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中途退学。退学的理由是他觉得比起在大学里学习,把时间用在开发计算机上会更有价值。
据说盖茨参加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800分满分的试题就得了800分。盖茨确实是有天才的头脑。800分和799分是有天渊之别的,799意味着那已经是能力的上界,而800分则是没有界限的。
孙正义也常听说盖茨年轻时的天才事迹。有一次他被邀请去盖茨位于西雅图的宅邸,偶然谈起了那个取得800分的天才事迹。
盖茨不以为然地说:“得满分没什么可骄傲的,真正重要的不是把知识死记硬背或者按老师教的写答案,而是预见先机的洞察力。”
孙正义再次感到盖茨的非凡之处,可以说那是一种洞悉时代的眼光吧。孙正义自己也是一直走在时代前端的,对此他甚至有一种自负。但跟盖茨说话时他们却像一对很亲密的朋友,孙正义说起自己的洞察力时也毫无卖弄之处。
其实,本来说起洞察力之深,孙正义也不逊于盖茨。
回到日本已经一年半了,孙正义终于确信自己要赌上一生的事业是计算机业。确实,此后计算机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数字革命方兴未艾。
早在1981年,孙正义已经看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1981年9月,孙正义在福冈市南部的大野设立了软银公司,做的是个人电脑用的软件的流通买卖,也就是批售业。公司的名字就是直接来自孙正义的战略,他坚持搞应用软件。当时的资本是1000万日元。
这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孙正义头上。
每年一度的家电、电子业界展览会这一年在大阪市的见本举行。
孙正义从那1000万(日元)中拿出了800万(日元)投入这次展览会。在那个会场,他究竟瞄准了什么呢?
“如果没有软件就打不开销售渠道,打不开销售渠道就无法购入软件,无论如何都必须在这次的展示会上抓住机会。”
进入展会的孙正义一举租下了与其规模有着极大悬殊的、跟松下、索尼一样大小的展区,仅此一举已经是破天荒了。以常识来看,投入资本的八成实在是不智之举。
孙正义的雇员虽吃惊不已,但还是东奔西跑地忙着准备对抗强大对手微软。参展的商业谈判也是超越常识的,他来付展区的租借费和装饰费,软件公司只要带参展的软件来就行。这真是非常识的提案,并且参加展览会的一切其他费用也由孙正义一方承担,没有哪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不感到惊诧的,“会有这样的便宜事么?”
所有的公司开始都不把软银当回事,觉得孙正义大概是钱多得没出花或者单是出于兴致。
可是这次的展览会上,孙正义的展区成了超出他预想的一大热点。他的展区被上班族、电子业从业者和销售商等挤得水泄不通。
孙正义在这次展会上的交易额只有30万日元,但从来参观咨询的顾客数量上来说却是盛况空前。使人知道并记住日本软银这个名字这一点就已经是大获成功了。
孙正义连续几天和职员们一直谈话到第二天早上,在外人看来,那儿简直就像集训时的集体宿舍。
从这次展会中,孙正义还抓住了一个灵感。这一灵感体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杰出的商业头脑。展会上惠普公司展出了笔记本电脑的系列软件《笔记本电脑图书馆》(PersonalComputerLibrary),广受欢迎,孙正义想把这个软件系列拿到全国的书店里去销售。
那时惠普公司与NEC相抗衡,已预见到“我的个人电脑”(“MyComputer”)时代的到来。当时计算机发烧友们在用美国的产品编程,而业余爱好无线电的使用者则在盼着有趣的新产品的出现,大家对这个软件系列寄予厚望。
孙正义虽然知道这一计算机相关出版物的前景,但对于出版本身却完全是门外汉。他通过在惠普公司工作的熟人佐佐木的介绍,访问了位于赤坂的东京旭屋书店的总部。
接待他的是常务田边聪。50岁的田边穿着上等质料的西装,他觉得孙正义虽系着领带,但怎么看也似乎只有16、7岁,所以最初对他的话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为和这样一个小孩谈生意感到沮丧。
“我想出版这本书。”孙正义说。
他拿出的书上满是一排排的数字和表格似的东西。
“嘿,真是本稀奇的书啊。”田边说。他虽一脸真诚地翻着书页,不时细看看那些数字和记号,但其实心里并不抱希望。
因为那到底是一本装帧粗陋的书,封皮是一色印刷的粗纸,是一个初学设计的人画的。并且还是用一个订书针似的东西订住的粗本。
“这是笔记本电脑的用户编的程序。”
“但是这个样子根本卖不出去。”
孙正义听了说道:“请借我用一下电话。”他打电话到印刷厂让中止了那本书的印刷:“马上给我别印了。”然后他转头说:“可是对里面的内容我是有自信的。”
孙正义告诉田边,在美国个人电脑正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并说服了他。
“这样啊。可是我们这儿是书店,所以在调查读者层、读者关心的所在之前是不会轻易应承的。”
“很快啊,田边先生。今后读者的目光一定会锁定计算机的。”
田边是芥川奖获奖作家田边圣子的弟弟,他还是有敏锐的感性的。
对孙正义说的今后电脑将很快普及的话,他很快有所感触,并且听孙正义说到美国硅谷,他更开始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
“可是出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啊。”
“所以才希望您能帮忙。”孙正义说。
“顺便问一句,你已经跟代理商谈妥了么?”
