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言多必失”,还有一句成语叫“金口难开”,中国的官员一般都深谙其道,因此,官员们的讲话要么是照本宣科背文件,要么就是云山雾罩讲空话,害得听众常常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领导们究竟是什么意思。
领导们的讲话实际无外乎两种,一种就是没意思,另一种就是有意思但是不能说,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证券市场也是这样。
市场持续低迷,人心持续迷散,指数跌进了1330点,1000家股票价格创下了新低,大家特别希望听到管理层的声音,哪怕是象征性的声音,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还躲不掉。
2004年8月14日,第三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在深交所举行,会上两位证监会前主席的发言不能说是晴天霹雳,但也足以让市场莫名惊诧,而市场惊诧的代价就是中小企业板全面暴跌从而给已经是奄奄一息的深沪两市雪上加霜。前主席讲了什么话让市场恐惧?
前主席刘鸿儒讲,中小企业板应当率先全流通,可尝试性推出创业板。刘认为在已经挂牌的29家中小企业板中间,属国家控制的股份只有10%,其中占50%只有4家,占5%-50%的6家,占1%的2家,其余17家没有国家股。
由此可见,在解决全流通方面,处理国有股比较容易,对市场压力也很小,中小企业板完全有条件尽快实现全流通。
前主席周道炯讲,中小企业板作为向创业板过渡的市场,应当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作出大胆探索。周的意思,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板的主角,已经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国有股、法人股流通问题,但个人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如何流通,如何为风险投资建立退出机制,都是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刘周两人的全流通讲话引发了中小企业板的“黑色星期一”,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刘鸿儒和周道炯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意识到这样的后果还是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后果,抑或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刘周两人的本意是促进中小企业板快速向创业板过渡的话,那么,现在中小企业板纷纷跌破发行价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会促进市场的活跃还是崩溃?
很显然,刘鸿儒也好,周道炯也好,他们据此认为中小企业板可以全流通的前提是因为中小企业板国有股很少,不会或者很少存在国有股减持问题,因而全流通相对简单。这样的认识其实是片面的。
片面之一在于,国有股减持的问题在价格上,全流通的问题同样在价格上。中小企业板的国有股是少,但是法人股却不少,这些法人股和国有股不一样,这些法人股实际上都是自然人拥有的。自然人和公众股的持股成本不一样,国有股减持尚且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自然人又如何肯轻易以低价减持给二级市场呢?再者,自然人持股成本是面值,持股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不流通,现在要进入全流通,对流通股股东同样存在补偿问题。可见,解决全流通和国有股有关系,但是两者之间不是等号关系。
片面之二在于,孤立地割裂地划分了中小企业板和主板的关系,对立了深交所和上交所的关系。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整体市场,中小企业板的全流通不可避免要影响沪深主板的价格走势,不可避免要引起连锁反应。这是中小企业板推出的时候,作为一个全新的板块,不但没有搞全流通,而且交易规则都基本上和主板市场没有区别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板的暴跌事实上也影响了主板市场的走势,其中道理不言自明。更何况根据刘鸿儒的意思,处理国有股比较容易,那么中小企业板的实践对主板处理复杂的国有股减持就没有借鉴意义,连试点也不必要。周道炯倒是一针见血,中小企业板全流通为的是给自然人变现提供方便,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
中国股市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是自然人变现吗?
不是,在千军万马奔上市的现实面前,想必周主席比我们更清楚,能够挤入中小企业板的公司就已经意味着“圈钱”成功,自然人已经一夜暴富,已经喝足了股市的血,现在即刻为他们变现,不是“损不足奉有余”又是什么?
是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吗?也不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投资,这种投资的成功本身就极低,国外研究都表明,风险投资的退出通道并非主要在股市,而在并购,在产权市场,让风险投资进入股市,意味着将风险投资家承担的风险转嫁到普通的散户投资者身上,这只会加大中国股市的风险而不是降低。
中国股市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不是股价太高,至少在挤泡沫到1330点左右的时候。中国股市最大的风险在于已经失去了是非价值标准。什么是利好,什么是利空,市场的表现和刘鸿儒与周道炯的判断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这与当年项怀诚在央视大谈国有股减持是重大利好如出一辙。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刘鸿儒先生和周道炯先生并不代表最广大的股民的利益,甚至不代表参与了中小企业板建设的投资者的利益。
因为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办事,那么,中小企业板的股价至少还要下跌40%-50%,如果把新八股的开盘价作为1000点计算的话,那么,中小企业板的指数将跌至300点左右,这个点位要比香港创业板的150多点多,但也是难兄难弟,从指数的角度讲,中小企业板再也不用向创业板过渡,都崩盘了还过渡什么?
这还说明,刘鸿儒和周道炯先生不代表中国证监会的立场,因为中小企业板的规矩是他们制定的,中小企业板现在高达20倍的发行市盈率也是他们确定的。如果中小企业板推出不过二个月,就要降低门槛,修改规则,重新确定IPO发行市盈率,证监会岂不朝今夕改,形同游戏,尚福林还能当主席吗?
有人惟恐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不给脸,因此苦口婆心诱之以“利”,上市公司如果“乖”,如果不违法犯纪,那么才能进入全流通。从这种逻辑,我们已经看得清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中小企业板全流通鼓吹者代表的本来就是控股股东的利益,大资本集团的利益,大资本家的利益。
刘鸿儒是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周道炯是第二任主席。他们在任期间,市场也很难听到他们的心声。今天他们之所以能够“畅所欲言”,是因为指数的涨跌已经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或可视而不见,或可坦然处之,前主席之所以能够如此“无忌”,就是因为是前主席。