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毕业论文 论 企 业 文 化



摘要:

“我们极其需要那种把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的种种特质分解为几个部分的能力。如果我们学会用这种方式来理解我们最简单行为的复杂性,那么,我们有关社会秩序的讨论就会更为清楚明了。”(《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何锡章、黄欢译)

“对文化如何发挥作用的认识,会给予人类一种比以前所知的更有力的把握自身未来的控制力,……。”(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模式》书中的序言)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表现在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对外提升企业形象两个方面。

1、个人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

1.1个人文化和社会文化

“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从来不是一个与组成它的个人相分离的存在。没有个人参与其中的文化,任何个体甚至连其潜能的门槛都无法达到。反之,文化中所具有的任何要素,归根到底没有不是个人所作的贡献。” 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她【文化模式】一书中这样写道:“实际上,社会和个体并不是对立的。”

1.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保证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而设立的建立在

组织个体文化元素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理念。

1.3文化的特性

1.3.1继承性

时代文化——是对古老文化的继承和沿袭,是在其基础上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比如一个人,自他出生之日起,其世代相传的古老文化习俗和周边的环境氛围就在逐渐塑造着他的思想和行为,到会讲话时,自然形成了自己的小文化,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文化逐步形成一种具有明显个人特征的文化习惯。因而,个人的文化背景为个人提供了谋生的原料,也由此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实现其个人价值理念的基本。

“我们无法逃避文化继承性,而且当我们回顾哪怕是一代人对,我们就能意识到已发生了修正的程度,有时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行为中也会发生变化。” (《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何锡章、黄欢译)。

1.3.2连续性

指文化结构的空间分离,而在时间上的连续。如唐朝和宋朝,在文化的结构上有空间的

分离,但有时间的连续。

1.3.3可塑性

人类在研究文化、继承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着周遍的文化。人们从这些文化中

选择有利的部分,并根据时代的特征重新进行定位、发展和组织;更多的时候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把其他的文化特质加以重新铸造,使它们符合自己的需求。

“大多数人被依其文化形式而受到塑造,这是因为他们有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巨大的可塑性。” (《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何锡章、黄欢译)。

1.3.4多元性

任何文化都不是单一存在的文化孤体,都具有层次和多元性。比如说个人文化,它包含

了个人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其中又整合了其它文化的有利元素,因而,个人文化是人们对个人拥有的多元文化的综合定义。个人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个人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

“正如现代科学在许多领域正在坚持的那样,整体不仅仅是其各部分之和,而是产生一个新实体的各部分的独特安排和相互关系的结果。” (《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何锡章、黄欢译)。

1.3.5时段性

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地域、不同时段所产生的文化均受该时段环境条件、地域、人文等

因素的制约,因而,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在有关因素制约中产生的文化必然不能满足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新的要求,所以,就要在过去时段文化基础上进行批判继承,吸收整合其他有利文化,在其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文化理念。

1.3.6可持续发展等特性

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是为了发掘其中的有利因素,整合为现代基础文化建设

的基础元素,然后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需要,进行新的发展和创新。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 论 企 业 文 化
美国的露丝·本尼迪克特博士在【文化模式】中这样写道:“没有哪个社会追求这样一

种自我意识的进程方向,即通过这种进程方向,下一代人会创造出新的社会标准。”

在相同的时段、相同空间的不同社会群体,因其自身和客观条件的不同,在不同信念和价值观的驱动下,为达到最终目的所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的同时,会形成不同的文化。

2、企业文化的本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形成的带有企业特色的价

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企业

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具体体现,是企业为保证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内部管

理水平而设立的一套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理念。

3、企业文化的要素

企业文化的结构要素是: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

首先,一个企业的信念和价值观的确定,同时确定了企业为达到目的的初始动机,并以此限定了企业为实现最终目的所采用的行为方式。

4、企业文化的层次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次:

4.1观念层次

包括企业经营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目的是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

4.2行为层次

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风气、企业风俗,完善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4.3物质管理层次

指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视觉形象包装),目的是构建企业的文化传播途径,使成为企业理念的物质载体。

荷兰组织人类学和国际管理学教授G·霍夫斯塔德在其著作《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

文化与管理》中论述: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但其结构形式大体是一致的,即由各不相同的物质生活文化、制度管理文化、行为习俗文化、精神意识文化等四个层级构成。

5、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用于表达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和结合方式,

是其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的表达式,其中表明了各要素之间的链接关系和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

