我的研究认为,西方从凯恩斯主义产生开始,就逐步形成了以宏观调控为基础的计划性设计制度,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以利率、汇率等金融手段保持经济的平衡;(2)制定产业政策实现合理布局,并引导科技与企业结合进行创新,(3)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并且不断提高标准,(4)制定公共政策,维护秩序。(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消除了1929年那样的经济危机,经济可以表现为萧条,但是没有出现1929年那样的破坏性经济危机。但是,上个世纪中期的苏联和中国都把凯恩斯当做帝国主义辩护士进行猛烈的批判。直到1980年,中国学术界才正视凯恩斯的理论。

  东欧的卡莱斯基,早就开始做打通马克思和凯恩斯的工作。卡莱斯基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动态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这三个领域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他1899年生于波兰罗兹,系犹太血统的波兰人。1929年底,以其优秀的论文进入华沙的商业循环与 价格研究所,开始了他毕生的经济学家的生涯。1936至1945年底,他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国际劳工局工作。1946年,任波兰中央计划局顾问和法国财政部顾问,1946年底去美国,任联合国经济署经济稳定与发展局副局长,领导该局的经济稳定处工作,负责撰写当年的世界经济报告。1954年12月,辞去联合国工作返回波兰。1956年获波兰中央资格委员会授予的教授职称,1957年任波兰国家经委副主席、波兰远景规划委员会主席。1960年以后,辞去政府职务,回到波兰中央计划统计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直至1970年4月病逝。卡莱斯基的主要代表作有:《经济波动理论文集》(1939年)、《动态经济学研究》(1943年)、《经济动态理论:论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动和长期变动》(1954年)、《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1969年)、《资本主义转变的最后阶段》(1972年)、《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经济增长文选》(1972年)、《资本主义动态学文选》(1971 年)、《论发展中经济》(1976年)。其中,《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是在他1963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大纲》基础上以教材形式改写 成的,也是卡莱斯基著作的第一个中译本(由符钢战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出版)。 

  还有一位女学者十分引人注目:在“剑桥园地”,还有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她1922年入剑桥念经济学,当时马歇尔还健在,但主要是庇古给学生讲授马歇尔的经济学。可以说她是马歇尔、庇古和凯恩斯的学生。但同时也还是斯拉法、卡尔多(N·Kaldor)和卡莱斯基(M·Kaleckl)的挚友,他们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很深的研究。1928年她开始在剑桥工作,研究经济学。她是“剑桥园地”的积极参与者。这个“园地”的定期讨论会在30年代实际上正在孕育着凯恩斯的《通论》的初稿。罗宾逊夫人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使年轻的她一下子走在了经济学的最前沿。随后她致力于对凯恩斯《通论》的阐释和辩护工作。然而在30年代末,她与卡莱斯基的相遇改变了她后来对经济研究的重点,也改变了她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态度。她发现卡莱斯基已早于凯恩斯得出了后者的结论,而且卡莱斯基使用的是马克思经济学的语言。马克思的整体社会观深深吸引了她。1942年她出版了《论马克思经济学》,并于1956年出版了她开创性的、同时也可能使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资本积累》。(张军《经济学的回顾》《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3年11月3日)由此可见,在国外,“计划经济”这个词,并不是禁区。

  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一个进步,真正走向市场经济是在90年代。只有十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完善市场经济,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我举个例子,我们要修城市的路,设计出快车道、慢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路修好了。要有交通规则,警察是干什么的?维持秩序的,至于你是开红旗还是开夏利,并不限制,但是无论什么车,必须符合上路的标准,不能开不合格的车,人车各行其路。这样就活了,而且灵活又有秩序。为了维持秩序,要对不守规则者进行处罚。这是有规则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例子。计划是干什么的?是要设计出这套制度!合格者、守规则者可以通行;不合格者、不守规则者上路就处罚。交通管理局向公众公布规则,这叫指导,如果违反规则,说服教育,你非要与规则对抗,后果自负!

