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扮乞丐回家 从亿万富翁到一贫如洗 首家民营环保企业的历程



10年前,邢诒前的事业达到巅峰,拥有亿万资产,是远近闻名的香港富豪。踌躇满志的他,秉持“保持就是最好的开发”的理念,既出于商业上的深谋远虑,也出于恢复儿时天堂的梦想,在他的家乡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创办了该省“第一家完全由私人创建的鸟类自然保护区”──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他注册的“海南怡田农业工程有限公司”,也在一段时间内被海南媒体誉为“全国第一家民营环保企业”。

  邢诒前当时不知道,以一己之力维持这个巨大的保护区,将令他家财散尽、一贫如洗。

  前富翁的日子

  邢诒前守着他日渐荒芜的庄园,像个孤独的国王。

  老迈的榕树、荔枝树、棕榈、椰子树围绕着一个大湖,水面平静,不时有一群白鹭飞过。水面和林地里积着散乱的落叶,水边观景的小木屋墙皮和地板开始斑驳。整体上这里像一个无人看管的大公园,但又因为没有人的纷扰,树木和鸟看来长势正欢。

相关文章:与欧盟官员对面交锋 厦门民企为商标索赔1欧元

  每天,邢诒前坐在湖边发呆,一壶茶一把椅子,一坐就是一天。

  11月20日傍晚,回到家的邢诒前疲惫地靠进破旧的沙发,拿起粘着胶布的遥控器,对着电视机按了几下。屏幕上,正好出现了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画面。“有人说我是唐·吉诃德,”邢诒前坐了起来,“我父亲骂我是疯子。现在,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了。”

  这是一套100平米、3房1厅的房子,墙面明显发黄了,咖啡色的屋门有了很大的裂缝,卫生间里有几块断裂的香皂和几条陈旧的毛巾。几个和这片暗淡的景象搭调、又似乎不那么搭调的细节,显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精致生活,比如,一件丝质的旧睡衣、一个蒙了灰但还在用的咖啡炉。

  1993年,邢诒前的事业达到巅峰,拥有亿万资产,是远近闻名的香港富豪。踌躇满志的他,出于恢复儿时天堂的梦想,在家乡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创办了该省“第一家完全由私人创建的鸟类自然保护区”──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邢诒前当时不知道,以一己之力维持这个巨大的保护区,将令他家财散尽、一贫如洗。

  另一个傍晚,海口市某宾馆2楼的西餐厅,两三个朋友为邢诒前设宴送行。饭后,邢诒前就要乘飞机去北京,参加一个环保和公益方面的研讨会。

  会场有着装要求,穿西服打领带。邢诒前没有钱买新衣服,只好翻出1990年代款式的旧西服套在身上。脚上锃亮的皮鞋,还依稀显示出这个前富豪的风采。记者注意到,在接受采访的几天里,他一直穿着这一双皮鞋。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提着这种东西坐飞机了,那是我的行李。”邢诒前指着搁在地上的一个花花绿绿的蛇皮袋大笑着说,“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情形不同了。为了省钱,我买了夜班机票。买机票的钱也是借来的。”

  邢诒前向朋友们回忆起上次去北京的豪华往事,朋友们微笑着,其中的一位在小声地对着手机打长途电话,请北京的亲戚为“邢总”预约一家“便宜、干净、距离会场近一点”的招待所,“每天一百多块钱的就可以了。”

  邢诒前目前的生活来源有二:一是保护区内3万多株荔枝树的收入,一是朋友接济。前者每年有20万元左右,除去保护区的开支就所剩无几;后者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他在香港的妻子和3个孩子,每个月的花费就有1.5万-2万港元,为此,他的妻子已经在餐馆洗了4年盘子了。

  邢诒前笑着回忆起从财富巅峰一路跌落的感觉。比如,2001年盛夏,变卖了最后一辆私家轿车坐公共汽车去保护区的情景。

  “靠在座位上,我浑身大汗,与奔驰车的感觉显然不一样,”他笑着说,“不过,什么都能习惯。再说,我小时候也就是个放牛娃而已。”

  从放牛娃到神笔马良

  饥饿,是邢诒前中学4年关于青春期的惟一记忆。

  “如果钢笔掉到地上,我不敢马上弯腰去捡,”他说,“如果有人在旁边叫我的名字,我只能慢慢地转过头去看。不然,一下子就会眼冒金星。”

