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8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三届“2005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及汽车企业的高管200多人参加会议。参加人数之多、规格之高为林林总总的高峰论坛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专家们围绕品牌、投资、市场、全球化、消费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了精彩演讲。本文浓缩了论坛的精华,与您分享。
中国的资源特点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能转变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只是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效率提高来支撑增长,那么结果就会扬短避长,降低经济的总体效率。所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增长的质量却非常差。
我们现在的情况,特别是国内企业引用一句话就是卖硬苦力的。国际分工价值链里面本土企业是卖硬苦力的,这样就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每一个单件产品赚不了多少钱,那就靠数量的扩张。数量扩张太厉害,那就跟我们的贸易伙伴发生很大的摩擦。有人说我们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破坏了环境,又背负一个倾销的恶名,结果最后没有赚多少钱。
我对汽车工业不是太懂,但从中国经济总体的观察和今后走势的角度给中国汽车业提点建议。第一,谨慎投资。过度投资已经造成汽车行业相当被动的局面。谨慎投资一定要把体制改革改好,如果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说要谨慎投资恐怕是做不到的。第二,发展节能型的汽车,和积极开发研究新能源。这个问题不是企业可以做到的,这是政府、企业和我们民间组织要共同来完成的任务。比如我们现在油品的价格是世界最低的,我们是一个缺油的国家,但是油品的价格是最低的,从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这个是很异常的。第三,努力延伸生产价值链,要强化研发的努力,发展汽车电子,改善社会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正从制造大国迈进产业强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张小虞 中国的汽车产业能不能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想这个不用再讨论,它已经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至于能不能成为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这需要汽车行业以及所有关心汽车行业的人共同来支持其发展。
一个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迈进高新技术产业。另一个是要振兴汽车装备业。汽车带来的货物运量和客运量比例在直线上升,中国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好。再一个就是中国已经从去年开始决定把农村的硬路面通到每一个村落,那个时候中国的汽车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开放的环境中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从过去技术上的依赖型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型,从市场的国内型,逐步迈向国际型。
从进出口贸易来讲,我们一方面严格的遵守对WTO作出的承诺,每年进口的货运贸易总量增长15%甚至更多,我们2005年上半年进口的总额已经超过了60亿美元,2005年全年进口总额有可能超过120亿美元。但是同时我们出口的总额也在增长,而且近两年出现了大于进口总额增长的势头。2005年1~9月份我们已经实现了出口大于进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的市场也在逐步实现由仅仅满足国内的需求为主到参与更大国际市场的竞争。 大众化汽车品牌有五个要素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和谊
大众化的汽车品牌按照发达国家来看汽车消费的分水岭是人均的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那么汽车将作为一种大众的消费品进入市场。家庭轿车的出现也预示着中国的汽车市场大众化的品牌即将诞生,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几大市场,像上海、北京、广州等,它们的GDP都远远超过了3000美元。
作为一个大众化的汽车品牌我认为有五个要素。第一,优良的性价比。这里首先包括较高的质量,相对低廉的价格。第二,时尚的外观以及推陈出新的促销手段。第三,便捷的购买渠道。第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维修服务。第五,良好的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声誉。这是构成大众化汽车品牌的五个要素。另外,大众品牌并不是大陆品牌,或者按照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大陆货,大众品牌不代表质低价廉。 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美国的四成 长安汽车集团副总裁 朱华荣
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竞争的格局。入世以来很多形象的说法是狼来了,其实通过这4年以来,我们预期出现的冲击并没有出现,真正形成竞争的是在我们具有国际背景下的国内企业自己。所以,应该说对于中国汽车目前很多的判断可能还是有一些偏差。
国内的汽车工业缺乏品牌和技术,竞争力不强。我们从国际汽车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可以看出,我们这个指数仅仅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韩国的61.6%。所以从这个指数上依然反映出我们和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开发能力低,我们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都掌握在合资企业的手里面,所以从而导致了我们在合资企业当中发言权比较少,或者是没有什么发言权,既使有一些发言权但是产生的效果还是很有限的。20多年的合资合作过程虽然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说这个观点并不是否认我们的合资合作带来正面的影响。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我们面临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的技术和自主的品牌。以技术换市场这个结果实际上是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我们谁换来了技术?所以由于我们缺乏这种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的技术和品牌,我们汽车工业实际上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的确值得我们汽车界和媒体去思考。 