6、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区别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都属于人类意识形态范畴。不同处是企业文化除理念文化的部分内

容外,还有其他的内容,如组织制度化,物质文化等。意即企业文化的内涵要大于企业精神。

7、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整合

“一种文化,就象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种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每一文化之内,总有一些特别的,没必要为其他类型的社会分享的目的。”“正如现代科学在许多领域正在坚持的那样,整体不仅仅是其各部分之和,而是产生一个新实体的各部分的独特安排和相互关系的结果。”

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从来不是一个与组成它的个人相分离的存在。没有个人参与其中的文化,

任何个体甚至连其潜能的门槛都无法达到。反之,文化中所具有的任何要素,归根到底没有不是个人所作的贡献。

在文化的理论研究中也一样,按照教条和普遍化的程度,对文化整合进行概括,只会空

洞无物。我们需要有关在某一社会而不是在另一社会成为原动力的行为与动机的对立界限的详细信息。我们不需要一种被写入民族学讲义中的文化形貌的纲领。另一方面,不同文化追求的不同的财产,以及基于它们制度上的不同意向,才是理解不同社会秩序和个体心理的根本点。

当我们明确认识到文化行为是局部的,人为的、极易变化的时候,文化行为的意义也不

会衰竭。它也有达到整合的趋向。

8、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组织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组织目的、组织对象、以及客户服务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评判组织内部行为的标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文化结构中最稳定的因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行为以及外在形象和表现。

8.1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的“根”,是企业的主生命线。

8.2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始终以企业的生存而存在。

8.3不断注意, 企业能否取得长期、健康、持续的稳步发展,取决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改造。

9、企业文化的吸收、整合、发展与创新

9.1企业文化的吸收

9.1.1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企业文化,因其自身先天性的条件制约或其它种种不足,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营养匮乏和发育不良。

9.1.2刚刚发展起来的企业由于忙于创造企业价值,往往忽视了真正的企业核心价值,造成企业文化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滋生一些痼疾。

9.1.3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当企业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时候,对一些国外泊来品,一些企业根本不考虑环境因素、自身是否具备硬件环境和最基本识别条件的情况下,饥不择食、盲目照搬,以至使企业每况愈下。

9.1.4因此,企业文化的吸收一定要注意:

9.1.4.1针对周边环境和自身具备的软、硬件条件进行认真的调查和仔细的分析,充分检讨自己,明白自己的弱点在那里,确切需要些什么,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补充些什么,然后据此并各类有关要素作出战略规划和调整策略。

9.1.4.2根据企业的总结和作出的战略规划以及调整策略内容,认真选择需要吸收内容的范围。

9.1.4.3在选择的范围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欲吸收文化的实质内涵,认真记录并总结,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剔其糟泊。

9.1.4.4根据实际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9.2企业文化的整合

9.2.1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的内容会有不同。因此,要把已认定的吸收内容和企业自身原有的内容进行对比,然后从共同点和差异中找出相互矛盾的地方,根据症结所在重新进行调整和组合,直至获得管理层的公共认可。

9.2.2先从企业高层开始组织学习,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然后按部署逐层沟通和推广。

9.3企业文化的发展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企业文化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所以,为了适应不同时段条件的不同变化,企业文化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造和调整,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其先进和有效的动态机能,从而为企业的宏观战略管理目标在文化科学管理模式下的顺利实施,满足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提供有力的保证。

9.4企业文化的创新

9.4.1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并立足于对企业现实文化的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创新。

9.4.2企业文化的创新应该是:

根据今后社会的发趋势展和企业的中、长期宏观发展战略目标,是基于企业现有固定文化模式上的再创造。

9.4.3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具有创造性、前瞻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全文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9397.html

更多阅读

企业文化管理论文 酒厂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它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更长远的立足。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民企应如何理解和建设企业文化?

前不久,本人写了《花钱买不来先进的企业文化》一文,是对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思考。如何理解企业文化?民企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下面请大家看看本人曾经与几位博友关于企业文化问题交流的记录。如果您也有兴趣,欢迎大家继续探讨。木子

铁通五个五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五因素论

什么是企业文化五因素论?  美国的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因素所组成的。这五个因素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

企业文化体系包括 论企业文化体系的动与静

 前几天助理转来一份委托,是一家政府机关的邀请,希望为当地企业讲一讲“金融危机下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建设”。  最近,在某培训师博客上看到,企业文化体系的提炼应以

声明:《企业文化毕业论文 论 企 业 文 化》为网友穷追一个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