  海南省文昌市是著名的侨乡。1956年农历七月初七,邢诒前出生在该市东路镇名人山村。侨乡大多是历史上很贫穷的地方,人们只有漂洋过海,外出谋生。

  1979年11月16日,23岁的邢诒前怀着金光闪闪的梦想,离开他供职的广东省琼剧院(现海南省琼剧院),赴香港投奔父亲。双层巴士把邢诒前父子带到了一个叫做“土瓜湾”的地方:30多平方的破旧楼房,住着全家6口人。第二天,邢诒前就成了香港建筑工地的搬运工,此后一年,他不停地变换各种粗糙的工作,白天衣服会湿透好几次,晚上就在客厅的躺椅上沉沉入睡。那是他记忆中一段“贫困得没有尊严”的日子。有一次,他到一家餐馆见工,正在进餐的几乎所有人都盯着他看,也许是他的装束太寒碜了,邢诒前突然觉得手足无措。

  1980年,邢诒前往返广州和香港,做起了“进出口生意”。两个巨大的、塞满牛仔裤或者小日用品的帆布包,是邢诒前进入内地时的“行李”。“这个生意没挣到什么钱,”邢诒前说,“之所以坚持做这个,是因为我喜欢那种自己做自己老板的感觉。”

相关文章: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民企切勿曲解宏观调控

  转眼到了1982年,为了“生意”方便,邢诒前看中了一个“歇脚的地方”:深圳“南洋大厦”的一套小房子,50多平米,总价14万港元。他费了几个月的口舌,终于说服母亲借给他2万港元付了首期,往后每月按揭的1000多港元自己负担。

  “‘小财在己,大财在天’,”邢诒前说,“很多东西既是头脑,也是运气。”

  1985年,运气来了。依然满头大汗提着两个帆布包的邢诒前注意到,深圳那个“歇脚的地方”,已经是价值40多万港元的物业了。他当机立断将房子出手,净赚30万港元。这是邢诒前的“第一桶金”。

  “我不敢怠慢,钱袋捂得很紧,连母亲那2万元借款,也一直没有还──我想做一点大事业。”邢诒前把这些钱带回海南,在琼山县(现划归海口市)开了一家服装厂,然后是第二家、第三家。1990年代初,30多岁的邢诒前成了拥有200万港元资产的商人。

  1992年,运气又来了。邢诒前让厂里的人给政府写报告,在服装厂附近要4亩土地,打算建一座职工宿舍楼。几天后,工作人员拿来土地批文请他过目。

  邢诒前一看,勃然大怒: “我让你要4亩地,你怎么要了10亩?我要这么多地干什么?”

  原来工作人员把“邢总”说的“4亩”听成了“10亩”。既然已经批下来了,邢诒前不便退回,只好花了60多万元,买下了这10亩地。

  了解海南省经济发展历程的人不难猜到,1992年的海南,对一个手里有点儿钱的人意味着什么,对一个手里有块地的人又意味着什么。“那时候,海南的报纸上整天都是公开竞买的消息,土地一天一个价钱,噌噌噌地往上蹿。钱好像失去了意义,变成了一串数字,看得人目瞪口呆。”邢诒前刚刚到手的10亩土地,价格在几个月之内竟然最高上涨了50倍之多。

  盖职工宿舍楼显然已经不合时宜,邢诒前很快处理掉服装厂,投身房地产。“海南怡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随即成立。1993年,邢诒前攀上了财富的巅峰,房产,汽车,土地,别墅,总共算起来,他拥有2亿元左右的资产。

  挣钱的方式,显示了一个社会的风貌;花钱的方式,则表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邢诒前开始了大肆挥霍的生活。

  “钱,土地,我都有。我就买最好的房子,最好的汽车,最好的写字楼。我先开一辆皇冠2.8,又换成奔驰500,再买一辆凌志400。”

  邢诒前的夜晚从中午开始:他裤兜里塞着两叠现金,“这边1万,这边1万”,惟一的念头,就是在回家之前减轻裤兜里的负担。

  据居住在海口的海南作家陈颖全说,邢诒前一点也没有势利眼。他的挥霍是不分对象的。无论商务应酬还是日常玩乐,无论对方是富商还是穷亲戚,无论多年至交还是萍水相逢,他的豪宴总是坚持同一个档次,只要大家尽兴,“邢总邢总”赞不绝口,他就满面春风,笑声朗朗。

