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提出异议,希望能将互联网的控制权归于联合国框架下,由各相关方充分参与,相互牵制。 据了解,欧盟曾倡议将ICANN总部设在日内瓦,但最终没有获得美国同意。 互联网最终的管理权的争夺正越演越烈。 北京时间7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基于日益增长的互联网安全威胁和全球通信与商务对互联网的依赖,美国商务部将无限期保留对13台域名根服务器(rootserver)的监控权。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新闻发言人刘志江介绍,1998年10月ICANN(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成立时,美国商务部授权其管理这13台根服务器。但美国商务部在协议备忘录中强调,其拥有随时对ICANN这一管理权的否决权。
此后,美国商务部多次承诺,一旦ICANN发展成熟,将放弃这一否决权。“7月1日的声明,表明美国政府已决心背离此前制订的政策。”截至7月5日中午,ICANN方面仍未对记者的采访要求发表官方表态。
“域名系统(DNS)是整个互联网的基础,美国掌握了域名根服务器的控制权,实际上就等于掌握了全球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刘志江表示,此前,全球互联网一直受美国监控,“如果某一天美国决心放弃互联网,它只需轻轻掐断根服务器,全球互联网将即刻瘫痪。”
“美国希望控制全球互联网,不仅是出于国家信息安全考虑。”域名研究人士沈阳认为,“美国政府和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是这场互联网管辖权争夺战的真正主角,他们在资源利益权上的分配将最终推动事件的发展。”此前的2003年12月,在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后的“华盛顿-北京-上海”三地专家学者视频越洋对话中,沈阳曾就“美国是否愿意将ICANN归由ITU管理”向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内格罗蓬发问,内格罗蓬当时态度强硬地否定了这一提议。
谁的ICANN “美国对全球互联网的监控,实际上是域名圈中的老话题。”据刘志江介绍,美国创立了互联网并在其中诸多的投入导致了美国对ICANN的控制。公开资料显示:冷战时期,美国为防止军事指挥中心一旦被敌军摧毁而陷入全面瘫痪的局面,设计了一个打不断的通信网——ARPANET网络。随后,ARPANET被连接到美国一些科研机构建立的网络中。1985年,美国科学家基金会(NSF)组建NSFNet,由于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将自己的局域网并入其中,NSFNet很快成为了后来互联网的主干网。随着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全球广域网和超文本浏览器、编辑器等新名词的出现,互联网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并得到飞速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一方面积极联合各种力量加大对互联网研发的投入,希望能继续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另一方面,美国也加强了对互联网的控制和管理。因此,现在全球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服务器等硬件设置都在美国手中。”刘志江说。
据刘介绍,随着互联网逐渐从军事、学术、商业发展到民用,世界开始出现希望美国政府将互联网管理权交由一个第三方国际性组织的呼声。1998年10月,美国政府把互联网的管理权授予了美国一个新创立的私营公司ICANN,ICANN开始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技术协调组织负责管理全球互联网的域名系统,并负责维护互联网运行的稳定性。它同时获得了美国政府在通用顶级域名(如“.com”“.info”等)管理方面的授权,而美国则有权随时终止ICANN的域名管理权。
根据ICANN网站的公开资料:ICANN的董事会成员来自澳大利亚、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众多国家。其中,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也是其董事会成员之一。
“虽然成分复杂的董事会在很多事情上具有决定权,但其关于域名管理权的任何决定始终必须报由美国商务部批准。”刘志江指出。
刘认为,实际上ICANN也很难真正做到独立,“伊拉克的经历,能够充分说明ICANN在域名管理权中没有发言的力量。”据法新社6月28日报道,伊拉克希望数周之内通过在互联网上投放国家官方的域名以支持伊拉克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我们希望尽快宣布伊拉克的域名‘.iq’重返互联网。”伊拉克国家通讯传媒委员会长官SiyamendOthman在约旦的一个边界论坛表示,希望能尽快取回伊拉克的国家顶级域名IQ。目前,伊拉克正在与ICANN就重新获得网络域名地址进行谈判。
