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 重整国企优势,打造民族产业“重装上阵”新格局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整合全球资源,催生中国世界级企业”的思路。这确实是一句可以令人热血沸腾的豪迈想法。然而,真正让中国企业行动起来向世界级企业靠拢,却是任重而道远。正如项兵先生同时也理性地看到的: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非主流市场和非主流产品,在国内制造业最具活力的浙江民营企业便是典型案例。但是在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主流市场和主流产品方面,中国企业目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特别在核心技术方面,一个让人不愿看到的事实是,我们和世界先进企业的距离不是在缩短,而是在拉大。我们很多人曾经以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而自豪,可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当前中国在国际上最有竞争力是家电、纺织和塑料行业,甚至鞋子、袜子、打火机一类的低档小商品。这些产品,要么是“组装件”、要么是“来料加工品”、要么是“地摊货”。说得难听一些,我们是在以高昂的环保代价和低廉的劳动成本,以及疯狂的农田侵占为筹码,得不偿失地透支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心甘情愿地充当着发达国家淘汰产业的转移基地。因为我们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发展前景、有品牌价值的产品,实在是屈指可数。我们宣称,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摩托车、影像机等行业占据世界前5位的都是中国品牌。但是,请不要忘了,这些产品中最重要的彩管、压缩机、发动机、机芯等核心部件,几乎都靠外资或合资企业供应。

 新格局 重整国企优势,打造民族产业“重装上阵”新格局
  中国为什么不能自主制造现代工业产品的核心部件?最大“瓶颈”就是我们缺乏世界水平的装备制造业。装备工业是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助推器,历来被称为支持整个工业化进程的母体。以重大技术装备为主要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是各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而且因为它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对降低工业综合能耗、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巨大,所以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都很高,分别占到了37.5%、38.8%、40.9%、31.8%,而且各国在装备业中尤其重视重大技术装备业的发展。

  一国要强,装备当强,重大技术装备尤其当强!纵览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以重大技术装备为主要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的强国,而且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都主要依赖和正在依赖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作用。经过近50年的建设,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目前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亟需通过引进技术和科技创新等途径进行“再装备”,营造中国民族产业“重装上阵”的宏伟气势。

  那么,谁来担当起振兴中国装备工业的重任?市场如战场。我们不可能像当年大炼钢铁那样,走“全民皆兵”的老路。最好的选择应该像抗日战争那样,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分工合作。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优势,对民族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如何策划?先要分析现在中国市场存在的“敌我力量”。上世纪80年代末“入侵”美国,大量购买美国企业,购买帝国大厦,以至于美国人惊呼日本人在“购买美国”。当今国内市场竞争舞台上,打个“异想天开”的比喻,恰如60年前抗战时期一样,存在着“敌我4支兵力”:外资企业如日军,大兵压境,来势汹涌;合资企业如伪军,取巧钻营,暗中渗透;国有企业如中央军,正面作战,首当其冲;民营企业如八路军,敌后游击,出奇制胜。正如毛主席用“论持久战”思想预言抗战态势一样,改革开放20年,发生在中国本土上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市场竞争,也是一次持久战的推进演变过程,民族产业在挺过了退守、对峙的艰难岁月后,目前应该转入大反攻的阶段了。而最能胜任,且责无旁贷要承担这场战役主攻任务者,依然是我们光荣的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国有企业走过了漫长而坎坷的发展之路。如果把解放初期公私合营的企业也算上的话,国有企业已经写下了中国现代工业史的百年诗篇。同时,我们还应该公允地承认,由于最初民族资本家对中国现代工业的开创性贡献,我们才能在20世纪上半叶有资格和实力去抵御“洋货”。我们更应该自豪地看到,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坚持走工业化道路振兴国家经济,迅速崛起了一大批令外国列强不敢轻视的巨型国有企业。我们曾经扬眉吐气,我们也曾经在“两弹一星”的炫光与乐声中感觉到追赶甚至超越欧美的梦想是如此真实。但后来因为迷失于政治动荡的岐路,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徘徊、困顿甚至停产、倒闭的边缘。尽管在拨乱反正的春风中,国有企业生机重现,但却又在体制变革的纷争中白白浪费了太多精力,错失了以人才和技术为核心重新崛起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历史的潮流面前,我们无法逃避。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中国,任何改革的口号都不能否认国企在中国经济舞台的地位;任何创新的思路都不能忽视国企在技术进步重任中的角色。所谓“国退民进”的论调,决不能成为国企袖手旁观的藉口。装备制造业被喻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发动机”。例如,中国转炉炼钢、连铸轧等设备的更新,就决定性地带动了钢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发电设备及配套产品,才能带动家电产品等行业的发展、拉动消费。中国未来要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装备工业必须领先腾飞。而振兴装备工业首当使命者,舍国企其谁!尽管几经风雨,饱受沧桑,但毕竟有50多年的深厚积淀,国企雄风犹存,人气尚在!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产业配套、战略规划,国企依然拥有自身的优势。特别是“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天性,更决定性地注定了国企是肩负中国装备工业振兴的主力军。而50多年“传帮带”培养的大量技术人才,更是值得国企珍视和自豪的资本。曾经有一位专家讲到他在参观雄居世界装备工业一百多年的西门子公司时,发现制造电机的厂房里,绕线工竟然大都是一些50多岁的老头老太!只见他们手持传统木锤,飞快而娴熟地敲击着线圈,凭借老工人数十载磨练的手工制作出的部件,规范而精良!这就是西门子成功的秘密:在高科技为先导的同时,也充分尊重人的技能!我们国企最大的优势就是人!

