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 科龙,是“砸机明志”还是“东施效颦”?



2月28日上午,在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王府井大街旁的华侨饭店,一场“空调砸机秀”正在上演。只见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中国标准认证中心主任李铁男、科龙集团副总裁严友松等一起,纷纷抡起巨大的铁锤砸向一台壁挂式空调。几锤之后,原本很新的空调表面已经损坏变形。

  原来,从2005年3月1日起,新的“空调能效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新标准将空调能效分为5级,一级为最高标准,能效比为3.4,五级为最低标准,能效指标为2.6。也就是说,能效比低于2.6的空调今后将被视为不合格产品,不得上市销售。科龙正是借着新标准颁布之际,向业界“砸机明志”,科龙将从即日起停产所有能效比低于2.6的空调,全力主推能效比4.0以上的双高效空调产品。

  20年前海尔砸冰箱,是为了敲醒众人的产品质量意识;20年后科龙“砸机明志”是不是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笔者虽不得而知,但在这里想借三种观点自己说话,综合几类对此营销事件的不同反应。至于科龙“砸机明志”究竟能否在市场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留待市场自己验证吧。

  观点一:为之震撼

  科龙此举确有当年海尔砸冰箱之震撼。因为科龙砸机虽然是种企业行为,明显带有企业作秀的嫌疑,但更重要的是此举确有重要意义:其一,除旧迎新,既代表了空调高能耗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标志中国空调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节能时代;其二,明白无误地向消费者传达了科龙与高能耗空调彻底划清界限的决心。

 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 科龙,是“砸机明志”还是“东施效颦”?

  20年前,海尔也是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不仅向自己的员工,更向自己所面对的消费者,表达了海尔将为劣质冰箱彻底划清界限的决心。现如今科龙也采取这样的做法,不仅让未曾亲眼目睹当年张瑞敏砸冰箱的人,重温了一幕与历史相似的画面;同时这种英勇作风也让久已麻木的现代人心头一震,心中不禁涌起“做企业就该有这样的勇气”之类的豪言壮语;此外也似乎把沉寂已久的空调市场震了一下,但各企业的反应如何就也不得而知了。

  为此震撼的人,带着久违的震撼,在并不知道此举对消费者来说,究竟会产生多大作用的情况下奔走转告。他们哪里管科龙砸的本来就是国家已经宣布淘汰的空调,只是被这种久违的英雄举动点燃。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科龙砸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砸”这种形式,好好的空调,无端却被砸了,总会让人心疼的。但这种产品即使企业自己不砸,9月以后也只能面临“冰存”的下场。现在砸了,就成了“行为主义”,就变得意义深远,真可谓死得伟大、死得快哉,总比自己偷偷躲在落满灰尘的仓库好。

  观点二:视而不见

  你砸你的,我买我的。我买的是我需要的空调,而不是能效比2.5以下的空调。节能都成了“门槛”,那么我的选择范围当然在门槛之内,当然是在这个门槛基础上的实用型空调、健康型空调、环保型空调、静音型空调、舒适型空调等等。国家已经为我把住了一道必须达到的节能门槛,我自然就会根据使用需要、经济实力,购买能让我满意的空调。至于你砸不砸空调非但与我无关,更对我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因为这些空调马上就不能卖了。

  瞧见没,这就是基本门槛、最低门槛的魅力。当然,如果你由于痛恨不节能空调,为国家节能大计忧心忡忡,而选择砸掉一台能效比3.2左右的空调,那么现在我也许就会为之震撼了,因为毕竟你砸掉的已经是一台接近发达国家空调节能底线的产品了,而这台空调的售价自然不会低。

  观点三:笑之可笑

  砸掉的毕竟是国家已经法定“出局”的空调产品,科龙不砸,自有别人举起大棒去砸。现在科龙先砸了,但砸掉的只是过去,毕竟空调节能的未来并不在科龙的掌握之中。即便科龙拥有自称为7.0的高能效空调,但这种天价空调究竟是实验室中作秀的宠儿,还是真正能够为消费者、为国家谋福利的载体,就只有科龙知道了。

  重要的不是科龙砸掉了落后的产品,而应在与科龙砸机之后应该做些什么?毕竟新能效标准的门槛级标准2.6,也已经是非常落后的了。虽然另一方面大家争先恐后地较量,不断宣称自己推出了惊世骇俗的节能空调,但从实际消费的角度来讲,干打雷不下雨的就是“耍花枪”。或许有的人会辩解到,商场里不是有了能效比多高多高的“天价空调”吗?但即使有,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用得起,厂家又有多少货源,这都是有待商榷的。是可以学习戴尔,按照实际订单生产配送。但如果这个数字只是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那么“天价空调”就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做秀。

  若有这种功夫,企业还不如真正把时间、精力、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到如何开发更节能的空调,以及如何让消费者买得起用得起这种空调,如何真正实现国家能源节约这样的大计等等。而不要自己本事不够,就从外面请来会念经的和尚,然后让消费者背起一个望尘莫及的“天价”。与其这样做,倒不如把现有的节能空调价格给降降来得实惠。也希望此次科龙砸机果真是奔着“明志”而去,而不是简单的“东施效颦”才好。

  本文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9851.html

更多阅读

指挥家周周的故事--绝症袭来,割舍不下是傻儿 傻儿

指挥家周周的故事--绝症袭来,割舍不下是傻儿舟舟出生于1978年4月1日,他的父亲胡厚培是武汉歌舞剧院的低音提琴手。父母给他取名胡一舟,意在希望他像一叶自由的小舟,快乐地去访问人生的每个港口。然而,舟舟还没有满月,竟被查出患有先天愚型

科龙为什么被海信收购 海信科龙,纯海信时代的到来

  2009年2月底,伴随着海信科龙公司主管容声,海信两个冰箱业务的副总许薇茹的辞职,海信科龙公司迎来了纯海信时代。至此,原科龙高管在海信科龙公司已见不到一个身影,正如某些媒体所讲到的:海信所接手的科龙,真的只是一座工厂而已。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9节:温故之变(5)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这次通气会后,媒体对该事的报道始有改观。  “我希望科技界、新闻界、投资界对企业家们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气氛,不要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把他骂成狗屎,成功的时候又把他捧得好像是天才。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8节:温故之变(4)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如果有一天老了,走到街上有人说,这个老头是做冰箱的,他对中国冰箱产业还是做了些贡献的,那我就没有白做。”  ——这是在2003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谈及产业整合梦想时,顾雏军的一句感慨之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7节:温故之变(3)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面对媒体的大规模轰炸,兼之科龙2002年若再不盈利,就有退市之虞,顾雏军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家还没有被认可,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做企业!有人提出我们一股独大的

声明:《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 科龙,是“砸机明志”还是“东施效颦”?》为网友搖曳紅塵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