  “我可能是想通过花钱的快感,补偿少年时期的饥饿和青年时期的艰辛。” 邢诒前说,“我的挥霍欲得到了释放,这可能是人性恶的方面吧。我觉得累,也乐在其中。”

  挥霍为邢诒前赢得了喝彩,造福桑梓则为他带来另一种满足感。

相关文章:内蒙古一民企的悲惨世界:强行接管不服就抓人

  1993年,发了财的邢诒前衣锦还乡了。他不安地发现,阔别十几年的乡亲依然贫困。于是,在城市里挥金如土的邢诒前,在故乡名人山村又扮演起了“神笔马良”的角色。

  “中学课本里马良的那支笔,能满足穷人所有的愿望,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我就像拥有神笔的马良一样,给家乡的人带去他们想要的一切。” 邢诒前说。

  邢诒前给村里修了个水塔,给乡政府捐了汽车,运来几大卡车的布料、衣服,分送给各家各户……当时传到邢的亲叔叔耳朵里的一句话是:“向诒前借钱,比去银行取钱还容易,因为不用排队。”

  “有时候别人来借钱的时候,我担心自己稍有迟疑,会给乡亲们带来不安和伤害。这种感觉我知道的嘛。” 邢诒前说。

  据跟随邢诒前工作达10年的会计詹尊桓粗略统计,这些年来,邢诒前投入各种公益事业共计700万元左右。随手借出去的钱,约有200多万。

  当年,海南省政府授予邢诒前“爱琼赤子”称号,文昌市政府授予邢诒前“福造楷模”的称号。他成为文昌市“特别荣誉市民”,同时得到了一把纯金钥匙。

  邢诒前的“大事业”

  就是这次还乡,乐呵呵的“神笔马良”,不止一次地站在荒草丛中,皱着眉头。

  原本波光粼粼的“白鹭湖”已经成了毫无灵气的一潭死水。更远处,浓荫蔽日的森林正在日渐萎缩。天空中,划过天际的鸟群早已不知去向。

  作为富人,邢诒前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喜欢鸟,喜欢树。

  1993年开始,邢诒前经常在路边买来待售的鸟,请人喂养康复后放生。有一段时间,哪里有人砍树,邢诒前就会出现在哪里,花钱把树买下来。于是,远近乡村缺钱需要砍树的人,在动手前都会给邢诒前捎来口信,如果“老板前”(邢诒前的绰号)需要,树就卖给他了。

  这一切似乎于事无补:“老板前”保护一只鸟,同时有不止十只鸟在枪声里丧命;“老板前”赎买一棵树,同时有不止十棵树在利斧中倒下。因为人们需要钱,眼下就需要钱:树可以变成木材,木材可以换钱;鸟,打下来卖掉,同样是钱。

  1995年,当地报纸上的一则广告,让邢诒前深感震撼。整版广告上,一个孩子问母亲:“妈妈,鸟是怎么飞的?”邢诒前回忆说,他曾经在香港接受到的生态和环保观念,被这个广告激活了。他从此变成了“一个自觉的环保主义者”。

  这才是他要干的大事业:利用保护区内特有的热带自然景观和奇异的人文景观,将保护区开发成一个融自然保护区、高级旅游度假区、园林商住区等为一体的大型万亩乡村公园。

  “这个思路是我突然想出来的,今天看来,我虽然从来没有在行动上贯彻这个理念,但我也从来没有忘记它。” 邢诒前说。

相关文章:法院发布最新司法解释 民企获同等执行地位

  1995年,邢诒前出资420万港元,注册成立了“海南怡田农业工程有限公司”,1997年,文昌市政府批准邢诒前创办“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为市级保护区,面积3.26万亩,覆盖22个自然村的1500多户人家。

  邢诒前建立了一支巡逻队,日夜不停、风雨无阻地巡行在莽莽丛林里。“我不签字同意,就一棵树都不能砍,”邢诒前说,“我是主张尽量少砍树的,最好一棵都不要砍。”

  刚刚竖立起来的保护区警示牌,很快布满了弹洞刀痕。有人说:“村子里的树,是我祖宗留下来的。砍不了树,就砍人的头。”事实上,保护区内的荒地和树木仍归农民个人所有,只是砍树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不过邢诒前不在乎这些树属于谁,只要让树在原地生长就行了。他的法子是:出钱,“解决乡亲们的燃眉之急”,使古树免于电锯之灾。

