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袜、短袜遭调查,欧盟意欲何为?
2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对9种在第一季度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展开一项“特保调查”,这些产品多数都是服装大类下的标准项目,如连裤袜、短袜、上衣,胸罩和T恤衫等,价值11亿欧元(合14亿美元)。以决定是否对这几类纺织实施“特保措施”
继4月4日,美国宣布针对中国出口的三类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欧盟紧随其后。美、欧相继出招,对处在“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出口来说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使得国内企业处于一种“挤干我们原本已在不断缩水的利润”的关口。
欧盟为什么对中国企业出招,在一个处于温暖关系的时候,为什么敢大胆出牌呢?欧盟的理由从资料来看主要是源于国内企业的压力。2005年1月以来,欧洲纺织品制造商的“叫喊声”越来越大,他们大呼受到中国纺织品入侵的强力“冲击”,欧洲同行业面临“巨大威胁”。他们的“叫喊声”通过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盟智库以及大量的游说团体“传”到了对外贸易总司。一位官员形容,有关“反对中国纺织品”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 同时几个国家的表态也成了决定性的因素。这些国家以法国和意大利为首,它们声称,欧盟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处境艰难的欧洲纺织企业。另外跟着美国出招代价可能会少一些。
对于明晰国际贸易经济理论,对国际关系比较理性的欧盟,为什么这次这么急切的实施“特保调查”呢?是简单的对国内贸易的保护吗?
从此次起决定作用的国家之一法国来看,态度比较鲜明。为什么“表面上,欧盟允许我们进入他们的市场。但原来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必须穿一套西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矛盾的地方,如法国总理拉法兰先生周六说,他“深深感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是负责任的参与者”。
面对比较优势,奉行经济行为的欧盟应该深谐其道。面对世界经济的趋势,世界竞争优势已经慢慢习惯中国的竞争优势。在面对一些竞争优势转移的同时,最后揩一把油,是这次调查的一个深层目的。在中国WTO限制取消之前,抓住最会的机会大揩一八的现象也会陆续出现。“欧洲在向中国销售喷气飞机和机车上已经收获了这么多。为什么他们对中国出口的小幅上升如此敏感”或许是最直接的表现了。
欧盟在国际交往中,已经分得了中国相当大的蛋糕了。面对一些失去的行业,在如何处理国内矛盾的并能缓慢的转移视线,而又能得到好处,对不通国际贸易经验的中国开刀是最好的选择,即使最后是白忙活一场,也会从中能得到一些中国的好处的,比如此次中国对出国企业提高关税来说。
而面对这些西方理性的做法,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做的事情是出击迎接,在一次次的贸易中出击,取得谈判经验,对属于自己的利益决不放弃,对应该得到的利益决不妥协。也不采取伤害某一行业来换取国际认可的方式。既然他们在揩油那么就把口袋捂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