中国人普遍喜欢的汽车还没有出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史明博 如果任何一个公司想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那就必须要了解中国消费者。把重心放在顾客身上将成为最后的赢家,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厂家是很少的。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都喜欢大汽车,欧洲人喜欢小车。但在目前中国市场上还没有产生中国人所普遍喜欢的汽车。中国的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还是一个问号。有很多中国人更愿意花很多的时间看车顶的天窗,而不会去认真的调查发动机。还有很多顾客关心汽车是什么颜色的,只要是红色的有些人就觉得很满意。虽然这些看起来有些滑稽,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因为汽车行业中那些学工科的,只关心技术,只关心性能的制造商们要换换脑袋了,要把重心放在关注顾客的需求上,大家用顾客的标准来衡量产品,不能用工程技术的标准来衡量。
中国市场目前还是比较出奇的,全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的中文网站,第一个特点就是所有这些网站看上去都差不多,他们推销产品的时候总是从产品本身出发。汽车技术员他们对汽车很了解,所以他们认为顾客也是这样看汽车的。但是在中国市场上他们一定会发现情况远远不是这样的,所以要想更好的占领中国汽车市场,找到中国人是怎么看待汽车的特点,去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是很必要的。
信贷购车的比例取决于监管进一步的放开 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魏德明 未来汽车金融市场发展与新车的销售有直接的关系,它将影响汽车销售进一步上扬。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金融业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汽车的整车厂来说也是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预期今后中国市场的车辆销售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0%,这个当然会对我们的汽车金融市场带来非常巨大的推动。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的汽车市场,而且还有可能超过日本,再过几年也许会直接挑战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地位,而今后可以说消费信贷的购车比例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进一步的放开。我们主要是把汽车的融资看做是一种投资,所以未来信贷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主要是取决于是否可以简化现在汽车抵押登记的手续,如果没有抵押我们金融发展将会很困难。
另外一个发展机遇就是二手车,这对融资业务也会有巨大的发展。再过几年大家会发现中国二手车贷款的业务也将成为汽车金融业务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 中国汽车售后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博世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安德烈亚斯8226;安德费尔 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当中目前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
第一,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情况。2004年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将接近2000万辆,2010年会超过5000万辆。最近有消息称到2020年中国汽车会超过1.4亿辆,那么汽车的平均年龄将短于6年。在很短的时间内车型在不断的聚增,在德国花了20年的时间使我们的车型增加了80%,在中国要实现车型增加80%可能不到5年就可以。这些数据对售后市场来说就是如何满足车主对于零部件的长期供给和需求。
第二,中国有超过20万家维修服务站,大部分都是C类维修站。就是说主要做一些非常基本的工作,像更换零部件,或者是维修一些简单的技术部件等等。这就意味着维修站的服务能力是三级,做的是一些中等水平的技术工作。现在汽车电子元器件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从2002年25%增加到了2010年的35%。这就意味着维修站也必须要能够做好初步的准备来面对从部件业务到系统模块业务的转变。
中国重型卡车市场需求将增加到60万辆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重型货车在公路运输里面所承担的比例是怎么样的,可以肯定的说会越来越好的。因为我们的高速公路建设是加速发展的。
从1998年我国的高速公路的线路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有短线的高速公路变成了长线的高速公路。远距离运输适合用重型卡车,中距离是中型卡车,近距离是轻型卡车,所以随着我们国家未来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和发展,重型卡车在运输卡车里面的优势会更加的明显。
从1963年一直到石油危机以前,美国重型卡车需求量从5.9万辆提升到了17万多辆。石油危机以后大概在15万辆左右。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执政以后美国经济持续100个月的繁荣,一直到98226;11以前这个量提升到25万辆,后来又下降了,2005年形势又开始转好。就像美国已经是靠第三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它的重型卡车的需求量都还在增长。
我们国家是刚刚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还要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它要产生大量的货物。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量一定要有增加,而且美国的人口是2.8亿,我们现在是13亿,将来要发展到15亿,人口相当于美国的4倍多,我们是这样的一个水平,所以我们食物消费量远远大于美国。我们煤炭大概要20亿吨,钢材3万亿吨,我们食物运输量要远远高于美国,所以我们估计中国重型卡车市场需求总规模至少应该增加到60万辆,在此之前都会持续增长。
中国物流成本占到GDP成本的23%,太高了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 何墨池 斯堪尼亚公司刚进入中国时,认为中国商用车市场还不够成熟,所以没有自己在中国市场建立大型的市场而是经过一个代理商出售我们的产品,但是现在我们感觉到中国商用车市场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必须要自己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自己的企业。