孙正义擦了一把额上渗出的汗。本来他对出版就一无所知。
田边也感到无可奈何,只好耐起性子仔细告诉孙正义一些出版界的基本知识:出版社是通过与被称作“代理商”的图书批发商一起在银行开户,通过代理商来实现书在全国书店的流通。大代理商有“东贩”(东京出版贩卖,现在的东贩)和日贩(日本出版贩卖)。
孙正义突然对田边说:“能不能请您带我去东贩?”
身材矮小的田边睁大了眼睛。
怎么能带一个刚刚才认识的男人去东贩呢?这也太超越常识了。
但是这个叫孙正义的年轻人就有打破老练的田边的常识的魅力。要问这是一种怎样的魅力不好回答,大概还是作为人的魅力吧。
田边带着孙正义从赤坂赶往新宿东五轩区的东贩去。
接待他们的是东贩的一个部长,他仔细审视着那本写满程序的印刷物,一脸为难的表情望着田边。“是田边先生介绍来的书啊。”
部长有些沮丧地同意了,给他们开了户头。
孙正义深深地低下头对田边说:“接下来请带我去日贩。”
田边无法拒绝满脸笑容的孙正义。(“真是第一次遇上你这样的人。好吧,带你去吧。”)
夏天骄阳似火。田边抱怨着上了出租车。到位于千代区神田骏河的日贩只需要十分钟。据说负责人也是第一次接手与计算机相关的书。他翻着那本只有数字的书,歪了歪头。
但是负责人还是同意给他们开了户。
田边心里产生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还是没有错的。
这本最初的出版物《笔记本图书馆》卖得极好,软银甚至在出版界也声名鹊起。
孙正义后来这么对我说:“正是那一天的事,是我从事出版的起点。我确信出版将成为数字信息社会的支柱。”
孙正义刚刚开始在日本的事业的1981年,比尔·盖茨也紧紧抓住了获得巨大成功的灵感和自信。20世纪80年代这个信息社会拉开帷幕的时代该发生的事,在日本和美国同时发生了。
1980年,盖茨的小公司微软正在与IBM进行重要谈判。8比特(bit)的软件已经在CPM(8比特的os)的os(操作系统)上运作。IBM首先把目光投向研发出CPM的公司,希望他们能再开发出16比特的操作系统(os),可是这家公司却并不热心。
所以IBM期望盖茨能有所作为。当时的IBM是硬件业界傲视一切的巨人,以占到大型计算机市场份额的80%而著称。谁都认为IBM帝国是不可动摇的。
但是IBM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事实上,它在小型计算机领域已经滞后,所以希望在一年以内在市场上推出自己研发的个人电脑。开发新计算机的竞争是极其激烈的,一种机器刚面世,马上另一种性能超过它的机器就出现了,因此要求研发工作者有迅速反应能力。在这个领域的战略中不得不丢开全靠自我研发的定见。IBM与微软签订了操作系统的进出口许可合同。
比尔?盖茨向IBM的研发团队提议,研发用的机器是否可以采用装有16比特的微型中央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当时盖茨手头并没有操作系统。他从一家公司收购了简单的操作系统并加以改良,这就是后来的MS-DOS。
由8比特向16比特的转换正是对时代动向的一种预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想法,它使计算机由玩具变为真正的商业工具.
这是盖茨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到微型电脑将凌驾大型电脑造就一个巨大的市场。
IBM通过采用允许别的公司自由复制的开放式结构这一英明决断,抓住了确立个人电脑的世界性标准的机会。盖茨的微软公司在这个转换期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良后的这一系统就是微软操作系统,即MS-DOS。它里面包含了今天的Windows的基础。拥有MS-DOS最初的许可证的IBM把这个系统命名为PC-DOS。PC——个人电脑诞生了。
1981年,盖茨迈出了面向未来的第一步。
孙正义和盖茨正是两个数字化时代的英雄,他们被太平洋隔开,彼此相对,无言地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