  但振兴之路怎么走?首先要正视现状。统计数字显示,在钢铁、石化、电力、纺织、建筑等15个行业,中国装备技术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30年,产业结构也偏轻,主要表现为装备制造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比例偏低。与国外相比,我国重大技术装备业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缺乏既大又强的重大技术装备企业,很少有能够与国外巨无霸装备企业相抗衡的企业。如美国的GE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在规模、资本、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我国企业都望尘莫及。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水电是中国正在大力推广的环保能源,国内每年需要数台20-30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迄今为止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中的17个抽水蓄能电站设备全部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内企业并没有掌握其中水轮机的设计这一核心技术。同样,在其他领域的技术改造升级过程中,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仍然以引进多少国际一流设备来炫耀自身实力。这实在是中国装备业的悲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是产品陈旧、种类不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而且,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多呈现散、乱、弱的状态。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辽宁省在装备制造能力上已严重落后于市场需要。在这么一个现状面前,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断创新。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应特别重视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技术创新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纠纷的日益增多,企业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及零配件、工业自动化及信息化、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和工程机械等,更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方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策略中,装备工业必须先行。同时,在中国装备工业的组织体系上,很有必要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

  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制定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装备工业振兴规划和实施体系。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国企是实施中国装备工业振兴战略的最佳群体。一、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扶持本国装备类企业发展的经验,制定相应政策,给国内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在这一点上,国企的国产化装备在国内的应用是促进国内重大装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国家应在立项、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鼓励国内用户使用国产化技术装备。国企应该责无旁贷地执行这种倾斜政策。二、国家应依靠主要从事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的行业科研院所,通过必要的整合,组建高水平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究与发展示范基地,集聚和稳住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在中央财政的专门支持下,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体系,长期地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在投资体制上,国企当然是享受国家财政支持的主体。三、研制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是重大技术装备的另一显著特点。一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开发要经过设计、制造、试验等多个步骤,涉及诸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需要跨企业、跨部门、跨学科众多精英协同作战;在成套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时间,有的成套设备一台就需投入几十亿元的资金,耗时2至3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加工制造。重大技术成套装备不同于一般消费产品,国家有关部门从长远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全局协调和管理必不可少,因为这些项目的投资大多是由国家安排或由国家协助落实的。这无疑更需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使命的国企来担当主角。

  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对重大装备制造业按照不同时期的国际惯例,在财政和税收上给予充分支持。对于重点实施装备工业技术改造的国企,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运用财政和税收上的支持政策,将企业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担,让新研制的整套装备进入市场,让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依托工程真正得到落实。同时,考虑到重大技术装备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大的实际,以及国外通过政府出口信贷的方式来支持重大技术装备企业出口,我国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迫切需要有效的信贷支持。在实施政策支持时,当然在力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一些骨干企业或机构重点支持。机会稍纵即逝,以国企为主力军的国内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而我们的政府更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和行动,为国企鼓劲扬威,集中力量,重整优势,打造民族产业“重装上阵”新格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9365.html

更多阅读

神雾,打造中国节能环保第一品牌 如何打造第一品牌

北京神雾集团系列报道之一神雾,打造中国节能环保第一品牌——访北京神雾集团董事长吴道洪博士文/汪在满当今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中国的国情更是如此。尤其近年来,大气雾霾问题更是成为社

声明:《新格局 重整国企优势,打造民族产业“重装上阵”新格局》为网友羡煞尘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