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评论 一周经济评论(2005.11.7-2005.11.13)



11.11日,光光节正大光明的走向了人们,但是多少让人感觉到,现在的人少了个人的思考,虽“20有40岁的智慧”不那么惹眼了,但是也没有了单身贵族的味道。同日晚,五个福娃面世了,五个福娃据说利润可以突破3亿美元。当看到是五个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但仔细看福娃,发现都是小女生,难道里面也有性别歧视?成龙首“啃”金鸡,让人觉得有点勉强。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8226;德鲁克11日“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逝世,享年95岁。本周国外媒体形容中国政治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当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萨默塞特中心和伦敦眼在夜色中被灯光映红的时候,才知道不光是亮,而且是亮的发红。中美纺织品PK也落下了帷幕,但是结果却没有双赢的味道。经济学界依然娱乐着上演着各自导演的版本,APEC会议已经开幕了,而穿什么样的衣服仿佛人们的关注度更大。

  

  11.7日《中华工商时报》,刊登了:广州人均收入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达10990元。为找工作的人们可以提供一个标杆了。最近这个报纸八卦意识越来越浓的报纸,不过确实能抓住眼球热点。也是今日,该报刊登了:专家意见各不相同 新农村建设:向左走,向右走?,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转载的热点。里面几个专家的观点都很中肯,虽然很多人对贺雪峰的“低消费,高福利”提出了很多相左意见,但是不要把低消费仅仅理解为农民支出的低。新农村建设从目前各地的规划及实施程度来看,大都集中在“村容整洁”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建设中心村,效果明显且容易实施,但是很怕又搞一个轰轰烈烈的运动,而结果却没有任何实效。

  

  7日《北京晨报》刊登了慧聪国际CEO郭凡生在“对话——民营企业家沙龙”论坛上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 急功近利是主因。在这个选品牌的沙龙上,资本占的力量不容忽视。最近论坛越来越多了,这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平台发表个人看法的事物,让我忽然想起了探春的诗社。

  

  CCTV经济信息联播:我国中小企业与非公经济运行情况首次单独发布。对于这个中小企业与非公有企业一直都有存在分歧,只有当不在提什么私有民营的时候,中小企业发展才可能更为持续一些。

  

  11.8日,各大媒体经济新闻都围绕着李荣融11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发言展开。李荣融强调,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不良资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国有资产损失。一是要加大不良资产清欠、清理和追索工作力度;二是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三是要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四是要继续同步开展效能监察。提高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控制力,尤其是加强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是下一步中央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子公司隐瞒财务,将“一次警告,两次换人”李又大放豪言。〈国际金融时报〉用亮剑来形容这事,真不晓得,这次亮剑最后会不会刀放南山。

  

  11月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伦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此次达成的协议从2006年1月1日生效,到2008年12月31日结束,为期3年,期间中国对美国出口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将进行数量管理,另外美国对协议签署日之前因设限造成的卡关货物立即放行,不计入协议量内 。〈21世纪经济报道〉用了出人意料的顺利来形容,谈判顺利差不多,胜利远了点,从当初的“半斤八两”到后来的“闹人的孩子有奶吃”,就可以想象结出的果子不是那么好吃。

  

  

  9日,〈每日经济新闻〉针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做了个文献综述性质的文章。就业再就业的思路好象窄了些,每次通知眼光都是在国内转悠。

  

  11.9日,丁学良说他没有信口胡说,当他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国内的学者开始利用这个风头炒作起来,一时间让人闻到了江湖血腥的味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日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专访邹恒甫,他痛快淋漓的发表了自己对经济界的看法,他称他和林毅夫是三五流,张维迎是九流,大多数人都不入流。让人想到那个说他是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学家百十来万的刘正山来。真不知道现在为什么口水战比娱乐圈还热闹。2004年刀郎火后没有人会想到2005年超女会火的无法控制,同样2004年“郎顾相争”后没有人会想到2005年“五个论”会惹这么大风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学的经济学界成了社会的中心。

  

  “我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李剑阁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此演讲。11.9日《北京晨报》刊登了此消息,很多人开始对这个可爱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骂起娘来,不过也确实该骂,他这么一说不晓得到底是处于何种动机。同时在这次会议上,这个副主任也针对丁学良作了一个正面的回应,他把问题的焦点有意无意地再次集中到关于改革成败的问题上。但是显然丁这方面的意思不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发布《二○○五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一年的经济增长会略微趋缓。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在《上海证券报》上载文指出,第三季度在新的汇率机制之下,人民币币值升势平稳,第三季度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上年末升值了2.28%,没有对金融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金融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从目前趋势看,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在可控的前提下继续以小幅多步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取向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取决于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

  

  10日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2007年在农村经济困难的学生中实现“两免一补”政策,2010年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同日国新办就教师待遇教育投入等答记者问,然后就让人觉得原来的免费是不免费。

  

  中国石油消费放缓,11.10日华尔街日报专文论述这一问题,与去年石油需求增长15.4%,GDP增长9.5%的非正常需求相比,今年要显的温柔一些,让世界供应商有了可以喘息的机会。文章分析原因时候特别强调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从前九个月,1.6升以上的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3.7%,而小排量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数据可以窥探一二。

  

  11.11日,《金融时报》刊登了Sathnam Sanghera撰写封面文章他就是权力——杰克8226;韦尔奇访谈录。在谈到会员每人花198英镑去问“杰克,我们应该如何与中国和印度竞争?”问题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原来闹剧每天都在上演。而管理上的西化倾向,并不意味着管理的现代化。

  

  面对日益严峻的禽流感,12日谢国忠说,过度恐慌,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相关消息。禽流感的蔓延确实厉害,而且恐慌也正在形成。

  

  本周人物:1.曲力秋 2.胡锦涛 3.福娃 4.薄熙来5. 彼得德鲁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8858.html

更多阅读

15年牛市 牛市的根基不复存在(2007年7月15日)

跨越3年的大牛市造就了无数的“股神”,自称股林高手的人遍地都是。最近媒体很关注“带头大哥”的事情,结论是这个大哥利用了牛市的机会,一味喊多,使得他成为万众瞩目的股神。可惜530一役,让他身败名裂。  回首中国股市,即使是2001年到2

黄健翔老婆 一周经济评论 黄健翔和藏羚羊

一周经济评论 黄健翔和藏羚羊6.26-7.2 29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五粮液高档酒拟每瓶再提价20元,52度包装由原来的338元提高到358元。加上年初提高的10元,今年五粮液主品牌酒已经涨价近10%。酒是沉的香,价是高的好。加价对于五粮液来

今日股市评论 一周经济评论 亢奋的足球 疲软的股市

一周经济评论 亢奋的足球 疲软的股市亢奋的足球 疲软的股市6.12-6.18天气渐入佳境,闷热的包裹着或松散或浮躁的人们。世界杯似乎摸准了人们变态的心理,总是温柔柔的时不时的腻歪你一下,金爵奖在一片太平盛世声

声明:《区域经济评论 一周经济评论(2005.11.7-2005.11.13)》为网友我厌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