  行政命令经济就好象只许开红旗,不许开夏利,因为领导认为红旗好,是社会主义的,夏利是资本主义的。看一看上个世纪的行政命令经济,是不是这样!大跃进呢?好象某一天忽然认为红旗太慢,要加速,结果在路上不管红绿灯,勇往直前!

  再看现在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红旗、夏利什么车都可以开,不合格的车也上路,而且不遵守交通规则,在路上横冲直撞!因为这个领导认为这个车好,那个领导认为那个车好,还有的领导认为质量差的车上路也没有关系,为什么你的能开,我不能开?你可以下命令,我为什么不可以下命令?这就是行政命令的“市场化”。

  所以,现在要创新,要走计划与市场协调的现代经济的路,要建立有秩序的灵活经济,这与所谓的“倒退”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理论界真正理解现代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吗?理解这两个概念在现代经济中的真正涵义吗?恕我直言,不理解!对市场的理解还停留19世纪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观念上,甚至出现泛市场化的倾向。虽然报刊、杂志上也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说法,但实际操作层面上,不顾环境、不顾生命安全,短期目标,赚钱就行!根本不愿意接受宏观调控,一些特殊经济利益集团公开对抗宏观调控,还有某些经济学家替他们喊冤。对于经济计划仍然是前苏联的那个与行政命令混合在一起的概念。

  看看90年代的报刊吧,一句流行语经常出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如果这样,肯定有一批企业要亏损,因为等到你生产出来了,市场快饱合了,你的产品卖不出去多少,就该关门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看出来这种产品在市场上有需求,即使现量不多,很有销售前途,这种产品已经存在了,等你再批量生产,已经是坐二等车、三等车了。

  真正有前瞻性的说法应该是:市场将来需要什么?我要预计,我要早一点占领市场,我要领导市场新潮流。凡是真正的大企业都要有这种前瞻性,所以都有设计部,不仅是新产品设计,还有营销设计,是一整套设计!是要坐一等车的方案!包括应急方案和对应危机方案,时刻准备刹车。没有前瞻性,只能停留在8亿件衬衣换一架A380的水平,然后说我的GDP又增长了!

  这些例子也许不准确,下面我举法国的例子,可以看一看,现代资本主义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怎样建立在制度设计基础上的。特别是法国从1947年就开始制定五年计划,一直到现在,不过计划不包含GDP硬指标,GDP是秋后算账,能完成多少算多少,不强求。但是产业政策是要进行的,而且根据实际,不断修正。产业政策的推行也不是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而是引导,通过银行贷款政策、产业创新、质量标准等政策引导。

  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这两个手段都要灵活运用。“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九十年代,进步得更快。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打赢。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8页)“明确的战略目标”实际上就是计划,这是创新的计划,“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就是创新的产业政策。

  我这里用的是解释学方法谈计划与市场在现代经济中的关系,原因是教科书的观念还没有更新,市场经济的解释更新了,经济计划的的解释还没有对计划与行政命令进行严格的区别,如果还不进行更新,只能在现实中,让行政命令经济愈演愈烈。就象我前面说的,各种车辆横冲直撞,都觉得自己有理。所以我要说: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附录:

  《法国的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

  法国是有悠久的国家主义传统的国家,一向推崇国家集权的积极作用。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被看做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持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试验和范例。而多年的经济发展历史证明,这种模式是成功的。1951年-1979年法国GDP不均增长率为4.9%,超过了原联邦德国(4.7%),美国(3.6%)和英国(2.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原因,与其它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法国经济发展迟缓、工业水平相对落后。虽然早在十八世纪末法国就已开始产业革命,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仍占较大比重,小土地所有制导致农业经营过于分散,农业人口众多,农村既无法成为工业的市场,也不能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法国工业结构长期不合理,中小企业和手工业在工业部门中处于优势地位,工业企业规模过小,生产率低下,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就业人口近半数集中在食品和轻工业部门,商品输出长期以时装、化妆品、纺织品和葡萄酒为主。高利贷资本异常发达,以借贷形式的资本输出过多,导致国内生产性投资不足,抑制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迟至本世纪二十年代,法国才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变,随着冶金、有色金属、橡胶和机械工业的兴起,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农业,最终完成向工业国的过渡,但这个进程与美国和德国相比落后了约30年,比英国则落后了整整一个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1944年的工业生产指数只相当于1938年的40%,而且设备老化,技术陈旧,市场物资匮乏。为了振兴经济,战后法国动用政府干预手段,成立了以经济学家莫奈为首的国家计划总署,制定、实施了著名的“现代化与装备计划”,开创了此后延续数十年国家经济计划的先河,为延续至今的法国经济模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高乐为了促进法国经济的现代化,维护其欧洲大国的独立地位,推行了政府指导性计划和国有化运动,经济增长比20世纪前半期加快了2~3倍,明显高于欧洲国家平均水平。英国也曾出现过国有化运动,但是从传统上它受美国价值观念影响,其国有化运动并不坚决,撒切尔夫人上台前后,英国推行“私有化”运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地超过了英国。

  80年代初,法国密特朗总统领导的社会党政府,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国有化高潮。统计数据表明:1982年,法国推行国有化涉及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之外,还包括电子、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纺织、造纸、建材等制造行业,甚至深入到航空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 、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 100%,在基础化学、人造纤维、有色金属等行业,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超过了50%。

  法国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按欧共体的定义,国有企业即“政府当局可以凭借它对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或管理条例,对其施加直接或间接支配性影响的企业。”法国通过从本世纪初开始的坚持不懈的国有化建立了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国有工业企业的营业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营业额的40%;投资额占工业投资的30%;职工人数占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23%,这些比例在OECD国家中都属最高之列。尤其重要的是法国通过国有化运动控制了全国半数以上的银行,从而对于金融信贷有着决定性的支配力量。这些数量众多的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非法人的公司事业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行政机构性质的公共事业机构。包括邮电、国家印刷厂、商会、存款银行以及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共事业。二是工商业性质的公共事业机构和国有化企业,包括国营森林处、烟草和火柴工业管理部、雷诺汽车公司和国有银行等。三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掌握部分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而据法国官方标准,国家持有30%以上资本的企业均为国营企业。

  法国在八十年代中期受到私有化浪潮的影响,于1987年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被私有化的企业有1082个,占总数的35%,国营企业人数减少了18%。但国营企业的规模和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国有企业在能源、交通、金融、保险、中间产品行业仍占有很大比重。

  法国的经济计划以成熟的市场经济为前提,并且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与环境中发挥作用的。经济计划以指导性为主,规定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轻重缓急的发展顺序作出安排,并辅以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战后经济重建初期,经济计划带有较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对计划规定了各种数量目标,政府通过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集中巨额资金对优先发展部门给予财政支持。六十年代以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渐趋弱化,取消了经济计划中的数量指标,使之成为纯指导性计划。 

  在让莫奈主持制定的第一个经济计划中,法国政府把重点放在基础产业部门,将煤炭、电力、钢铁、水泥、运输、农业机械设备确定为优先发展对象,对基础产业实行投资倾斜政策,提高工业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注重技术改造。据统计,在第一个经济计划实施期间,国家对上述重点部门共投入资金1,412亿法郎,占同期国家总投资的37%。进入五十年代,法国又连续实施了第二个(1954~1957年)和第三个(1958~1961年)经济计划,在继续加强基础部门的同时,扩大规划领域,协调各部门均衡发展,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借助政府干预,特别是得益于美国马歇尔援助计划,战后法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1948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指数已达到战前1938年的水平。1949年全国发电303亿度,1959年达到645亿度,10年中翻了一番。煤炭产量1958年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6,000多万吨。钢铁、机床、运输设备和水泥的产量也都成倍增长,塑料、化肥、化学纤维以及农机设备甚至增长数倍。1949年时,法国基础部门只占工业附加值的四分之一,到1959年,该比重已提高到五分之二以上。 

