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20多位民营企业家,有的老总每月坐飞机去北京读《四书》、《道德经》、《庄子》和《周易》
进入北京大学西门,往东直行到第三个路口,几座标准的四合院映入眼帘。
朱永纯喜欢走进北大四合院的感觉。这位济南一家建筑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四年来,一直在北京海淀区的几个大学间流连。
“我在困惑中寻找出路。”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的朱永纯说。前两年,他在清华大学读了工商管理研修班,后两年,他又在北大读哲学,“可是,现在是越来越糊涂了。”
现在身家已过亿元的朱永纯再一次来到了北大,坐在“乾元国学教室”的课堂里,课堂就在这个富有中国皇家风格的校园四合院里。
“当我们取得一定财富的时候,各方面都到了一个瓶颈,比如,在整个社会转型期如何调整企业方向,如何建设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凝聚力,这是我一直很迷惑的问题,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11月1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乾元国学教室”开课的第一天。当天一早,20多位民营企业家从全国各地赶到北大,他们和朱永纯一样,曾受过高等教育,当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时,又重新来此“闻道”。
在哲学系二楼的教室里,看不到西装革履,也没有西式茶点,每个人的课桌上都是一杯白水、一个小笔记本。开课的第一天,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敦康先生说到国学的核心价值就是“定位和根基”时,朱永纯认真地记下了“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百姓章明,协和万邦”,而旁边的企业家写下了“人要定位,国家要定位”。
“乾元国学教室”主要的学习内容以《四书》、《道德经》、《庄子》、《周易》为基本框架,在每一部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研读。与此同时,《史记》与史学、儒家与诗教等都是“国学教室”课程表的内容,包含儒家在《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基础上形成的经典体系。授课老师包括王博、朱良制等北大哲学系教授。
“乾元国学教室”每年的学费为2.4万元,每月开一次课。朱永纯每次开车从济南到北京,也有企业老总每月坐飞机来北京上课。
和在中国炙手可热的MBA培训、高级经理人培训一样,如今强调中国传统儒学的培训班也正在中国企业家内部流行。
“乾元国学教室”班主任、北大哲学系王博教授表示,开设“老板国学班”,现在“很多人都反映很‘受用’。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家,他们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对世界、生命有新的理解”。
北大的“乾元国学教室”并不是中国第一家类似的培训课程。近两年,各地举办的国学班日渐多了起来,但多数都在挣扎中。北大办的全日制实验国学班,以流产而告终;武汉大学的国学班,大抵也是虎头蛇尾,音讯不多;人大组建的国学院,迄今消息不多。反倒是无心“插柳”的个别业余国学教育,较为红火。
朱永纯在“乾元国学教室”的同学多数经历和他类似。“经济管理是‘技’,而这个是‘道’。当我们的事业达到一定高峰时,我内心却感到空荡荡的,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归属感。”河北金润置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鲁说。
在张鲁看来,这个“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他本人是受益匪浅。经过几天的“国学”熏陶,张鲁心中逐渐对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有了轮廓。“比如,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员工的物质建设,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在员工保险等方面都做到了同行业前列。在这个基础上,再讲凝聚力、团队建设就不是很难了。”
“对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来说,关键是团队的凝聚力,其核心也就是和谐。中国成功的企业很多,但优秀的企业少之又少。优秀企业中,领导者的修养和企业文化很重要,而国学可能让企业家的心态更为平和,处理问题更为理性和人文关怀。”余敦康这样解释国学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张鲁参加“乾元国学教室”是在圆他的哲学梦。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的张鲁从上学时就对哲学感兴趣,看到国学班的招生广告后,他兴冲冲地报了名。“以前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家人,往往是给他们一笔钱就算尽了责任,但他们并不会那么开心,现在,我会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他们。”这个戴着银色框架眼镜、留着寸头的企业家说,“‘慎微五典’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很重要。”
当然,对于学习“国学”的积极意义,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很认同。北京华旗咨询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管理事业部沈韡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企业家充电是很好的,但关键还是要务实,接受企业生存“技能”方面的培训还是比较实用的。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玉利认为,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家的队伍很庞大,但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在想什么,在困惑什么,这应该是培训学院要想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