  他还建立了一支“绿化队伍”,专门负责从保护区以外的区域,把濒临砍伐的树木移栽到白鹭湖边。白鹭湖位于保护区之内,它周围的2000亩土地,是邢诒前从农民手里租来的。他在这里创办了初具规模的旅游度假区“名人山庄”。记者在“名人山庄”看到了几棵从科学角度来说堪称珍贵的野生蒲葵树,邢诒前兴致勃勃地讲述1998年夏天亲手抢救这些蒲葵树的曲折故事,花了多少天把树挖出来,怎么动用了平板车、汽艇、大型汽车、解放牌卡车、东方红拖拉机,最后还砸坏了几棵电线杆,赔了几千元钱。

  “名人山庄”的老会计詹尊桓告诉记者:“在移栽的时候,邢总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树种好了,他就高兴。花钱劳累,一觉醒来,就什么都忘了。”

  单是这种“买树”的花费,10年来共计约400多万元。保护区的日常运作,10年来共投入约200多万元。邢诒前还通过吃吃喝喝、私人关系、乡亲之谊来树立自己的环保形象,持续地慈善,持续地有求必应,反复在大型宴会上宣讲理念,以维持保护区内居民的“自觉性”。这样的钱究竟花出去多少则无法计算。

  大约在1997年前后,邢诒前在他的保护区里,又看到童年的风景了:几万只鸟生活在浓荫蔽日的森林里,百年古榕慷慨地伸出千百条手臂遮蔽着树下昏昏欲睡的村民。更令人称奇的是,2003年12月1日夜,海南欢乐节文昌市分会场所在地“名人山庄”的“白鹭湖”畔,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在邢诒前上台致辞时,树林里突然飞出上万只白鹭,它们欢叫着飞越会场上空,庆典为之中断。

  千金散尽

  白鹭盘旋的时刻,邢诒前早已身无分文了。

  1994年年初,海南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邢诒前的2亿元资产急剧缩水,他只当了不到1年的亿万富翁。

  更重要的是,在资产大幅缩水的时刻,邢诒前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资产问题。1993和1994年正是他大量移栽树木、精心培育“名人山庄”的关键时刻。1995年,又是他成立农业工程公司、为建立保护区奔走的时期。

  有那么几次,邢诒前离开重要的商业谈判,匆匆赶回家乡,解决村民砍树打鸟的问题,往往一忙就是好几天。生意伙伴摇头叹息,说邢诒前根本就不是个做生意的人。

相关文章:郭凡生:为何民企得不到公平待遇

  从1996年开始,邢诒前不得不出售资产了。先卖大卡车,接着卖小汽车。到了2002年,位于文昌市东部海岸的500亩土地,因多年没有开发被政府收回;他的海边别墅,也于同年以二十多万元的价格卖掉了;最后一部汽车,送给房地产公司的助手,抵偿拖欠的工资。房地产公司已经三四年没有做年检了,实际上等于破产。

  “我既要做生意,又要操心保护区。结果,三心二意的,什么都干不成。”邢诒前叹息道,“商场如战场,集中精力去做都不一定成功,何况我这样?”

  2002年年底,邢诒前用完了所有的存款和现金,生活都成了问题。

  2003年,他回到香港,想方设法凑了70万港元,其中相当部分,是他妻子的私房钱。返回海口后,邢诒前听说某个地方有很好的树可能被砍伐,立刻赶到那里。结果,他不但买了树,更花钱修了路,给村里拉电线。本应用于挽救危局的钱,就这样没有了。

  2003年底,邢诒前向文昌市市长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说,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各方面欠邢诒前的款项,总共有数百万元之多。邢写道:“几百万元的沉淀在我的事业遭受了挫折的今天,足以使小企业一蹶不振了。”

  市长批示说:“对事业的执著追求,难能可贵。困难是暂时的……”

  2004年11月2日,两个村民找到邢诒前,递上一张在保护区砍伐120棵树的申请,上面写满了有关部门“同意”的字样。他看了村民一眼,村民脸上立刻出现局促不安的表情。最后,邢诒前默然签字,写下了“同意”。

  他说:“我其实是想把这些树买下来,但我没有钱了。不同意砍树,他们孩子上学怎么办?”

