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就要来了。如果有人问你:长假是谁的长假?你可能会火冒三丈,觉得是无理取闹,至少你会为我搅了你的旅游好梦而耿耿于怀。但仔细数起来,这两年的五一、十一长假的确是越来越郁闷,花的钱不少,心情却好不起来。旅游价格的上涨让我们郁闷,一些旅游景点的“糊弄情结”让我们很受伤。以至于长假过后,我们内心还隐隐伤痛——我们为走过的荆途而抱怨。
但我们仿佛越来越坦然。“习惯了就好了”——这是一位朋友对黄金周人多价高的态度,也是大部分人对旅游的惯常思维。甚至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会觉得“僧多粥少导致粥价上涨”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然而我想说的是,在黄金周多方利益博弈过程当中,“习惯了就好了”正是我们利益受损的罪魁,更是我们漠视低收入者窘境的祸首。
拿旅游价格上涨的事儿来说吧。黄金周期间,机票上涨,你能接受,门票上涨,你能接受。许多价格都在逐年“螺旋式上升”,你也默认了。仿佛对于一个理性的旅游人来说,不能因为千二八百的事,影响了自己整个长假的心情,用时髦的经济学术语来讲,旅游价格虽然涨了一些,但我们的“机会成本”还是挺低的。呜呼!让我怎么劝你?!让“棘轮效应”来给你揭开“真相”吧。
“棘轮效应”最初来自对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后来使用了这个概念。这一理论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因为一向过着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实际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因此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续保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准。即消费“指标”一旦上去了,便很难再降下来,就像“棘轮”一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通俗点儿来讲,我们的消费有不可逆的特性,加上许多人注重旅游品质重于旅游价格的趋势。我们就像登上了“棘轮”,急急忙忙向前冲。出门旅游图个开心,旅游价格即使上涨一些,我们一般并不怎么去计较──就在我们“蛮不在乎”的这个时候,众商家却在一边偷偷地乐呵,国家的GDP也对你心存感激。但笔者却为这样的乐呵与感激而担忧。
为什么呢?因为上述的乐呵与感激的背后,是消费者权益受到侵蚀。“棘轮效应”其实让我们越来越穷,但却毫无知觉。我还想提及的是,旅游市场上消费者之间的“示范效应”──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群消费水准的影响。譬如,一些中等收入家庭,为顾及其在社会上及朋友眼中的相对地位,不得不硬扛着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只能使“自己受苦”,而“纵容”旅游市场价格的一路走高。
讲到这里,有人会指责说我唠叨的都是鸡毛蒜皮的杂事。是这样的吗?我承认,对于中高收入家庭来讲,这一切都可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计,不就多花了几两银子吗,长假过后上了班,说不定哪天就能一下子多收三五斗,就又赚回来了。但你想过没有,低收入者的心声你体会过吗?他们是旅游价格的“棘轮效应”与“示范效应”最大的“受害者”。
温家宝总理曾提到过舒尔茨“穷人的经济学”,那么在这里我们又必要提一个类似的新词“穷人的黄金周”。收入甚寡的那部分人,往往做的是最苦最累的基础工作,他们其实应该比我们更具有享受五一、十一长假的权利。可是,他们要么“望旅生叹”,要么在我们的“蛮不在乎”中步履维艰。可是,鲜有人去体谅他们的窘境,而当我听到有人“没钱还来旅游个屁”式的吆喝时,我觉得,在群体狂欢的黄金周面前,我们失去了弥足珍贵的宽容。
喋喋不休的唠叨到了终止的时候了。但我却不能释然。在这个经济急速转轨的年代,在一种营销至上的商业语境下,许多对大部分人来说唾手可得的事情,对一小部分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奢求。许多从外表看来多方共赢的事情,却往往沾着一小部分人惆怅的心情。这部分人,便是低收入者。
一个福利社会的图腾,莫过于在细节末节中求得皆大欢喜。我们离此还有距离,但是,至少我们有理由、有必要、有责任让低收入者与我们同行在荆途上,我们可以边走边唱,他们或许唱不起来,但好奇心驱动下的东张西望,总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