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浆般炽热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平均每天两个以上的电子商务网站推出的速度,让世界为之关注。面对中国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Ebay已经成功收购易趣,而亚马逊通过收购卓越网进军中国以后,还试图以1.5亿美元收购当当网,尽管最终没有成功,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所焕发出的魅力却不能不令人关注。
回顾2004年,B2B市场亦是涌动着潮水般的创业激情,然而诸多新推出的B2B交易平台,面对阿里强大的人气以及多年来所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发展十分缓慢。为此,阿里巴巴凭借成功者的锐气,一举推出淘宝网,投入大量网络广告、路牌广告,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军C2C市场,目标直指之前的C2C垄断寡头易趣;而慧聪网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以12年信息服务之功,在今年3月推出买卖通交易平台,随后注册用户总量迅速突破100万大关,并还以每天2000余名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在阿里自认为在B2B市场唯我独尊,大举进军C2C市场的同时,慧聪网买卖通的介入已令中国B2B市场在2004年以后充满了变数。
转移源于竞争,崛起因为发展
在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300多万家,其中只有30%的中小企业会使用互联网来做交易,即便是这30%也不可能完全依靠网络的信息来做交易。以阿里巴巴对外公布的注册用户来看也只有300万,不考虑一些无效注册的因素,也仅仅是超过了中小企业总数的一成,可见中国B2B市场潜力之大。
阿里巴巴的300万注册用户肯定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是阿里选择在2004年大举进军C2C,除了看到C2C可观的市场前景之外,最重要的是感受到自己在B2B市场的挖潜能力已接近极限。阿里巴巴的起家借助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交易的需求已经摆在那里,阿里做了这么一个交易平台,吸纳了这些需求。而当这些需求被吸纳得差不多了之后,阿里巴巴的发展必然要减缓,所以阿里必须转移,去吸纳或者竞争那些对C2C有需求的客户,于是便有了淘宝网。
而正当阿里巴巴将中国B2B市场上已存在的需求吸纳得差不多的时候,慧聪网在这个常人都觉得“不合时宜”之际推出了买卖通,并且还迅速取得了成功。其原因就是中国B2B市场存在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阿里巴巴只是抓住了中小企业的一成,剩下的九成阿里巴巴却没有去挖掘。而慧聪在传统行业耕耘了12载,并将行业细分到64个(国家标准是29个),所以所有使用过慧聪商情的中小企业都将是慧聪网买卖通的用户,正是这样一个企业,还以平均每天参加2个展会的速度收集着中小企业的信息。
B2B市场仍将是寡头垄断市场
有人评价,慧聪网买卖通的成功算是一剂强力兴奋剂,令成千上万个做B2B的小网站看到了出头的希望。其实不然,阿里巴巴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阿里巴巴当年成立的时间不会再倒转,所以现在其它B2B小网站不可能有机遇轻松地吸纳那么多有需求的客户;同样,慧聪网买卖通也是不能复制的,因为慧聪12年传统行业服务经验所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别人是没有的,所以要学着慧聪去做B2B市场的挖潜,也是难做到的。
目前的市场格局其实是阿里与慧聪共同构筑起了中国的B2B交易平台,慧聪的介入尽管没能打破这个市场的垄断寡头经营局面,但是较阿里巴巴的全面垄断时期,无疑是进步了不少。计世资讯分析师认为,慧聪网买卖通给中国B2B市场带来了新的元素:如传统行业带来的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服务、慧聪商情、市场调研等等,这些服务的应用及推广,给中国的B2B带来了实质性的进步。
业内人士指出,慧聪网买卖通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充足的资金也是保证其经营连续性地关键因素之一。
线上与线下,B2B发展的两个主向
从中国B2B市场发展的历史来看,阿里巴巴从最开始的网络交易平台做起,随后产生了一些线下的服务。然而随着B2B市场的断续发展,阿里巴巴将更多的服务集中于线上,线上服务的特点就是更加的便捷和快速。
然而,在中国会用互联网来做交易的30%中小企业中,也不可能完全依靠网络的信息来做交易,就好比纸媒永远不会被网媒代替一样,因此在目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线下服务都是未来B2B发展的大方向之一。
回顾慧聪起家的历史,现在的慧聪网事实上是整合了慧聪所有的优势资源,将所有的资源都用到交易平台上,也便是买卖通的服务,这些服务大多是源自线下的服务,只不过一些被移置到了线上。针对买卖通客户,在买卖通收费之后的很短时间内马上成立买家服务部,为买家们提供平台使用、资讯获取等方面的帮助与指导。同时又立刻引入其在传统行业内的服务作风,展开客户回访工作。
这一切表明,在阿里巴巴收缩线下服务的同时,慧聪网买卖通却在尝试扩大更多的线下服务,中国的B2B也因此朝着线上、线下两个方向发展。毕竟,阿里没有在传统企业服务的经验,而慧聪的优势恰好在线下,与企业面对面的沟通更有利于挖掘出中小企业对B2B交易的意识,更容易地让这些企业应用B2B交易平台。
2005年,B2B市场谁主沉浮
据Forrester Research估计,全球B2B的市场交易量在2004年将达到2700亿美元,保守的美林证券和IDC,也分别估计2004年的B2B的市场规模可达2500亿美元和1400亿美元。而相关资料显示,中国B2B市场还将继续保持120%以上的增长速度。
计世资讯分析师认为,由于经营B2B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产业知识、后台的整合能力及信息技术等要素,因而进入障碍也相对较高。这也使得达到门槛的厂商有了较强的防御能力。但是,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的B2B市场将只会有阿里巴巴和慧聪网买卖通两家,行业的竞争是变换莫测的。
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认为,一个新产业从浮现,到成长为一门真正的生意,起码要花上10年时间。而中国的B2B,起步至今不过6年,虽然阿里巴巴优势依然明显,而慧聪网买卖通的发展也很迅猛,但是现在要判断谁将是未来中国B2B市场的主角的确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