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塔塔汽车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过在具体产品方面,塔塔已经作出了初步的打算。
印度塔塔汽车觊觎中国,已经进入关键时刻。
12月18日,印度塔塔集团下属的汽车业务部门特尔科(Telco)车辆公司宣布,在新加坡进行汽车销售,主要通过出口的方式在新扩大市场影响力,其副总裁Rajiv Dube说,“塔塔汽车对亚洲市场非常重视,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努力,顺利进入亚洲市场。”
作为最具有吸引力的中国市场,塔塔汽车也已经开始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来自印度的消息称,塔塔汽车初步计划采用合资或者建立独立的销售机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合资还是借道?
由于受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保护,采用合资的方式,很难获得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之前曾有消息称,塔塔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有合作的意向,但是双方均未对此明确发表意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塔塔在英国的合作伙伴罗孚汽车公司,与上汽集团建立合资合作前,塔塔曾威胁罗孚,如果罗孚与上汽集团合资,那么塔塔与罗孚的合作将被迫结束。其中的原因,塔塔方面解释,这是因为罗孚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影响了塔塔在英国市场的收益。至于这是否与上汽集团有关系,塔塔方面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
9月13日,塔塔(Tata)与英国MG罗孚举行了谈判。据了解,此次谈判是为了试图挽救二者之间已经岌岌可危的合作关系。专家分析,此次僵局的出现,是MG罗孚在寻找全球合作伙伴战略中遇到的一次挫折。如果合作一旦破裂,塔塔汽车的全球扩展战略也必受损害。
塔塔在英国上市时,曾宣布将在5年内向英国出口10万辆印迪卡(Indica)汽车。而事实上,从去年11月在欧洲销售开始,MG罗孚公司以罗孚品牌销售的印度产汽车大约只有4600辆。这远远低于公司最初的目标:一年销售2万辆。
一名市场分析家指出,单方撤出很困难,因为两家公司签订的是一份长期合同———在未来5年内,罗孚公司向塔塔公司购买10万辆轿车。但是,塔塔表现得比较坚决,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说:“此时最及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有尊严地‘分手’。”
寻求与上汽集团合作,塔塔与罗孚及上汽集团的三角关系中,很明显,塔塔有了自己清晰的判断。
塔塔从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开发中国市场上,依然如此。
早前,坊间盛传的塔塔与华晨的谈判并没有终结。印度塔塔财团旗下的塔塔汽车公司与总部设在上海的华晨汽车控股有限公司(Brilliance China Automotive Holdings)达成意向性协议,正在进行塔塔汽车投放中国市场的可行性研究。
据印度媒体的报道,预计在2005年3月底,塔塔将会得出最后的结果,以决定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还是通过华晨进行进口销售。
尽管此举事前没有声张,但还是引起了业内外的极大关注。由于该合作项目尚在进行过程中,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从目前情况来看,“恋爱关系”已经确定这一点是毫无悬念了。中国机遇
塔塔公司为进入中国市场,正在对中国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
之所以采用建立进口销售机构的可能性方式,是因为中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世界范围内的公司都争相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出现销售放缓的迹象,采用进口销售可以减少风险。另一个原因是,印度市场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市场更加低廉,可以增加塔塔汽车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而且,印度市场的原材料价格也相对中国便宜。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最近宣布,他们在两年之内,把在印度的采购额从7600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印度市场的潜力也正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制造商。塔塔集团一位不愿以开姓名的高层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塔塔汽车非常看重中国市场,但是考虑到收支方面的原因,采用出口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塔塔汽车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过在具体产品方面,塔塔已经作出了初步的打算。由于从1998年开始,塔塔汽车能够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ndica和Indigo轿车和Sumo、Safari越野汽车。塔塔希望能提高自己在国际汽车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将把Indica和Indigo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其中Indica的箱背式轿车是最有可能进入中国。
在新加坡进行汽车销售,这是这家印度汽车制造商的亚洲战略非常重要的一步。印度当地的媒体评论认为,塔塔汽车已经在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但是在亚洲市场,塔塔汽车还没有建立自己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基地,能立足新加坡可以加快进入亚洲市场的步伐。
作为印度本土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塔塔汽车每年的产量在20万辆左右,是印度汽车的骄傲,选择进入中国市场是塔塔走向世界的重要一役。
从塔塔方面而言,充满机遇的中国市场无疑是吸引其进入的最大动因。此前,塔塔汽车执行董事V.Sumantran在访问中国时曾表示:“中国未来将成为一个汽车制造大国,而且中国有比我们更大的市场,所以塔塔通过与华晨合作,便可分享中国的增长。我们的开发成本较低,只有美国及欧洲的25%左右,而中国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合作可把我们的优势整合起来,创造更大的竞争力,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很明显,中国市场“默默无闻的印度汽车厂商,正在谋划撬开商机无限的中国市场的大门,希望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切得一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