刘志江称,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正是奉美国政府旨意,ICANN终止了对伊拉克国家顶级域名.iq的解析。
美国“紧急表态”背后 “ICANN之后,面对依然难以保障的信息安全,一些国家继续提出异议,希望能将互联网的控制权归于联合国框架下,由各相关方充分参与,相互牵制。”刘志江说。据了解,欧盟曾倡议将ICANN总部设在日内瓦,但最终没有获得美国同意。
应对各方的呼声,2003年12月,在联合国组织召开的日内瓦“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表示要分担部分互联网管辖权的提议。这一提议立刻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据刘志江介绍,此次峰会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它们被委命在一年内完成该命题的调研并提出建议,之后,安南将根据这些建议从联合国的角度撰写一份最终报告,并最终在2005年10月联合国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二阶段的日内瓦会议上发表。
“6月底,这个工作小组的建议已经提交给安南,这是美国政府在7月1日做出声明的直接原因。”刘志江认为,美国政府的声明实际上直接针对这些建议,美国希望在安南开始撰写最终报告前表达自己的强硬观点和立场,从而影响安南的最终报告。
沈阳认为,除了保障自身的国家信息安全之外,美国的声明还代表了美国的商业利益。“不要忽略一个事实。”他提醒,ICANN的预算已经由2003年的700万美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1600万美元。而在不久的将来,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合并是必然趋势,这意味着所有电信网终端都需要捆绑一个IP网络地址,“可以想象,ICANN未来的身价将多么惊人”!
互联网不再安全? 刘志江认为,互联网管辖权归由ITU管理是全球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他同时表示,要说服美国同意实现这个目标则相当困难。2003年12月,沈阳就此提问内格罗蓬时,他的回答是:“ICANN与ITU是两个不同的网络系统,ICANN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并没有越权,为什么ITU要越权接管ICANN的业务?”
“现在,也看不出美国政府的态度有任何变化,7月1日的声明反而表明了美国的这一态度有所加强。”沈阳表示。
刘志江对联合国即将要发表的报告不抱希望。他猜测联合国很可能会避重就轻———在报告中撇开互联网的管辖权问题,而在如何治理互联网的母议题下就目前一直由各国自行管理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反恐等问题提出一些统一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针对美国的霸权态度,有分析人士表示,部分国家可能因此停止支持ICANN,而最坏的情况是,很多拒绝接受美国控制的国家可能将建立自己的独立域名系统,从而导致互联网走向分裂。
“这基本不可能。”刘志江否认了互联网将由此分裂的可能性。
沈阳也表示,专网可以进行类似操作,但是民用的互联网价值就在于与世界互联互通,如果分裂,互联网将失去意义,“互联网不是一天可以建成,它是全球投资和智慧结晶的成果,从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的10年艰辛,可以证明‘建一个新互联网是一种技术幼稚病’。”“但美国7月1日的声明打破了全球对于互联网安全的幻想,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发展各自国家的安全体系会成为主流。”刘志江分析。
事实上,即使美国政府不发表这一声明,各国也正在加速这一进程。据刘介绍,越发达的国家,越注重本国顶级域名的发展,目前排在最前面的是德国和英国,其本国顶级域名注册量分别达到800万和400万。这一方面固然有着经济方面的考虑,更多是出于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
“域名是互联网的通信基础,当中国注册的域名大部分是中国顶级域名CN域名时,中国网络安全将得到
一定保障。”刘志江说,“即使发生最糟糕的事件,当美国终止对中国域名的解析时,虽然中国的互联网也会瘫痪,如果是.CN域名的网站,CNNIC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启动应急方案,解决中国境内的解析问题。但是如果用户注册的是.COM域名,我们就将无法跟进了。” 据介绍,目前中国CN域名已突破6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