现在中国商用车市场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多,其中中国的物流还不是很发达,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比较低,但是在中国物流成本占到GDP成本的23%,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是因为第三方物流还是比较新的现象,中国的物流效率还比较低。70%的运输量都是各公司自己完成的,不是包给第三方公司完成的。整个市场由于货运运费比较低,还没有达到足够成熟成立第三方物流。所以这些问题从长远来讲都会阻碍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作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要及时的供应,我们需要那些可以安全把货物无损坏运到目的地的方式。优质的物流会推动运输行业高端市场的发展,就是重型卡车的发展。
这个势头刚刚开始,现在有一些国际的物流企业正在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带来了现代的管理体系,他们也促进了市场对于高级运输管理工具有更大的需求。这个对于中国国内的运输企业来说就面对很大的挑战,市场的环境也将发生很大变化。当各方面市场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国际上的卡车产品就可以进入到中国市场,来推行重型卡车产品。 适合中国的汽车会和适合日本、德国、美国的汽车有很大的不同 日产汽车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大久保宣夫 一辆汽车是由众多的零部件所组成,大约60%到70%的零部件都要由供应商来生产。以前日产自己生产很多零部件,但是慢慢地把零部件的生产都外包了出去,供应商做零部件会比整车厂做的更好,因为供应商是非常专注的做一些零部件的生产。
目前日产汽车的情况是这样,我们需要和供应商密切的合作配合,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非常的关键,所以对零部件的海外技术转移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日产已经向很多的国家转移技术,下面举例说一下我们在美国的技术转移的过程,第一阶段,实现零部件的本土化,就是说在当地国家生产同样的零部件,20世纪80年代日产决定在美国生产这个车,然后我们必须要在零部件供应商那里采购零部件,这样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虽然说零部件的图纸都是一样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要在另外一个国家生产出一模一样的零部件是很困难的,质量和成本上总会有一些不一样,这个是第一阶段。当时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达到这个目标。第二阶段,开发出适合当地路况和当地情况的汽车。每一个地区顾客的需求和路况条件有所不同,他们驾驶的习惯和税收制度等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适合一个地区的汽车往往和另外地区的汽车是有所不同的,在中国也会是这样的,我认为适合中国的汽车会和适合日本、德国、美国的汽车有很大的不同。技术转移的第一阶段的完成似乎比较重要,但要完成第二阶段,开发适合中国客户习惯的汽车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所以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和开发出适合中国适用条件的汽车,开发适合中国客户习惯的汽车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 希望全球采购实现20%~30%的发展优势 德国大陆股份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 汤姆斯8226;萨特尔伯格
我们知道在汽车行业价值链里,供应商创造出来产品的价值转移给了整车厂,大陆公司60%的产品是卖给整车厂。现在竞争日益的激烈,成本压力非常的大,不仅仅是有人才的成本,还有劳动力的成本。现在全球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整合和供应商网络统一,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选用了外包向海外转移,交易费用的减少,技术革新周期的缩短,市场不断的分割。
一方面要施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另一方面要根据顾客的个性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还有一个就是低成本零部件和系统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越来越大。面对这些行业的背景,全球采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举措。对整个行业来说进行全球化的采购极大的影响着我们公司的竞争力和我们最终的绩效。现在很多的公司把他们制造的活动转移到国外的市场当中去,在这种背景下产业转移的影响才刚刚体现出来。全球采购对于所有的经济体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全球化的采购越来越成为战略的选择,而不是战术的选择。
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说通过全球采购实现4%~5%的成本优势就可以了,希望全球采购实现20%~30%的发展优势。只有通过全球的采购和全球制造活动的转移、重新配置能够更好的在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征服、恐惧、合作——进军中国三部曲 依维柯首席执行官 保罗8226;蒙费里诺 依维柯在中国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把中国看成黄金的机遇,把来中国发展看成是绝好的机遇,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等待我们去征服。第二个阶段,对中国产生很大的恐惧。依维柯来中国建立了生产厂和合资企业,但是却亏了很多钱,于是我们在中国感到非常的恐惧,因为在中国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激烈的竞争。有时候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要有反向的征服。现在依维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共同携手回到了正常的时代,因为中国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有发展机会的,所以我们寻求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如果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大的潜在市场,那为什么不去用合作来为这个市场服务,建立起相应法人治理的规范,双方各占50%,成为真正的伙伴一起去开拓市场,一起去做生意,互相帮助保护自己。这样的伙伴关系使得我们能够生产出技术最好、质量最好的产品。
这是依维柯新的思路,就是通过与中方真正的合作伙伴共同在中国做生意,也支持我们在全球的业务。如在中国,我们和上汽进行合作,双方也有共同长期的发展远景,他们知道的我们也知道,我们所做的事情也会跟他们分享,这个是双向的。我们有明确的合作规则,也有一致的管理风格。刚开始依维柯十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我们的合作伙伴,也不知道如何和他们一起去管理业务,而今天我们用经验来证明了这一点,合作这个问题就会很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