  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是法国经济的起飞时期,在继续实施第三个经济计划的基础上,计划总署相继制定了第四个(1962~1965年)和第五个(1966~1970年)经济计划。在此期间,法国把发展重心转移到石油化工、电子和机电、汽车、高速火车、宇航、造船、通讯设备等新兴工业部门,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工业的全面发展。由于国家实施倾斜政策,这些部门的投资大幅增加,其中专用机电设备和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性投资每年增长率高达13%~16%,相当于整个经济部门生产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以上;家用电器、汽车、通讯等部门的生产性投资也都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一期间农业投资的增长大大促进了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为法国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法国一跃成为世界先进工业国。至七十年代中期,法国的水泥产量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轿车、石油产品、合成橡胶居第三位;钢铁、造船居第四位;飞机制造、宇航工业、海洋开发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均居世界领先地位。1959年至1974年期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5.7%,不仅高于美国、英国,而且高于德国。同一时期,法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按当年价格计算,197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法郎,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2万法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在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期,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8%以内的低水平。 

 韩强:谁提计划经济这个词谁就是要搞倒退吗

  七十年代以后,法国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在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法国经济反复衰退,物价轮番上涨,失业人数猛增。1977年失业率终于突破5%大关,此后一路上升,并于1985年第一次达到两位数。尽管历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总署也先后制定了第六个(1971~1975年)、第七个(1976~1980年)、第八个(1981~1985年)、第九个(1984~1988年)和第十个(1989~1992年)经济计划,但这些计划的执行情况不太理想。1992年,计划总署准备了第十一个计划(1993~1997年),但未被1993年3月法国议会选举后的新政府通过。此后,法国通过执行国家-大区计划合同(contrats de Plan Etat-Region)的方式,在全国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从1973年至1979年,法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下降到3.25%,1980年至1990年又减少到年均2.25%,1991年和1992年进一步降至1.2%左右。到1992年下半年,法国经济进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甚至下降1%。从1994年起,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法国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时期,2000年经济增长率达3.8%(固定价格),创恢复期最高点。2001年,全球经济再次放慢,当年法国经济增长率仅2.1%,2002年增长率减至1.2%,估计2003年仅能有微弱增长。 

  根据法国外交部公布的资料表明,1997年法国三大产业基本情况如下: 

  农业:位居欧盟之首,其产量占欧盟农业总产量的22%。农食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法国农业拥有全国6%的就业人口,实现2~3%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包括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排行于欧洲第二,世界第四,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全国就业的29%、投资的40%和出口的近80%,是由工业部门实现的。服务业:法国服务业相当发达,该行业拥有全国65%的就业人口,实现70%的国内生产总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8277.html

更多阅读

吴建强:波浪结构最可靠

2015年9月13日,由大商所主办,信达期货、七禾网承办的2015商品期货投资策略报告会在杭州文源宾馆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到了来自白石资产产业投资部经理姚兴航、信达期货黑色产业链分析师陈磊、波浪理论专家吴建强等为广大投资者分享商品投

转载 发现黄帝内经2:谁偷走了中国人的寿命图 ?

原文地址:发现黄帝内经2:谁偷走了中国人的寿命(图)?作者:柯云路过去20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5岁,这个成绩确实有点寒碜,不止少于以色列、韩国等起点较高的国家,还少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埃及、印度等,这与GDP的巨大成就很不相称……对此,我

夏霖:崔英杰案辩护词

夏霖律师:崔英杰案辩护词辩 护 词尊敬的审判长及合议庭诸位法官:我们受本案被告崔英杰的委托,承担法律援助义务,担任崔英杰的辩护 人。在发表辩词之前,请允许我们对受害人李志强的不幸遇难表示哀悼。无论现行的城市管理制度是多么的不近

声明:《韩强:谁提计划经济这个词谁就是要搞倒退吗》为网友老娘不在发情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