  独坐“白鹭湖”边

  白鹭湖边已经很久没有新树移栽过来了。今年年初,邢诒前在保护区入口处竖立了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这里只有自然和健康”。

相关文章:王均瑶谢幕:民企告别混沌时代的缩影

  有人说,邢诒前真的是没有钱了,连他自己都承认,除了“自然和健康”,他一无所有。

  “从纸面上计算,邢诒前仍然是个亿万富翁,”海南作家陈颖全说,“‘名人山庄’的每一棵树,都是邢诒前买来的,是他的财产。不少树很值钱。”

  “我不能这么做,”邢诒前说,“要是砍了第一棵,就会砍第二棵、第三棵。还有,如果连我都砍树换钱了,我又怎么给乡亲们讲保护古树的道理呢?我花钱买树、救树,不就成了很虚伪的事情了吗?”

  今年上半年,一筹莫展的邢诒前回到香港,找到“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想在那里谋得一个职位用以养家糊口,如果幸运,也许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他在门口徘徊良久,终于敲门进入一个办公室。一个下级官员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说:“我们只管香港的事情,不管内地的事情。”

  邢诒前本以为自己作为一个拥有私人自然保护区的人,应该在基金会受到某种尊重。但在那一刻,邢诒前还是觉得有些如坐针毡,甚至脸色可能也发红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邢经常用这些话安慰自己。他仍然在酒酣耳热之际,与几个至今以朋友相称的人高谈阔论,放声大笑。他把这样的聚会看成“强心针”。

  现在,文昌市以至于海南省的官员,不时地前来“名人山庄”,以示支持抚慰。更有大中小学生结队前来参观私人自然保护区的美景,这让千金散尽的邢诒前感到安慰。

  有时候,邢诒前也会变得激愤起来。他曾对一群前来参观的中学生大讲尊严问题。他大声地问道:“我们,作为人的精神跑去哪里了?我们的历史跑去哪里了?我们的骄傲跑去哪里了?为什么到处都是低三下四的人?”

  “名人山庄”的员工看见,他们的“邢总”经常坐在“白鹭湖”边沉默不语,一支接一支地吸烟。

  现在的邢诒前不想离开保护区一步。如果他离开了,保护区“将在几个月之内”彻底毁灭。他觉得自己是保护区的一面旗帜。

 亿万富翁扮乞丐回家 从亿万富翁到一贫如洗 首家民营环保企业的历程

  11月17日,两个慕名而来的杭州商人和他谈合作开发的事情。后来,一位客人向记者抱怨,每谈到具体操作,邢诒前总是语焉不详,只有谈到环保的时候,他才变得兴奋。另一位客人则被邢诒前迷住了,在他口若悬河的时候不停地点头称是。

  邢诒前的手机每天响个不停,大都是员工问“那根电线那棵树”诸如此类的园子里的琐事。11月17日,他带记者巡视他的园子。一边指点着,一边自言自语:咦,昨天这根电线还不在这个位置……

  看得出,这园子里每片树叶的变动都会让他心神不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9924.html

更多阅读

从毛左派到新毛左派 有 反毛 的左派 么

从毛左派到新毛左派2010年11月19号摘自网络昆仑流波按:这是有关方面对今天中国左翼进行大量调查后形成的一篇文章,文章对今天左翼进行了系列表象化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摘录于此,与大家共参。有道是

亿万富翁扮乞丐回家 给李嘉诚拎过包的亿万富翁

“痞子少年”在北京  从三里屯酒吧到星巴克咖啡再到五福茶艺馆,穿梭在动静之间的人们在充分地享受着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了茶艺馆,无论联络感情还是谈生意。坐在幽静质朴的五福茶艺馆里,品着香茗,耳边飘着若有若无的音乐,整个人

亿万富翁扮乞丐回家 老骥伏枥 47岁时才起步创业的亿万富翁

1986年6月的一天,在长沙市一家民营的书报刊发行公司里,进来了一位年近半百身躯瘦削的书商,从他那浓重的川味口音中,发行公司的经理很快明白了他的身份及其来意,便盛情接待。     客人是重庆一家名为“教育书刊社”的老板,刚下海不久,

声明:《亿万富翁扮乞丐回家 从亿万富翁到一贫如洗 首家民营环保企业的历程》为网友廻憶裏菂餘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